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共9页].doc
9页《化学分析》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 《化学分析》是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三门课程有机整合,打破了化学类课程原有的各自为政的格局,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化学分析为后续《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等课程作支撑,也是企业分析检验岗位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根据高职教育培养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就业岗位定位在以下几方面: (1)化学产品的分析、检测与管理人员; (2)化学产品生产与管理人员; (3)生产技术人员等 同时,与该课程相关的职业技能岗位有:《化学分析工》、《化学检验工》、《水环境监测工》、《食品检验工》、《药品检验工》等学生在校完成学业后除可以得到毕业证书之外,还可以拿到一个或多个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各相关工作岗位奠定理论和技能基础该课程的设置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应用性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突出高职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能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深入学习,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2.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2.1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见表1)2.2课程目标通过对课程合理设计,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立足于中学化学基础,按照“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使环境类专业的学生适应由高中到大学的化学学习模式的转变,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形成初步实践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同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为后继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的专业发展铺路搭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分析在环境学科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成为岗位适应性较强的专门人材通过过程学习,学生还可以开发自己的创造力,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与人沟通等方面的社会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 使学生体会并熟悉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 使学生掌握溶液及胶体、四大平衡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3) 使学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术要领,掌握各种化学分析方法4)使学生掌握环境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掌握萃取、蒸馏、回流、溶沸点的测定、旋光度的测定等基本操作技能5) 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动态,关注绿色化学、自觉为绿色环保作贡献。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项目化学分析溶液与胶体的主要性质的学习1.熟悉溶液的组成量度及其应用;2.熟悉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3.掌握胶体的性质,了解胶体在土壤等环境中的作用;4.理解高分子溶液,乳浊液及凝胶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了解乳浊液等在生活、农业、工业中的广泛运用;5.学会吸量管、移液管和容量瓶、电子天平、酸度计的使用;6.学会取用固体试剂及倾倒液体试剂的方法7.学会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化学平衡理论的学习1.能判断在给定条件下反应进行的快慢、反应能够达到的最大限度,以及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和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2.掌握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定性分析基本操作训练化学分析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学习1.能运用四大平衡基础理论对相应的四大滴定法进行分析;2.能准确规范的使用酸式、碱式滴定管等滴定分析仪器;3.能灵活运用四大滴定法设计合理的方案,对样品进行分析,并准确测定样品中某组分的含量4.掌握重量分析法的原理及操作化学分析技能在样品含量测定中的应用环境中的有机物知识及有机化学基本操作技术的学习1.认识环境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2.理解有机污染物的性质和危害;3.了解常见有机污染物测定原理和方法。
4.学习萃取、蒸馏、回流、升华、溶沸点的测定、旋光度的测定、有机物的分离及提纯等基本技能有机化学实验基本实验技能(1) 具备制定物质常规分析方案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确定合理的操作步骤 (2) 能对误差进行初步分析,能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计算,能正确地评价分析结果的可靠性3) 能初步运用化学方法分析并解决环境方面的某些问题4) 使学生了解知识和技能的来胧去脉,从而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5) 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分析、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1)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 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意识和敬业精神3) 养成整洁有序的实验习惯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5) 坚持安全、节约、环保意识 3.教学组织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将教学内容与典型工作过程的技能要求相结合,确定以典型的四大滴定分析过程为载体的项目化设计思路,项目设计的典型性既有在分析工作中广泛的应用性,又有为有效的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通过具体的样品分析、选择不同类型的滴定方法来保证化学分析知识技能的完整性根据任务工作量、难度等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能从事化学分析相关工作,本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项目,在项目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27个学习型工作任务,见表2表2 教学组织表学习项目编号学习项目名称学习型工作任务学时项目一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术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72.溶液配制训练3.称量技术训练4.缓冲溶液的配制与酸度计的使用5.滴定分析基本操作训练6.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7.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8.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9.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项目二定性分析基本操作技术1.常见阴离子的检验6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项目三化学分析技能在样品含量测定中的应用1.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212.混合碱的测定3.食盐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4.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5.重铬酸钾法测定亚铁离子6.实验考核(天然水总硬度的测定)7. 实验考核(高锰酸钾盐指数的测定)项目四有机化学基本操作技术1. 熔点的测定技术122. 沸点的测定技术3. 从海带中提取碘4.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4.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化学分析》课程体系以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切入点,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进行课程设置,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打破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相互独立的传统,把原课程教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的相关概念、理论、内容、操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课程实验以环境监测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实验项目,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实训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理论实训课时比1:1采用任务驱动型的项目化教学,各学习型项目的名称、项目教学内容描述、学时、能力要求(知识、技能、态度)等具体见表3表3化学分析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项目一 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术训练(20课时)项目综述 该项目实施是为了使学生对溶液与胶体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并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训练该项目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前提,为后续各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1.熟悉溶液的组成量度及其应用;2.熟悉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3.掌握胶体的性质,了解胶体在土壤等环境中的作用;4.理解高分子溶液,乳浊液及凝胶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了解乳浊液等在生活、农业、工业中的广泛运用1.学会吸量管、移液管和容量瓶、电子天平、酸度计的使用;2.学会取用固体试剂及倾倒液体试剂的方法3.学会标准溶液、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标定方法1. 认真学习实验室相关的规章;2. 操作遵守生产实践工作流程,能够安全操作,节约资源;3. 认真准时完成相关的实训报告;4. 养成分工协作、顾全大局的意识教学实施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学生分组练习、检查与评价教学内容溶液和胶体、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溶液配制训练、称量技术训练、缓冲溶液的配制与酸度计的使用、滴定分析基本操作训练、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工作对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电子天平、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缓冲溶液、酸度计条件多媒体教室、无机化学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工作方法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制订方案、分析测定、完成报告劳动组织分组实训:每组2人工作成果实训报告考核评价任务驱动,小组讨论与集中讲授结合,情景模拟项目二 定性分析基本操作技术(13课时)项目综述该项目是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围绕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沉淀平衡进行介绍。
通过实施该项目使得学生对四大平衡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结合具体的工作任务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为学习四大滴定法做好充分地准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1.理解平均速率的概念,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 2.熟悉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熟悉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意义,初步掌握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的相关计算;4.了解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5.掌握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技术1.四大平衡基本操作技能;2.离心分离操作和离心机、pH试纸使用3.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技术1.认真准时完成相关的实训报告;2.培养学生事实就是、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作风;3.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4.培养学生安全、节约、环保意识教学实施明确任务;指导讲授;现场教学;学生练习与总结,检查与评价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工作对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离心机、各类无机化合物条件多媒体教室、无机化学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工作方法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制订方案、分析测定、完成报告劳动组织分组实训:每组2人工作成果实训报告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教室集中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项目三 化学分析技能在样品含量测定中的应用(47课时)项目综述 该项目是本门课的核心技能,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四大平衡的基本原理后,对四大滴定法有系统的认识,本项目以某样品为工作对象,要求学生掌握样品含量测定的整个流程,通过系统的学习之后,能对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采用项目教学法,强化能力训练,将学生分组之后,通过基础资料的收集,互相讨论后,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拿出样品含量测定方案,完成实训报告。
该项目为后续环境监测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1.能运用四大平衡基础理论对相应的四大滴定法进行综合分析;2.掌握弱酸、弱碱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3.理解各类滴定曲线、掌握其准确滴定的判据,能选出合适的指示终点的方法;4.掌握四大滴定法的重要应用1.能准确规范的使用酸式、碱式滴定管等滴定分析仪器;2.能针对不同样品和实验室条件选择合理合适的分析方法并制订合理科学的检验方案;3.能完成具体样品的含量分析,能正确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