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冰臼成因初探(论文资料).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3479546
  • 上传时间:2021-10-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3.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冰臼成因初探姓名: 范治富专业:地理科学学号: 201175010106序号: 39: 18298461023冰臼成因初探(范治富,地理科学一班)摘要: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内外动力的 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加强 地质遗迹的保护并对其进行科学而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促进地方经济 的发展相反,不合理甚至不科学的旅游开发,虽然获得了短期的经济效 益,却不利于普及地质科学知识,甚至伤害广大游客的感情冰臼只能由 大量冰川融水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形成滚流水钻,强 烈冲击下伏基岩产生从河流流水动力学特点上看,急流旋涡主耍产生水 平力为主,而冰臼的形成主要是垂直力才有可能产生,因此河流流水也是 无法产生冰臼的本文将简单阐述冰臼的发现、形成的原因,主要阐述一 下关于冰臼旅游资源的开发的问题关键词: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冰臼;旅游开发人们不禁会问:一个小小的冰臼,为何会引起如此轰动效应呢?究其 原因,主要是:其一,冰臼本身具有极大的奇特性和奥秘感;其二,冰 臼的发现具有极高科学价值和学术意义;其三,冰臼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 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其四,冰臼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1 •关于冰臼发现现状1・1冰臼,是一种基岩表面的凹坑,以口小肚大底平为特征,亦称壶 穴或认为是壶穴之一种(吕洪波等,2008b),近来有人称为岩臼(孙洪 艳等,2007)或混同于锅穴(周尚哲,2006),是古冰川作用形成的, 是古冰川曾经存在过的有力证据和历史见证(韩同林,2004) o冰臼, 自1997年在河北丰宁县首次发现以来,在广大冰臼爱好者、媒体和当地 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各地都有大量发现(韩同林等,1998, 1999, 2007;韩同林,2001, 2004;李乃胜等,2003;吕洪波等,2005, 2006) o冰臼已成为众多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众多媒体争 相报道的热点新闻,是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耍资源,也是 进行科普教育和提高当地百科学素质与水平的重要素材冰臼的发现不但 证明了以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为首创立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 的止确性和远见卓识,也进一步展示了中国东部中低山区不但有第四纪 冰川发育,而且规模巨大中国东部第四纪时期不但有广泛分布的山谷冰 川,还有规模巨大的冰帽和冰盖分布但是也应当看到,由于冰臼在中国 自发现至今,还不过短短的十多年,研究尚欠深入,不同研究者存在不同 认识和意见,分岐尚无法统一。

      1・2关于南国冰臼话题,是从韩同林教授1998年底考察广东揭西石 肚溪,并在揭岭1998年第2期上发表在广东揭西县首次发现世界奇观冰 臼群-•文开始的其后,韩教授等又先后发现了揭西灯盏湖山、五云溪、 潮州田东、海南路平村和南圣河、丰顺龙鲸河、饶平青岚溪的冰臼,并利 用当地媒体作了大量报道,声称由于以上发现而使争论半个多世纪的中国 东部中低山区有无第四纪冰川的问题从此划上了圆满的句号!1.30前对冰臼的成因认识可以归纳为:冰说(韩同林等,1998, 1999, 2007 ;韩同林等,2001, 2002;韩同林,2004;吕洪波等,2008a)、 风说(崔之久,1999)、壶说(陈华堂等,1999;朱昭宇,2000;杨 超群2001;热带地理编辑部,2002)、差异风化说(章雨旭,2005; 孙洪艳等,2007)等等2. 冰臼的形成2. 1冰臼,是古冰川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直接产物,是冰川运动曾经存在 过的有力证据之一因此在冰臼分布区必然会有其它古冰川遗迹的发现和 保存,是理所当然和无可非议的冰臼群分布区的河谷,大致经过了三个 主要发育阶段:古河谷阶段一U形谷阶段f现代河谷阶段(或V形谷阶段)。

      U 形谷是河谷发育的最重耍阶段,规模大,宽数十至百米以上,切割深度达百 米至数百米,谷底常有平缓的基岩冰床和大量巨大的花岗岩冰川漂砾分 布,剖而上明显地呈谷底平坦、两侧陡峻的U字形2. 2发育冰臼的冰川谷上覆盖着数十米到数百米厚的冰体,由于冰川 已开始进入退缩、消融阶段,冰川的上源补给已基本停止这些巨厚的冰 层存在位置保持相对稳定或不变的裂隙上游大量的冰融水流到“冰臼群” 分布区后,沿裂隙下渗形成“滚流砧头”(砧可能为“钻”之笔误)乃至“圆 柱体水砧”,先钻透冰体后,再向基岩钻蚀,形成冰臼如此看来,冰臼的上 游区必然存在十分巨大的冰融区,才能带来如此丰富的、源源不绝的冰融 水,令“圆柱体水砧”的侵蚀作用得以持久3. 关于地质遗迹旅游开发的思考冰臼是古冰川运动遗迹之一,属地质遗迹的一种类型,其形成年代比较 久远(二三百万年前)0冰臼若成群分布,便可以地质公园的形式进行旅游开 发中国地质科学院韩同林等在距河北省丰宁县城约28 km处的喇嘛山佛 珠洞景点首次在中国东部中低山区发现世界罕见的冰盖冰臼群,后来此处 建起了我国第一个冰臼公园在华北(高纬度)地区有冰臼群分布并不奇 怪,建立冰臼公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是,冰臼公园要是建在低纬低山的 南国广东,事情就不会这么简单了其实,石臼就是一种旅游景观,与其固 执地把它说成冰臼以开发冰臼公园,还不如就石臼的真实形态进行描述, 并把有关壶穴和冰臼的科学知识以及目前关于南国冰臼的讨论结果一同介 绍给游客,让大家在游玩中参与科学的辨析3. 1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吋期,由内外动力的地质 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国土资 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姜建军把地质遗迹归纳为5种类型:1、有重要观赏和 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2、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 3、有重耍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及其遗产地;4、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 其典型产地;5、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以及典型地质灾害遗迹等显然, 不管是壶穴还是冰臼,都是地质遗迹的一种类型,且其景观特色基本相同 但是,当人们把它作为旅游对象进行开发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3. 2我国不仅有世界地质公园,还有国家、省、市级的地质公园,利用 好地质遗迹这个载体,发展地学旅游,并使之成为当地经济的增长,是一 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同时,对广大青少年来说,地质公园是普及地质科 学知识,进行启智教育的最好课堂。

      3. 3南茶陵县有关部门正在开展以罗霄山第四纪冰川遗迹、湖里野生 稻、独岭坳古栽培稻之间关系的考察、研究和保护工作;茶陵县政府对石 梁天生桥等地质遗迹已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进行保护,并树牌告示群众这 一做法值得大力提倡,相信不久的将来,一种以人类进化和稻作文明发源为 主线的生态旅游便可在茶陵兴起广东丰顺龙鲸河漂流段有一处大型的壶 穴群景观,也可在开发惊险刺激的漂流项目的同吋,将壶穴群所在地建成… 个地质公园,让游人在冲浪之后还能驻足观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如此 卜•去,假以时日,或许在丰顺、梅州等地有望形成一股地质旅游热,为梅州旅 游业增添新的力量,也能增加当地的收入3・4地质遗迹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应克服急功近利、不讲科学、不 按规划、不合理开发的短期行为最近,广东媒体又报道了新会、从化、 佛冈等地发现的类似冰臼的石坑,为了更有利于开发和保护,有些地方还 专门请韩同林教授确认其冰臼的身份但是,大多数省内外的专家仍持壶 穴观点由此可见,界定和鉴别冰臼与壶穴,以便进一步科学地规范地质 遗迹的旅游开发,还有很多工作耍做4. 结语第一,南国古冰川遗迹的大量发现,证明距今约旷3百万年的第四纪 早期,确实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古冰川运动。

      从而证实分布于平缓基岩面 上的大量洞穴,是冰臼而不是壶穴第二,通过相关考古学取得的旧石器形成年代、岩石类型及埋藏条件 的对比,充分说明冰臼群形成后,历经2飞百万年的沧桑,是完全可以保 存至今的第三,发展旅游也好,进行科普教育也罢,都必须尊重事实,讲究科 学,否则将造成不良后果致谢:在本文的编写中,借用和参考了大量的前辈们的资料以及学说, 在这里我表示深深的感谢;在文章写作之前,孙老师对我们做了详细的说 明和指导,因此也很感谢老师五.参考文献[1] 韩同林,劳雄,郭克毅.关于南国冰臼群成因商榷之二•热带地理. 2001[2] 谢小康.冰臼与地质遗迹旅游开发问题的讨论.2006⑶韩同林,劳雄,郭克毅.关于南国冰臼群成因商榷[J].热带地理, 2000 [4]韩同林.驳施雅风冰臼负球状风化成因论.201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