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疾与康复概论.ppt
41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残疾与康复,概论,第一节 残疾的概论,、残疾的概念,,残疾是指由于疾病、意外伤或先天性等各种因素,,所致的人体结构、生理功能异常或不同程度地丧失,,,造成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导致部分或全部,,丧失生活自理、工作和学习的能力,无法履行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根据,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出版的,《,国际残损、残疾、残障分类,》,标准,,,将残疾发生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残损(,impairment,),,,残损是指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人的生理、心理和人体结构,,,某个部位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但不一定影响其生活、工作等,,,自理能力这是残疾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步它既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残疾或直接导致残障,也有可能是永久,,,的或暂时的,即日趋严重或好转的可能是并存的二)残疾(,disability,),,,残疾是指由于残损或其他因素而导致人体某些,,,功能减弱或丧失,影响了个人生活、工作自理能力这是残疾发生、发展的第二步,它可能会发展为残障但如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与治疗,也可得到康复 。
三)残障(,handicap,),,,残障是指由于残损或残疾而导致个人参与正常社,,,会生活活动的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不能正常参与,,,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这是残疾发生、发展的不,,,良结局这时,社会、家庭和环境对残障的影响很,,,大,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和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减轻残障的程度,反之则会加重因此,残,,,障的康复和社会支持是不容忽视的例如:一位后天性耳聋患者,由于注射耳毒性药物造成听力下降和语言障碍其残损是指因药物导致内耳听神经受损;其残疾是指听觉和语言功能下降;其残障则表现为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部分丧失值得指出的是,上述残疾的表述是按照一般残疾发生、发展的过程加以描述的,但实际生活中不一定都要经过三个阶段比如,有时残损可以直接导致障,而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与社会活动的参与;有时可以三者同时存在从残疾预防的角度看,这个定义有其优势,它指出残疾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项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都有积极的意义,都有使残疾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可能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标准,将身体功能和结构的分类与活动和参与的分类,,,结合起来,以满足开展预防和确定患者的需要。
强调残疾不,,,仅仅是个人的特性,而且是社会环境所形成的一种复合体残疾的特点是个体健康状况,个人因素及其生活环境的外在,,,因素之间复杂的结果因此,康复是一种社会集体行动,要,,,求改造环境以使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二、我国残疾分类标准,,,(一)视力残疾标准,,,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其标准和分级见下表:,视力残疾的标准和分级表,,级 别,,,标 准,,,说 明,,盲,一级,<,0.02,~无光感,,或视野半径<,5,度,1,、标准为最佳矫正视力2,、盲及低视力均指双眼,若两眼视力不同时,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如有一眼的视力为,0.3,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畴3,、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以针孔镜所测得的视力4,、视野半径<,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二级,≥0.00,~<,0.05,,或视野半径<,10,度,,,低视力,三级,≥0.05,~<,0.1,,,四级,≥0.1,~<,0.3,,,(二)听力残疾标准,,,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响及言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其标准和分级见下表:,听力残疾标准和分级表,,级 别,,标 准,一 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 损失≥,91dB 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极度受限,,3,、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二 级,1,、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1-90dB HL,之间2,、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限3,、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三 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61-80 dB 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中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四 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41-60 dB 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轻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三)言语残疾标准,,,言语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过两年者),不能或难以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活动(,3,岁以下不定残)。
其标准和分级见下表:,言语残疾标准和分级表,,级 别,,标 准,一 级,无任何言语功能或言语清晰度≤,10%,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一级测试水平,不能进行任何言语交流二 级,具有一定的发声及言语能力,语音清晰度在,11%-25%,之 间言语表达能力未达到二级测试水平三 级,可以进行部分言语交流,语音清晰度在,26%-45%,之间言语表达能力未达到三级测试水平四 级,能进行简单会话,但用较长句或长篇表达困难,语音清晰度在,46%-65%,之间言语表达能力未达到四级测试水平言语残疾包括:,,,1,、失语 是指由于大脑言语区域以及相关部位损伤所导致的获得性言语功能丧失或受损2,、运动性构音障碍 是指由于神经肌肉病变导致构音器官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不会说话、说话费力、发声和发音不清等3,、器官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 是指构音器官形态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其代表为腭裂以及舌或颌面部术后主要表现为不能说话,鼻音过重,发音不清等4,、发生障碍(嗓音障碍) 是指由于呼吸及喉存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失声、发声困难、声音嘶哑等5,、儿童言语发育迟滞 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言语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的状态。
主要表现不会说话、说话晚、发音不清等6,、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 是指由于听觉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不会说话或者发音不清7,、口吃 是指言语的流畅性障碍常表现为在说话的过程中拖长音、重复、语塞并伴有面部及其他行为变化等四)肢体残疾标准,,,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其标准和分级见下表:,肢体残疾标准和分级表,,级别,,标准,一级,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四肢瘫 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截瘫 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偏瘫 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单全下肢和双前臂缺失;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双全上肢或双全下肢缺失;四肢在末部位缺失;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二级,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不能独立行走);双上臂或双前臂缺失;双大腿缺失;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双大腿缺失;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单全下肢和单上臂缺失;三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一级中的情况);三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三级,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双小腿缺失;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全缺失;二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二级中的情况);一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二肢功能中度障碍四级,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单小腿缺失;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在,5,厘米以上(含,5,厘米);脊柱强(僵)直;脊柱畸形,驼背畸形大于,70,度或侧凸大于,45,度;单手拇指以外其他四指全缺失;单侧拇指全缺失;单足附跖关节以上缺失;双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侏儒症(身高不超过,130,厘米的成年人);一肢功能中度障碍,两肢功能轻度障碍;类似上述其他肢体功能障碍肢体残疾包括:,,,1,、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2,、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3,、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五,),智力残疾标准,,,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其标准和分级见下表,:,智力残疾标准和分级表,,级 别,标准,,,,,发展商(,DQ,),,0-6,岁,智商(,IQ,),,7,岁以上,适应性行为,,(,AB,),WHO-DAS,,分值,一 级,≤25,<,20,极重度,≥116,分,二 级,26-39,20-34,重度,106-115,分,三 级,40-54,35-49,中度,96-105,分,四 级,55-75,50-69,轻度,52-95,分,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智力发育成熟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六)精神残疾标准,,,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病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其标准和分级见下表:,精神残疾的标准和分级表,,级 别,标准,一 级,WHO-DAS,值≥,116,分,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视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不与人交往,无法从事工作,不能学习新事物;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的支持,生活长期、全部需他人监护二 级,WHO-DAS,值在,106-115,分之间,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简单照顾者的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监护下能从事简单劳动;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偶尔被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广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三 级,WHO-DAS,值在,96-105,分之间,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能独立从事简单劳动,能学习新事物,但学习能力明显比一般人差;被动参与社交活动,偶尔能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部分的支持,即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需求,部分生活需由他人照料。
四 级,WHO-DAS,值在,52-95,分之间,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时忽略个人卫生;能与人交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较差,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人稍差;偶尔需要环境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生活不需要由他人照料七)多重残疾,,,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残疾为多重残疾多重,,,残疾应指出其残疾的类别多重残疾分级按,,,所属残疾中最重类别残疾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八)我省残疾人分类统计表,残疾类别,人数 (万),比例(,%,),残疾年龄,人数(万),比例(,%,),视 力 残 疾,45.5,16.48,0-6,岁,8.58,3.11,听力语言残疾,74.3,26.91,7-14,岁,10.5,3.8,肢 体 残 疾,83.1,30.10,15-18,岁,6.03,2.18,智 力 残 疾,24.4,8.84,19-45,岁,64.74,23.45,精 神 残 疾,19.1,6.92,46-59,岁,54.03,19.57,多 重 残 疾,29.7,10.75,60,以上,132.22,47.89,总 计,276.1,100,总 计,276.1,100,注:以上数据是根据,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
一)遗传,,遗传病是导致先天残疾的重要原因,能够导致残疾的遗传病并不多,以下为常见的十类:,,1,、致盲遗传病 如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2,、致聋遗传病 如先天性耳聋;,,3,、运动障碍遗传病 如软骨发育不全、成骨不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抗维生素,D,佝偻病、重症肌无力;,,4,、神经精神系统遗传病 如小头畸形、脊柱裂、癫痫、精神分裂;,,5,、内分泌系统遗传病 如呆小病(克汀病);,,6,、血液系统遗传病 如血友病,A,、地中海贫血;,,7,、先天代谢病 如苯丙酮尿症、半乳糖雪症、白化病;,,8,、心血管系统病 如先天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脏病;,,9,、性染色体异常综合症 如先天性睾丸或卵巢发育不全综合症;,,10,、常染色体异常综合症 如先天愚型三、致残的主要原因,(二)疾病,,包括上面提到的十种遗传病,中风、颅脑损伤、脑瘫、脊髓损伤、脊髓灰质炎、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癫痫、骨关节损伤、关节炎、地方性碘缺乏病、麻风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肺疾患、尘肺、糖尿病等三)中毒,,包括食源性化学中毒(如甲醛中毒导致的双目永久性失明),药物中毒(如链霉素中毒引起的耳聋),农药中毒(如四肢肌肉萎缩)。
四)意外伤害,,包括交通意外、生产事故、烧伤、烫伤、中毒、化学品灼伤、运动创伤等五)有害环境,,包括物理有害环境,如光学致盲(如激光致盲)、声学致残(噪声性耳聋)、电学致残(高压电致残)等;化学有害环境,如慢性钡、铅中毒导致肢体瘫痪、智力低下;生物有害环境,如寄生虫环境(如脑囊虫病引发的癫痫)、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乙脑)等四、残疾的预防,,,残疾预防是指在了解残疾原因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途径,控制或延迟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程度残疾预防一般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一)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预防致残性伤害和疾病的发生其预防措施有:,,1,、预防接种 如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膜炎等,均可利用疫苗得以预防,从而减少这些传染病所致的肢体残疾或智力残疾2,、重视安全 防止工作和意外事故,减少交通事故和暴力行为等3,、加强健康教育 广泛宣传疾病的防治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限制烟酒,预防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4,、优生、优育和妇幼保健 禁止近亲结婚,防止先天性残疾5,、控制药物的副作用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引起药物性耳聋。
6,、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 保持心理平衡,减轻精神压力,避免心理、行为过激反应,预防抑郁、焦虑及其他精神障碍和心身疾病二)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指伤病后防止出现残疾其预防措施有,:,,1,、疾病早期筛查 如筛检血压、血糖、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听力、视力等,如筛查出高血压、糖尿病、儿童精神障碍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早期医疗干预 如药物治疗、护理、手术,促进伤病痊愈或好转,预防合并症3,、早期康复治疗 如功能训练、心理、体位处理(防止关节挛缩),促进身心功能恢复,防止功能受限三)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残疾出现后采取措施预防残障其预防措施有:,,1,、康复功能训练 如理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装配假肢等改善功能,预防或减轻残疾2,、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如对肢残和聋哑残疾人进行特殊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使他们能参加社会活动,有助于减轻残障程度和提高生活情趣3,、重视社区康复 在康复专业人员指导下,由亲属或其他人员在家中训练残疾人自我康复保健,教育家庭成员要同情、关心和照料残疾者,以减少残疾人的孤独感,能提高康复疗效4,、改善社会环境 提高社会职业咨询和职业训练,提倡全社会尊重、关心和爱护残疾人的风尚,使更多的残疾人成为走向生活,重返社会的人。
第二节 康复的概论,,,一、康复的概念,,,康复(,Rehabilitation,)就字面而言,是复原或恢复的意思从现代康复的角度而言,康复是指采用医学、工程、心理、教育、职业和社会等各种手段,使残疾人的身体、感官、智能、精神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功能达到最佳水平,以增强自理能力,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二、康复的对象,,,,1,、残疾人 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 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2,、老年人 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规定,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庞大群体3,、慢性非传染性病人 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卒中;代谢性异常,如糖尿病;骨关节病;精神异常和精神病;遗传性疾病;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肥胖症等这些慢性病长期困扰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些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三、康复的内容,,,(一)功能测定,,康复的目的在于恢复机体功能,故功能测定在康复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开始康复之前应进行系统的功能测定,以明确功能损害的范围和程度,了解各种康复措施的适应于禁忌情况,为制订康复计划,特别是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及其运动量提供客观依据。
通过定期的功能复查可评定康复效果,协助改进康复方法及总结康复经验,并为残疾鉴定或劳动能力鉴定提供依据1,、人体测量:包括身高和体重,肢体周径等;,,2,、电生理学检查:包括肌电检查等;,,3,、心肺功能测定:包括心率、心电检查、运动试验、肺活量检查等;,,4,、运动学测定: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柔韧性、步态分析等;,,5,、心理学测定:包括精神状态,心理和行为表现,智能测定等;,,6,、语言交流能力测定:包括听力、语言表达能力等;,,7,、职业能力检查及鉴定功能测定的主要项目有:,1,、物理疗法:包括各种低频、高频电疗法、超声波疗法、红外线、激光疗法、水疗法、针灸疗法等2,、运动疗法:包括主动锻炼如康复运动训练和太极拳等,被动治疗如按摩和牵引等;,,,3,、作业疗法:是对残疾人加以作业训练,使之具有适应于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与劳动需要的疗法,包括日常生活训练和就职所需要的劳动训练,工艺训练如泥塑、编织等;,,,4,、心理治疗:不少慢性病人和残疾人在心理上、精神上会产生许多问题,必须在训练与发展机体功能的同时,注意进行心理治疗,发现及纠正心理障碍;,,,5,、语言、视力、听力矫正治疗:对于存在语言、视力、听力障碍的残疾人进行矫治极为重要,因为这些都是交流认识、思想、情感的重要功能;,,,6,、康复工程:有些慢性病人,残疾人需要矫形器、轮椅、特殊结构的生活用具或生活设施,因此需要机械、电子、材料等工艺科学提供服务。
7,、其他疗法:在康复过程中还需要一些其他治疗,如药物疗法、营养疗法、音乐疗法、文娱疗法、以及必要的康复护理以帮助全面康复二)康复疗法,四、康复的领域,,,1,、医疗康复 应用医学技术和方法对伤病者和残疾人进行康复诊 断、功能评估及康复治疗护理,促进身心康复医疗康复也包括使用各种临床康复手段2,、教育康复 使残疾人在教育上达到康复的目标,即能够入学接受教育;同时也指通过接受学校教育促进全面康复3,、职业康复 使青年和中年残疾人在就业和职业工作上能够达到康复的目标;包括就业前的职业能力的评定和训练,帮助就业上岗和自谋生计,以及就业后在职业工作上的评估和支持4,、社会康复 使残疾人在享受公民的社会权益和在社会生活上能达到康复的目标,也就是能够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在上学、就业、医疗、住房、交通、政治经济生活、文化体育生活等方面不受歧视,并能履行路所能及的社会职责此外,社会康复也引导和帮助残疾人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促进全面康复1,、康复医师 需要具有较全面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掌握康复医学 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能独立担负病残者的诊断与功能评定,与其他康复人员协作,共同制订并检查督促康复计划的执行。
2,、康复护理师 需要了解康复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康复护理的特殊技能,并协助指导残疾人日常生活活动等各种康复训练,配合康复治疗师工作,帮助和督促残疾人完成康复训练计划3,、物理治疗师 需要了解医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物理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针对不同残疾运用各种物理治疗的操作技能4,、运动治疗师 需要掌握肌力、关节活动度、步态以及活动能力等方面的检查与测定知识,能独立制定运动训练计划,并能具体指导康复训练5,、作业治疗师 需要掌握作业疗法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对病残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作业能力进行检查与评定,能独立制定各种作业训练计划,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职业劳动能力训练、感官和知觉能力训练、智能训练、家庭生活适应能力训练等,并能指导选择和使用轮椅、矫形器等辅助用具,为病残者提高生活自理和重新就业能力创造条件五、康复的工作人员,6,、心理治疗师 需要熟练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能熟练掌握心理测绘和心理治疗的基本技能,帮助病残者克服各种心理障碍,达到精神康复,完成全面康复治疗计划的目标7,、言语治疗师 需要掌握言语交流障碍的检测评定知识,并能熟练掌握各种言语治疗方法,对听力语言障碍者提供检查、诊断和矫治。
8,、康复工程技术人员 需要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研究设计安装和维护各种康复功能检查的仪器、假肢、矫形器和辅助用具等9,、职业康复工作者 需要熟悉有关职业劳动的政策法规,掌握就业能力的检查和鉴定,以及就业前再训练,就业咨询等基本技能和方法,使病残者能尽早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10,、社会工作者 需要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进行社会调查和分析,为帮助病残者重新回到家庭和社会,与其亲属、社区、有关部门等进行联系,取得精神上、经济上、职业上、医疗上和生活上给予支持和照顾,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康复工作人员的各类专业工作内容与职责虽有不同,但专业之间应互相联系,在共同完成全面康复计划中,分工协作,更好地发挥不同专业人员的作用,让病残者尽可能恢复到最佳水平六、康复的途径,,,,1,、机构康复 是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较高的专业技术,对病残者开展康复医疗、功能训练、心理疏导、辅助用具服务、职业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康复,一般在综合医院的康复科或专门康复机构(康复医院或康复中心)进行2,、社区康复 主要利用区(县)、街道(乡镇)和居(村)隶属卫生、民政、教育、残联等部门和社会的人力、物力、政策、信息、文化等资源,并积极发挥残病者及其亲友的作用,为病残者就近就便提供训练指导、康复护理、知识普及、残疾人亲友培训、辅助用具及咨询转介等多种康复训练与服务。
3,、上门服务 是介于机构训练和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之间的一种服务形式,依托机构和社区的人力、知识和技术等康复资源,为病残者提供上门的康复服务4,、信息服务 是指通过多种媒体、信息网络等现代信息传播设施和技术,把康复知识和技术发送到康复机构、社区和家庭,为病伤残者提供服务七、康复的基本原则,,,,1,、功能训练 着眼于保存和恢复人体的功能活动,包括运动、感知、心理、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能力,重视功能的检查和评估,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训练,尽可能满足残疾人和功能缺陷者对功能康复的需求2,、全面康复 从生理上(身体上)、心理上(精神上)、职业上和社会生活上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康复,康复的对象不仅是有功能障碍的器官和肢体,更重要的是整个人,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全面康复也就是整体康复,也是在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领域全面地得到康复3,、融入社会 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残疾使残疾者暂时离开社会生活的主流,康复最重要的目的是使残疾者通过功能的改善和环境条件的改善而能重返社会,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上有用的成员,重新参加社会生活,履行社会职责有能力参加社会生活,是人类健康的重要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生活上处于完全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病或衰弱人们为了能参加社会生活和履行社会职责,必须具备以下六方面的基本能力:意识清楚,有辨人、辨时、辨向的能力;个人生活能自理;可以行动(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或利用轮椅);可进行家务或消遣性作业;可进行社交活动;有就业能力,以求经济上能自给康复工作就是为了帮助病残者恢复以上能力,促使病残者重新与社会相结合4,、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反映了病残者对日常生活各方面的能力水平和个人感受,主要反映在健康状况、职业和工作状况、经济状况、婚姻、家庭及居住环境状况、业余休闲生活状况、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状况、个人对生活的心理感受等通过康复治疗带动全面康复,其结果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对上述有关生活质量的诸多因素起到良好的作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