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古代的防灾减灾方略汇总.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13511395
  • 上传时间:2023-09-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0.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DISASTER REDUCTION IN CHINA2011?7?上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关于防灾减灾的思想、政策和方略已有 3000 余年的历史记录爬梳自先秦以来的部分防灾减灾方略,我们不禁为古人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也希望能够以古鉴今、以史明智我国古代的防灾减灾方略子 荷/整理我国历史上灾荒十分频繁,为世上少有上自原始社会,下至明清,灾害频频发生相传早在伏羲氏和燧人氏的时候,就已有水涝之灾;黄帝一百年有地震之灾;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凭借他们的智慧与勇敢,同自然灾害展开了不懈的斗争,围绕灾前预防和临灾救济等实践逐步摸索出一些方略,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防灾减灾之路两汉时期,我国古代的灾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奠定了此后两千年中国传统灾害观的基石此后虽有发展,但根基全在两汉时期当时灾害和饥荒方面代表性著作为《汉书 ?五行志》,其中的理论基础还是阴阳五行灾害观念,灾害的范畴却大大扩展,收录其中的灾害种类神灵,早在夏代的时候我国就形成了尊天敬神的风习,殷代以后降 “天 ”的身影便无所不在《礼统》云: “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 ”《论语》曰: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礼记》曰: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人们每遇疑难就祈求于天,岁荒丰歉也不例外甲骨卜辞中类似的记载很多,如 “帝令雨足年?帝令雨弗足其年 ! ”春秋战国时灾害范畴的滥觞防灾减灾是伴随于人类进化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古老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在远古时代,原始人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和抵御野兽的侵袭,制造了石器和木器,作为生产和安全的工具早在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就在自己居住的村落周围开挖沟壕来抵御野兽的袭击大禹治水和都江堰工程更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付水患的伟大创举公元 132 年,张衡发明了地动仪,为人类认识地震作出可贵贡献古代文献中对灾害的定义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左传 ?宣公十六年》: “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明显留存有远古信息的痕迹《韩非子 ?六反》: “害者,利之反也 ”灾 ”、 “害 ”二字合称最早也出现在这一时期远远超过此前各个时期,计有 66 种之多但此书的最大缺陷是对灾害的界定比较模糊,有许多非灾害现象被作为灾害列举其中这种情况从《新唐书》开始有所转变,到《明史 ?五行志》中得到比较彻底的纠正,不但把以前史书中所有人为的活动排除于灾害之外,而且把五行之外的 “天灾 ”也拒之门外。

      灾害起因的初期探索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认为天、地、人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灾害事件,其起因就在于 “天”,《左传 ?宣公十五年》: “天反时为灾 ”,自然界运动失常会导致灾害发生天 ”在人们的观念中是一个极具神秘感又力量无边的忽隐忽现的期则明确地把灾害的发生原因归结于 “天 ”《诗经 ?大雅 ?云汉》: “天降丧乱,饥馑荐臻 ”;《论语 ?颜渊》: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在确立了灾由天降的前提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灾异家们又进一步发挥了天地人的关联性,在天灾与人事之间建立了联系,认为在天灾发生的背后,必有人事的失常才使得上天震怒,天谴灾害以惩罚23 中国减灾专题DISASTER REDUCTION IN CHINA牢”——出自《战国策 ?楚策四》: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徒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 ”只有事先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防止灾祸这是 “预防为主 ”之体现,是防范事故的必遵之道这些古代先哲在多灾多难的环境中摸索出来的真知灼见,不失为 “警世良言 ”但我们还必须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在实践中探求和体验,才能在防灾减灾工作的实践中立于不败之地。

      古代的防灾减灾方略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流动于民族文明长河中的防灾减灾观念和方略,无疑对我们现代社会的防灾减灾活动有着极有价值的借鉴防灾减灾方略之一: “居安要思危 ”——出自《左传 ?襄公十一年》: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安不忘危,预防为主 ”,正像孔子所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真乃防灾减灾行动的原则和方针防灾减灾方略之二: “长治能久安 ”——出自《汉书 ?贾谊传》: “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是的,只有发达长治之业,才能实现久安之势这不仅对于国家安定是这样,生活中的防灾减灾更需要这一重要的策略防灾减灾方略之三: “有备才无患 ”——出自《左传 ?襄公十一年》: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只有防患未然时,才能遇事安然,成竹在胸,泰然处之能说这不是重要的防灾减灾方略吗?防灾减灾方略之四: “防微且杜渐 ”——源于《元史 ?张桢传》: “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 ”从微小之事抓起,重视事物之 “苗头 ”,使事故和灾祸刚一冒头就及时被制止,为损失控制之战术防灾减灾方略之五: “未雨也绸缪 ”——出自《诗 ?幽风 ?鸱》: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尽管天未下雨,也需修补好房屋门窗,以防雨患如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也须此然这不失为有效的防范对策防灾减灾方略之六: “亡羊须补“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尽管已受损失,也需想办法进行补救,以免再受更大的损失古人云: “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 ”故曰: “吃一堑,长一智 ”;“前车已覆,后来知更何觉时 ”谓之: “前车之鉴 ”这些良言古训,虽是“马后炮 ”,但不失为事故后必须之良策防灾减灾方略之七: “曲突且徒薪 ”——源自《汉书 ?霍洌传》: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链接的情形与典籍中所记载的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灾 ”字趣释吴东平“灾 ”在现代汉语中,既指天灾,也指人祸从 “灾 ”字的结构来看,是由 “宀”即房子加上 “火 ”字构成,显然是一个会意字其意思是火烧着了房子对于人们来说,房子烧了,自然是灾祸临头其实简化的 “灾 ”使用的是古文字的 “灾 ” “灾 ” 字的甲骨文的写法为外面是一个 “宀”,里边是一堆熊熊的烈火,即 “火”的象形字由此可见,简化字的 “灾”是甲骨文的 “灾”字线条化的结果,两者结构完全一致其本义指火灾林义光《文原》: “灾,或从宀、火。

      按:象屋下火 ”这种火灾是指自然界因雷电引起的火灾 “灾 ”字的创制,充分反映了远古时期的火灾是威胁人类的重要灾害除了火灾以外,威胁先民的还有水灾水灾的甲骨文写法似洪水泛滥横流之形这个 “灾”所描绘于天下 ”(《孟子 ?滕文公上》)的远古 “洪水时代 ”情景何其相似小篆承甲骨文形体而来,意思为将水堵住,因而成灾当私有制开始萌芽后,部族之间的争夺也就开始了,降临到先民头上的又一大灾害就是兵灾于是先民又造出另一 “灾”的象形字,意思是受刀伤之灾随着历史的发展,大约到了东周时期,聪明的先民大概认为各类灾害均造一字,实在太繁琐,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于是又造了一个字这个字的上半部分代指水灾,下半部分代指火灾在人类所遇到的灾害之中,选择了水灾和火灾为代表,是一个聪明之举如《国语 ?周语下》: “古者,天降戾,于是手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 ”新中国成立后,在颁行简化字时,又简化为 “灾”,是为书写的简便又用了古人指火灾的 “灾 ”,以此 “灾”泛指一切灾害这就是古今之 “灾”字不同的地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