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现代企业管理学】.pdf
78页现代企业管理 主讲:程华 教授 本课程的结构 上篇 管理基础 主要介绍企业管理原理与方法包括:调查 、预测与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下篇 现代企业管理实务 包括:物资供应与管理,生产与作业管理, 销售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管理等 第一章 管理概述 INTRODUCTION ADMINISTRATION 学习目标 管理的概念 管理的特征 管理者的性质及职能 管理的基本问题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者 管 理 概 述 管理概念 管理特征 管理职能 管理的基本问题 管理环境 一、管理概念 中文:管辖、治理 英文:Management工商管理 Administration行政管理 管理的三层含义: (1)管理的内容是协调 (2)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 (3)管理的作用在于其有效性 管理的综合定义 管理的综合定义: 管理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综 合运用各种资源,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 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特征 管理的特征: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管理是维持和创新的统一 管理是理性手段和非理性手段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 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管理的科学性反对经验论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 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方法 选择的技巧性 管理的艺术性反对模式论 三、管理职能 计划 Planning 组织 Organizing 领导 Leading 控制 Controlling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即管理活动的 发起者、执行者,即 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的分类 管理者的职能 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的素质 管理者的能力 四、管理者 管理者的概念 在正式组织内拥有正式职位,运用组 织授予的制度权力作出决策,负责指 挥别人的活动并承担对组织实现预期 目的做出贡献的责任的各类主管人员 管理者的分类 1.按管理者所负责的组织活动范围分类: A.直线管理者 B.职能管理者 2.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分类: A.高层管理人员决策性工作 B.中层管理人员执行性工作 C.基层管理人员作业性工作 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管理者的品德素质 管理者的知识素质 管理者的基本技能 管理者的体能素质 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有管理才能,却不 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在学术上有杰出成就的科技人员,为什 么在管理上常常不称职? 管理能力的培养 通过教育获得管理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践提高管理能力。
思考:是否每一个人都能培养成为合 格的管理者? 案例: A是某建筑公司安装部的经理,B是安装部下属 的管道安装队队长上个月,A吩咐B带领一班 人马去某工地安装一套管道系统在工程验收 时,发现这套管道存在严重的渗漏现象公司 经理认为A应该对此负责,哪怕管道安装时A正 在外地出差,同样,A会认为B必须对此负责, 哪怕B已不拿扳头干活 请问:A和B为什么要对这一失误负责?他们究 竟该负什么任? 第二节 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 中国管理思想简介 二 西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三 国外管理发展的动向 西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结构框图 管 理 过 程 经 验 理 论 权 变 理 论 社 会 系 统 系 统 管 理 管 理 决 策 管 理 科 学 人 性 假 设 需 求 层 次 人 际 关 系 行 政 管 理 一 般 管 理 科 学 管 理 古典理论行为理论定量理论现代理论 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概述 管理理论演进的主线 管理理论 古典理论 行政管理 一般管理 科学管理 权变理论 社会系统 现代理论 系统管理 管理决策 管理科学 定量理论 行为科学 人际关系 霍桑实验 行为理论 经验主义 管理过程 美国“管理运动” 1841年10月5日马萨诸塞州铁路火车对撞事件 引发“管理运动” 马萨诸塞州议会做出决议:老板只拿红利,不 管公司业务,聘请具有管理才能的人士担任企 业领导 第一次出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社会出现对职业管理者的需求 学校开办管理专业教育满足社会需求 管理运动的三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 1911年麻州议会铁路公司提高票价听证会 1912年美国国会科学管理理论听证会 第二次高潮 1920年通用汽车公司濒临倒闭进行改组 斯隆实行“集中决策控制下的分权制” 1923年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著名的“事业部制” 第三次高潮 1924-1932年梅约在西屋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霍桑试验结果引起轰动,第一次提出注意人的因素 一、古典管理理论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行政组织理论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弗雷德里克 温斯洛 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美国人 曾任学徒、组长、工长、车间管理员、技师、 设计室主任、总工程师 持续研究操作方法和动作时间而形成科学管理 理论体系 泰勒的做法和主张引起社会舆论的注意 美国国会在1912年曾就泰勒的科学管理举行了 听证会 泰罗的实验 经验管理:按过去的产量决定工作定 额, 工人凭经验操作,动作没有规范 泰罗:按工时研究决定工作定额 “动作与时间研究”如何减少动作与时间 如何减少动作:将桌子上的一枚硬币拿到另一 端? 动作分解:“用剪刀剪东西”分解为六个动 作抓取剪刀、拿过来、东西放在刀口、剪 下去、放回剪刀、放下东西,每个动作必需的 时间? 著名的试验:搬运生铁试验,铁锹试验: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的中心是提高效率 为了提高效率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方法、工具、设备、材料、环境标准化 差别计件工资制 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管理与劳动相分离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的中心是提高效率 为了提高效率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方法、工具、设备、材料、环境标准化 差别计件工资制 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管理与劳动相分离 职能工长制 管理控制的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示意图 环境 提 高 因素 目的 生 定额管理 产 效 标准化管理 率 计划与执行分开 经 生产效 理论 济 差别计件工资制 人 率低下 基础 假 设 职能工长制 科学工作方法 精神革命 管理制度 简评 泰勒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系统性管理 理论的人 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 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是有效管理的充 分必要条件 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工 资制度、管理职能的分离、例外管理 原则等主张一直沿用到今日 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法约尔 法约尔(Henry Fayol, 1841-1925),法国人 1860年从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进入康塔 里 福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工作 从采矿工程师一直做到公司总经理 1916年发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其管理理论不但可用于工商企业,还可用于政府、 教会、慈善团体和军队 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区别了经营和管理两个不同的概念 明确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控制五大职能 归纳了管理的一般原则:14项管理原则 倡导管理教育: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 来获得 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1) 劳动分工 权力与责任 纪律 统一指挥:一个人只能有一个上司 统一领导:一个领导,一个计划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人员报酬:数量和支付方式要公平 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2) 集中:传递信息不得加入自己的意思 等级链(Chain of Command):上下级之间建立明确的职权等级 系列 秩序:成员明确其岗位 公正:对下属仁慈、公平 保持人员稳定 首创精神 团队精神 法约尔桥(Fayols Bridge) A B C D E F G bridge 简评 从经营活动中独立出管理活动 提出管理活动所必需的五大职能 提出14项管理原则 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 一般管理理论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 理论基础 法约尔为管理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组织理论之父韦伯 马克斯 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人 曾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 他提出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其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正是德国企业从小规模世 袭管理向大规模专业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 韦伯与泰勒、法约尔同为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 位先驱 MG2-16 权力与组织 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 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 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 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人类社会存在的三种权力 传统权力:由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 超凡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 法定权力:(理性的)法律规定的权力 MG2-18 法定权力是行政组织的基础 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其 最根本的特征在于法定权力提供了慎重的公正 原因在于: 管理的连续性使管理活动必须有秩序的进行 以“能”为本的择人方式提供了理性基础 领导者的权力并非无限,应受到约束 MG2-19 理想行政组织模式的特征 组织成员应有固定的和正式的职责 组织结构是层层控制体系(命令与服从) 成员之间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 职位根据资格(资历或学历),经公开考试, 按自由契约原则予以使用 专业分工和技术训练 按职位发薪并建立奖惩与升迁制度 MG2-20 简评 韦伯对组织理论的贡献:明确系统地指 出有效维系组织连续和目标达成的基础 是合法权力 创新之处:挖掘出官僚体制的连续性、 纪律性、验证性和可靠性 强调制度、能力、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 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理性的管 理体制 MG2-21 二、行为科学理论 MG2-22 二、行为科学理论 (一)梅奥(Elton Mayo)与霍桑试验( Hawthorne studies) 1924年1936年间,哈佛大学教授梅奥(Elton Mayo)领导的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企业中物质条件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试 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但试验的结果 是出人意料的 在 西方电气公司研究“照明对生产率的影响”,结论:照明与生产率无关 重新设计工作、工作中引入休息时间、改变工作日长度、个人奖金计划 等对生产率的影响 霍桑试验(Hawthorne studies) 该实验在芝加哥的西屋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里进行,历 时9年,设计了四个阶段的实验 第一阶段是工场照明实验,研究照明强度对工作效率的 影响; 第二阶段是继电器装配测试室实验,考察工资报酬、工 作日和工作周的长度、工间休息对生产率的影响; 第三阶段是访谈实验,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征询职工意见、 与职工进行交谈的实验; 第四阶段是接线板小组观察实验,实验计件工资对生产 率的影响 霍桑试验的主要结论 人的行为与情感有密切关系 社会关系对个体行为有重大影响 群体规范控制着每一个人的产出 金钱不是决定产出的唯一因素 工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 非正式组织:为了限制产量以免提高定额,保护自己;约 束好出风头者(试图超额生产)伤及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