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离魂莫惆怅 看取宝刀雄.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36976092
  • 上传时间:2024-03-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0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离魂莫惆怅 看取宝刀雄 -三首经典离别诗对比赏析在中国古典离别诗中流动着两种液体,一种是眼泪,一种是酒水,眼泪既咸且苦,酒水又辛又辣然而唐诗在离别的酒影泪光中,却往往是风云际会,个性弥漫,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学长河中一段波澜壮阔的流程,闪耀着令人迷醉的波光其中,《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等篇什,早已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构成唐诗别样的风景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这三首风格不一的离别诗各自的魅力在哪里一、 诗人所属流派《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王昌龄与《别董大》的作者高适同属于边塞诗派,他们诗风雄浑强健,善于运用以景喻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惯于描写奇异壮丽的景色,以最简练的技巧,于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平时无华的主题上显出时间与空间交织的辽阔之感《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描绘了一幅水天相连、浩淼迷茫的吴江夜雨图,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情景唐诗中写雨声,一般是在芭蕉叶上、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琐碎的小事物上,然而王昌龄却并不细写秋雨飘飘洒洒的情状,而是将视觉、听觉与想象相结合概括成江雨入吴的气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开阔意境,同时也暗含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感弥漫天地之间,难以弥散。

      同样,《别董大》一诗中作者也运足笔力描写了黄云漫天、天色昏暗、北风扬雪、大雁南飞的典型塞外景色,语言“极有骨气”,刚健凝练,浓重的哀伤之中也蕴含着心雄万夫的豪情相反,《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王维则是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人物,诗风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美誉在这首诗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幅清新淡雅的雨后晨曦图:细雨过后,空气清新,客舍洁净,柳绿鲜嫩在这典型的送别时间“早晨”,典型的送别事物 “柳”旁,作者依依不舍地挥别了友人美好安静的时刻恰能使诗人的离别之情肆意流淌二、 构思与情感特点《芙蓉楼送辛渐》构思新颖,淡写与朋友的离别情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关于这一点,俞陛云曾在《诗境浅说》中说“借送友以自写胸臆,其词潇洒可爱但此诗自写高志,与送友无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两句中,作者以里外澄澈的冰心玉壶比喻自己光明高洁的品格和为官的清廉,表达自己对那些非议的蔑视,以告慰洛阳亲友的牵挂之心,表达对她们的深情,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都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之中,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而《送元二使安西》则是典型的离别愁绪,但妙就妙在作者笔法的细腻精巧本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环境,景物描写色调清丽明净,使送别的气氛充满了浓情和希望。

      后两句写送别的情景,饯别之酒喝了不少,慰别之语重复了多次,分别之时惜别之情刹那间达到了高潮,但千头万绪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举杯劝饮:再喝一杯吧,你去的地方十分荒凉,再没有朋友陪你喝酒了当时的阳关之西穷荒绝域,艰辛寂寞,诗人劝饮的一杯酒里有依依惜别的深情,有对友人心境、处境的体贴和祝愿,还有对人生无奈的感慨,这是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胡应麟曾经在《诗~》中评价此诗“一唱三叹,气韵衰飒殊甚”,后被谱为“阳关三叠”,一时传涌不足《别董大》一诗则显得作者胸襟开阔,写离别而一扫缠绵幽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景相媲美诗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展现了一幅悲凉凄怆又不失阔大气魄的塞外之景,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立意高远,气势宏阔,临别一句深情体贴的劝慰,一扫离人心头的阴霾,让人为之一振,既是劝人也是自劝,让人眼前为之一亮三、 艺术手法 《芙蓉楼送辛渐》一诗运用了象征、比喻、对比、即景抒情等艺术手法,以“楚山孤”既写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地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使得全诗音调谐美,诗风沉郁,又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别开生面。

      同时,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和将冰心置于玉壶的形象之间又形成一种对照关系,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寂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而王诗除了同样运用了象征、即景抒情手法外还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跳跃剪裁和虚实结合的手法例如,作者在美好明净的雨后清晨送别友人,深情厚意,溢于言表,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再者,作者在诗中避开畅饮倾怀的场面,抓住“更进一杯酒”的特写镜头,展示出洋溢在最后一杯酒里的依依深情还有,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不仅点出了元二的去向,而且由实及虚,寓情于景,让人联想到阳关之外寂寞凄凉的景象高诗则运用了反衬、借景抒情、夸张等艺术手法其中,“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翻出了新意,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反问句式既含蓄曲折,增强了说服力,又显得感情直率而亲切,使人感到格外温暖四、 语言风格三首诗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但语言风格迥异《芙蓉楼送辛渐》与《别董大》的作者同属于边塞派,语言风格相似,雄壮豪放,自然流畅而《送元二使安西》则感情细腻低回,富有阴柔之美,与前两首诗一柔一刚,各擅胜场,立意新,造语新自唐以降,历代写过的离别之诗词不计其数,但都未能突破唐诗的格局与气象,不管是沉郁阔大型还是柔美低回型,唐诗都在这一题材上树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