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解读.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80293354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八下第三单元教学解读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有的叙事,如《桃花源记》,有的记游,如《小石潭记》,有的状物,如《核舟记》,有的抒情,如《 <诗经 >二首》《桃花源记》描写了作者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小石潭记》记述了自己徜徉于自然之境时的所见所思所感,《核舟记》赞叹了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诗经 >二首》吟咏了个人的情感追求这些文章都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折射出他们的心境和性情诵读这些诗文,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生活和志趣,陶冶自己的情感和胸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因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阅读古代诗文名篇,了解古人的志趣,感受古人的智慧, 体会古人笔下的美好境界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在反复诵读中,领会诗文丰 富的内涵,品味诗文精美的语言3.随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常用词语,适当关注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现 象具体的教学建议是:1.重视前置性学习从语文能力训练的角度来说,学习本单元,首先要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大致读懂课文的能力,这是文言文学习始终如一的要求,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进入文章、大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本途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养成自主阅读文言文的习惯。

      这个环节应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完成,课上则以此为基础,或者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时所生发的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作品的内涵、作者的情怀等具体说来,本单元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和 方式主要有哪些呢?一是,对生僻字词、疑难句段的疏通,这应该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来完成二是,对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的了解,这应该让学生通过搜索相关资料来完成例如《桃花源记》所关联的时代背景:东晋末期,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层层设疑,虚构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又如《小石潭记》所涉及的作者遭遇:“永贞改革”失败,柳宗元初贬邵州刺史,未至,再贬永州司马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明白作者在游玩之中为什么会有由“快乐”到“凄怆”的情感变化 1.设计多层次诵读学习本单元,要继续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其最主要的途径, 就是诵读通过诵读,认识字词;通过诵读,分辨节奏;通过诵读,疏通文意;通过诵读,理解内容;通过诵读,把握结构;通过诵读,打开意境;通过诵读,感悟情理此外,还可以通过诵读,品味语言之 精美,为积累作准备例如《桃花源记》有清晰的情节线索,《小石潭记》有明确的游踪方位,《核舟记》有显著的说明顺序,《关雎》《蒹葭》有质朴的语言风格,有铿锵的句式节奏,有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可以引导学 生在诵读中感受这些特点。

      从诵读的形式来说,可以是范读,和读,联读,对读,演读,等等例如《核舟记》中对最后一段文字的部分对读——首先学生读:“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然后老师读:“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这样,从多与少的对比中,感受作者对核雕 技艺“灵怪”的赞叹之情因为诵读的形式多样,而且每一次诵读都指向不同的目标要求,这样就可以使诵读过程变得丰富有趣,避免枯燥乏味,从而提高诵读 的效率3.强调类型化积累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法积累语言要先学会选择:文言语汇中意义变化较大、用法也比较复杂的常用词语,应当作为积累的重点,而且要在积累的过程中,附上例句例句的多少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不熟悉或掌握不好的词语,不妨多附几个;必要时还可以加备注或说明为了便于形成模块,加深记忆,最好是类型化地积累,即采用分门别类的方式进行积累例如根据文言词语的特点,可以有这样一些类型:通假字、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活用词、偏 义复合词、古今异义词、成语、典故和纪元方法等例如《桃花源记》相关的成语积累: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不足为外人道、无人问津。

      在积累中要注意的是:一方面,那些意义变化不大,或者就是在古代也不常用的词语,只要稍加留意即可,不必花很大的气力;另一方面,单篇积累和多篇积累要结合起来,以形成大板块,避免碎片 化1.关注古文体特征与七年级的语文教学淡化文体特征而强调阅读方法不同的是,八年级的语文教学更注重文体特征,更强调以“把握文体”为教学重点,或者说学生的“文体学习”成为阅读和写作的主线在八下第三单元, 显然应该关注古代文体“记”的特征本单元三篇文言文都以“记”为名,在古代都属于“杂记体”,但写法各不相同《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都有清晰的游踪,可以算游记,却又有区别《桃花源记》借游记之体来讲述故事,表达理想,本质上并非游记,教学上应该关注的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理想色彩,读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记”这一形式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小石潭记》在游玩之中记述见闻,抒发情感,是比较典型的游记,教学中应该关注的是:作为一篇游记,本文的写景有哪些特点?《核舟记》虽然也名为“记”,但并不记游,而是记物,是对“核舟”之一“物”的说明,所以教学中应关注说明 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等此外,《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的文体特征也比较鲜明,那就是它们作为古体诗所表现出的如下方面:一是四言的韵律,二是重章叠句的形式,三是比兴的手法。

      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加诵读,在 诵读中感知和体悟它与近体诗的不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