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气运行法练习要领.doc
5页真气运行法练习要领真气运行法练习要领——李少波 指导 真气运行法练习要领 李长隽 指导 李少波(摘自《气功》 91 年第六期)近年来,我们在李少波主任所传练的真气运行法三 字诀“ 调、凝、守 ”的基础上,对真气运行五步 功的指导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经过三年临床验证, 80% 以上的练功者, 20 天左右即可通督, 40 天左右可进入真气运 行中高级 “ 虚明”境界(注:本人认为 40 天可 进入虚明境界一说过于夸大,当然也可能是对虚明境界的理 解不同)其关键在于:一、道法自然《道德经》中的所谓 “ 道法自然 ” 是一 切养生之法都要顺应的规律练真气运行法,首先要顺应自 身真气运行的归律,因势利导进行修炼练功初级阶段真气 运行的规律是,在宁静虚无的气功态下,真气就在丹田产生 和会聚,沿任督十二经脉运行,自生自化,调节机体把这 种真气产生运动的形态,按动静划分,真气在丹田会聚为相对静态,真气沿任督十二经脉运动为相对动态真气的静态 和动态之间的转化, 遵循着静极生动, 动极复静的自然规律 其次,由于每个人性格、性别、年龄、疾病等个体差异的原 因,练功时出现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所以,指导练功者不仅 要顺应真气运行的总规律,还必须顺应每个练功者的具体情 况,因势利导进行指导。
二、守机守机,就是把握真气运行动静转化之时机练功古 人说“ 药物易知,火候难传 ” 李少波主任所传 “守机” ,揭示了气功修炼之奥秘 《周易 ~艮卦》 中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 “ ,意即 随着事物运动之时机,因势利导使之动或静练功者意念的 运动 (导引)和静止(意守)不能违背真气动静转化的时机 练五步功的要诀在于顺应真气运行的规律,把握每步功法之 间转化之时机三、掌握要领真气运行法是李少波主任遵循《内经》 “ 恬淡 虚无,真气从之 ” 的理论设置的因此,真气运行法自始至终练功要旨是克服杂念入静,大量实践证明,练功者 谁入静好,谁功力增长就快所以,不论练那一步功,都要 在入静上下功夫下面对真气运行前四步功法具体要领分别 作一介绍一)呼气注意心窝部 在自然呼吸的前提下随 呼气注意心窝部呼吸要自然,不可过分延长呼气,以免引 起胸闷不适心窝部是剑突以下脐以上的范围,不必死守一 点,也不必管皮肤表面还是深层, 只要思想能集中这个范围, 可以灵活对待,这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练功体会顺其自然进 行指导,关键在于 “ 静” 。
功前功后,加练咽津 功练功时心窝部有沉重、温热、发凉、疼痛等反应,功后 消失或减轻每个人感觉不尽相同,不可追求某一种感觉, 要顺其自然加深入静,以顺应真气自身调节的规律心窝部 的种种感觉到一定程度,在练功过程中就有自然向下丹田运 动的趋势,这标志着第一部功完成,练第二步功时机成熟 因每个人的体质,入静程度的好坏,完成第一步功的时间不 尽相同,应以第一步功完成的标志为准二)意息相随丹田趋 当第一步功练到心窝部 的气感自然向下丹田移动时,随其自然运动之势,呼气时用 意念将气感向下丹田推进此时需加练《真气运行法 ~五禽导引》猿式功(方法详见《增订真气运行法》一书) 因各人具体情况不同,反应也不同常见反应是肠鸣矢气、口水 增多、经脉触动等当下丹田有了明显气感时,标志着第二 步功完成,练第三步功时机成熟以第二步功完成标志为准三)调息凝神守丹田 当第二步功练到下丹田有了明显气感时,就不再注意呼气,纯任自然呼吸,只 将意念守在下丹田部位此时动功配合与第二步相同在练 第三步功法的过程中,肾间动气,十二经脉的根本得到强化, 除下丹田有明显的气感外,全身的气感也相对地越来越多, 这是真气调通经脉的反应,要顺其自然加深入静程度,不可 因气感复生杂念干扰入静。
当按第三步练到一定程度,练功 时出现会阴跳动、尾闾气动的现象,这标志真气已进入督脉, 可按第四步修炼四)通督勿忘复勿助 当丹田真气饱满时,同时意守下丹田和命门,丹田真气力量不足,重新按第三步 修炼当真气沿督脉上升时不要用意念向上导引(勿助) 而用意念随着气感,气动于先,意随于后,气行则任其行, 气止则任其止(勿忘)动功配合可先练五禽导引猿式三遍, 再加练鹿式七遍因第四步功是真气运行初级功最后一步, 也是气感反应达到高峰时期,这时候更要时时提醒练功者不 可因变化不定的气感产生杂念,或追求,或恐惧等,要在入 静上下功夫,才能使气感慢慢稳定,使功夫进入真气运行法 中高层次通督时一般来说在督脉循行线上,依次出现会阴 跳动,尾闾气动、两肾汤煎、项背强急、玉枕气阻、百会灵 动、印堂拘紧、面部奇痒、舌尖发麻等一系列反应,或者出 现或热或凉的气流沿督脉上升到头顶、印堂的现象,这说明 已经通督,通督后即可按第五步功 “ 元神蓄力育生机 ” 进行修炼另有专篇介绍)至于通督的时间与丹田 真气力量的强弱有关,不可急于求成,要顺其自然加深入静 程度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