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方文学理论 马工程教材课件 L17.5布伊尔——书目摘要.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清晨86****784
  • 文档编号:261333395
  • 上传时间:2022-03-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献资料库:书目摘要17.5 布伊尔书目摘要:1.[德]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段》,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目录编者说明新版前言意大利版前言(1962 / 1966)前言(1944 / 1947)启蒙的概念附论1:奥德修斯或神话与启蒙附论2:朱莉埃特或启蒙与道德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反犹主义要素:启蒙的界限笔记与札记一、反对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二、两个世界三、观念转化为统治四、论鬼怪五、无论如何六、动物心理学七、对伏尔泰的颂扬八、分类九、雪崩十、沟通带来的隔离十一、论历史哲学批判十二、人性的纪念碑十三、犯罪理论十四、进步的代价十五、空洞的恐怖十六、对身体的兴趣十七、大众社会十八、矛盾十九、宿命二十、哲学与分工二十一、思想二十二、人与动物二十三、宣传人名对照表名词对照表附录 霍克海默著作目录霍克海默生平年表有关霍克海默的研究文献《启蒙辩证法》详细索引译后记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对20世纪30和40年代美国社会现象的描述,试图着揭示文化进步走向其对立面的各种趋势这一主题,尤其对西方的启蒙运动、特别是启蒙所鼓吹的理性本身进行了批判2.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目录导言:生态美学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一 生态美学的研究意义二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历程三 代表性论著四 今后生态美学的建设与发展五 研究方法第一编 生态美学的产生第一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一 人类已经走在交叉路口上——人类由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觉醒的开始二 《增长的极限》——人类应该选择另一种发展模式三 人与自然的崭新关系——从“祛魅”到部分“复魅”四 我们已处于后工业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五 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的现实紧迫性第二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哲学与文化背景一 由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整体的转型二 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的提出——由传统认识论到当代存在论的转型第三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文学背景一 现代生态批评产生的文学基础二 文学生态批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三 生态批评的原则与主要特征四 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文学批评第二编 生态美学的理论指导一 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实践存在论的生态理论二 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创新理论中有关生态文明的三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生态理论建设中的基本贡献第三编 生态美学的西方资源一 西方18世纪以来的生态美学资源三 西方20世纪兴起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四 生态神学与对《圣经》的生态美学解读第四编 生态美学的中国资源第六章 《周易》与儒家的生态审美智慧一 孔子与其他儒家代表人物的古典生态智慧与二 《周易》中“生生为易”的生态审美智慧第七章 道家与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一 道家的生态审美智慧二 佛家的生态审美智慧第八章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生态审美智慧一 “国画”是一种中国特有的“自然生态艺术二 “国画”在绘画的透视上运用一种特有的异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焦点透视”的“散点透视法”三 “国画”的“气韵生动”的重要美学原则是将大自然作为有生命的灵性之物加以描绘四 “国画”特有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来源于中国古代生态智慧“天人合一”的思想五 “国画”所追求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艺术目标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六 “国画”的“意在笔先,寄兴于景”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第五编 生态美学的内涵第九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上):生态存在论美学观一 马克思实践存在论哲学的指导二 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内涵三 中国古代的生态存在论审美智慧四 生态存在论视野中的环境美学第十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中):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 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系统的审美二 生态美学研究的生态现象学方法第十一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下):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一 生态审美本性论二 “诗意地栖居”三 四方游戏说四 家园意识五 场所意识六 参与美学七 生态文艺学八 生态审美的两种形态:阴柔的安康之美与阳刚的自强之美九 生态审美教育第六编 生态美学的文学作品解读第十二章 生态美学的中国作品解读一 《诗经》的生态美学解读二 回望家园:《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态美学解读第十三章 生态美学的外国文学作品解读一 英国《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美学解读二 《白鲸》的生态美学解读第七编 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一 关于生态美学的学科建设的反思二 必须将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牢牢地奠定在生态存在论哲学观之上三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四 生态美学的今后发展五 关于生态美学建设的中国化之路主要参考书目索引后记内容提要:  是国内首部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综合中西古今资源,全面论述生态美学这一崭新美学理论形态的论著,全书论述了生态美学的产生、理论指导、中西资源、理论内函以及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3、[美]Lawrence Buell,The Environmental Imagination :Thoreau,Nature,and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Culture(《环境想象:梭罗、自然和美国文化的构成》),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5AbbreviationsIntroductionPart 1: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Contexts1. Pastoral Ideology2. New World Dreams and Environmental Actualities3. Representing the Environment4. Walden’s Environmental ProjectsPart 2: Forms of Literary Ecocentrism5. The Aesthetics of Relinquishment6. Nature’s Personhood7. Nature’s Face, Mind’s Eye: Realizing the Seasons8. Place9. Environmental ApocalypticismPart 3: Environmental Sainthood10. The Thoreauvian Pilgrimage11. The Canonization and Recanonization of the Green Thoreau12. Text as Testament: Reading Walden for the AuthorAppendix Nature’s Genres: Environmental Nonfiction at the Time of Thoreau’s EmergenceNotesAcknowledgmentsIndex、内容提要:With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comes a crisis of the imagination, a need to find new ways to understand nature and humanity's relation to it. This is the challenge Lawrence Buell takes up in "The Environmental Imagination". With Thoreau's "Walden" as a touchstone, Buell gives us an account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the place of nature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thought, and the consequences for literary scholarship of attempting to imagine a more "ecocentric" way of being. In doing so, he provid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oreau's achieve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a rethinking of our literary and cultural reflections on nature.。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