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柿漆染色特征与工艺实践.docx
16页柿漆染色特征与工艺实践 杨建军 崔岩摘要: 柿漆取自涩柿青果,具有防水、增韧功能,自古作为渔网、建筑木材及竹木制品、纸制品的涂料使用中国早在唐代就已经用柿漆染制纺织品,因其所含柿单宁物质遇氧缩合成难溶性高分子化合物,通过亲水性、黏着力和氧化作用等完成染着显色,在染色技术上表现出独特性通过对柿漆染色特征的研究,分析其在显色调性、色彩牢度和色彩美感韵味等方面显现出的强大优势;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和染色实践,探究柿漆传统制作技术与染色方法研究认为,在当今倡导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复兴战略中,古老的柿漆染色工艺仍然拥有巨大潜力和广泛发展空间关键词: 柿漆;柿单宁;染色特征;媒染剂;染色工艺;可持续发展: TS193.62 文献标志码: A : 1001-7003(2019)06-0026-06 引用页码: 061105Abstract: Persimmon juice is from green fruit, with waterproof and toughening functions. It has been used as a coating for fishing nets, building timber, bamboo and wood products, and paper products since ancient times. As early as the Tang dynasty, persimmon juice was used to dye textiles in China. Because persimmon tannin was condensed into insoluble polymer compounds when encountering oxygen, and then dyeing was completed through hydrophilicity, adhesion and oxidation, which showe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staining technique. By studying the dyeing characteristics of persimmon juice, the strong advantages of persimmon juice in tone, color fastness and color aesthetic charm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dyeing practice, the persimmon juic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traditional dyeing methods were explor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ncient technology of persimmon juice still has great potential and wide development space in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Key words: persimmon juice; persimmon tannin; dyeing characteristics; mordant; dyeing technolo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柿漆之所以称为“漆”,是因它具有防水、防腐等生漆特征,但生漆是以漆酚为主要成分的树液,而柿漆是柿子果汁,所以不会像生漆那样容易引起皮肤过敏。
柿子分为甜柿和涩柿两大类,成熟果实中可溶性单宁含量超过0.5%的为涩柿,低于0.5%的为甜柿[1]柿漆取自涩柿,夏季摘取涩柿青果(图1)捶捣至碎用水浸泡,或者直接压榨取汁发酵而成,又名柿油、柿胶、柿汁、柿水等由于柿漆主要成分是单宁和发挥性有机酸,使其拒水、增韧功能强大,自古就作为建筑木材、竹木器具及渔网、纸制品等涂料使用,柿漆纸扇、纸伞和纸灯笼等传统工艺也延续至今[2]除此,柿漆还可以染着麻、棉、丝、毛等天然纺织纤维,对一些化学纤维也有不同程度的染着力唐代《云仙杂记》中“笼桶衫柿油巾,皆蜀人奉养之粗者”的记载,表明中国使用柿漆染色的历史久远清代《(雍正)浙江通志》也记载:“近人又以柿漆漆纱,颇宜暑服据此可知,当时运用柿漆染纱制作夏服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江苏邳州的某些村落还有一些老人使用柿漆染布制衣[3]中国柿漆制作及使用技术大约在隋唐时期东传日本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广泛用于建筑、酿酒和染纸做伞制扇等行业,称为柿涩在日本江户时代(1615—1868年),因柿涩染纸技艺受到纪州藩推崇,沿伊势湾白子町、寺家町(现属三重县铃鹿市)一带迅速兴起以雕刻精美花版著称的柿涩型纸工艺,极大促进了至今仍闻名于世的日本型染艺术的发展。
总之,传统柿漆的天然属性、独特性能和所染色彩含蓄优雅的美观韵味,魅力无穷,至今仍然拥有广泛开发运用空间1 柿漆染色特征一般植物染色是将植物色素染着于纺织纤维,最初颜色鲜艳,但随着时间推移,在日光紫外线和大气氧化作用下,色素逐渐自然分解而褪色與此相对,柿漆染色起初色彩浅淡,但经过日晒和自然氧化,时间越长其色彩反而越深,这种变色能够持续2年之久柿漆染色这一独特性质,是由柿漆构成成分和特殊着色结构决定的1.1 柿漆成分与染色根据日本中林敏郎[4]研究,单宁物质是柿漆最主要成分,称为柿单宁柿单宁相对分子质量大,聚合速度快,溶解度低,易于沉淀,且与蛋白质结合力非常强,因而日本自古至今一直将其作为澄清剂用于清酒生产单宁是英文Tannins的音译词汇,又称鞣酸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中单宁分为加水分解型单宁和缩合型单宁,柿单宁属于缩合型单宁,具有遇氧缩合成难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特征,涩性强,在氧化过程中逐渐显现茶色柿漆的这种氧化缩合及变色功能,正是将其作为防水剂和着色剂使用的原因然而,作为着色剂的柿漆,与一般意义上的染料和颜料具有本质上的区别:染料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一般溶于水,能够直接或通过媒介物质将色素分子染着于纤维;颜料是有色细颗粒粉状物质,一般不溶于水,通过均匀分散于水、油脂、树脂、有机溶剂等介质中着色。
而柿漆是通过柿漆独特的亲水性、黏着力和单宁氧化作用,以及反应生成沉淀等共同完成染着显色,且干后表面形成薄膜,防水性能强,色牢度高日本寺田昌道[5]据此认为,柿漆虽然取自植物果实,但柿漆染色不属于植物染色范畴,进而判定柿漆既非染料又非颜料,而是属于特殊的第三种植物性着色材料因为柿漆一接触空气就开始氧化,一干燥就开始显色,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由浅茶色变为茶色、深茶色,所以在使用柿漆染色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一变色特征,做好预先色彩设计另外,干燥时间的差异,能够使柿漆所染色彩产生差别,这一特性为艺术探索提供了诸多表现空间例如,通过面料褶皱起伏的松紧差异使干燥时间产生变化,形成多变色彩,以此制作美妙斑纹肌理,呈现柿漆染色特有的富于色韵表达的艺术效果1.2 柿漆浓度与染色柿子青果汁液一旦接触空气,就会逐渐变为茶色,并显现硬化特征,这一现象源于果实中含有的缩合型单宁因此,作为高单宁含量的柿漆,发酵后愈发黏稠,如果用其原液进行染色,干燥后所染纤维明显变硬,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染制柿漆纸夹、封皮等但对于使用柿漆染制纺织纤维,除了特定要求外,通常需要把柿漆原液稀释后再进行染色,从而减弱硬化程度以染棉纤维为例,一般参照1 ︰ 2基本标准把柿漆原液用水稀释,染深色时可以适当加大浓度,按照1 ︰ 1比例稀释;染浅色时可以进一步降低浓度,按照1 ︰ 4至1 ︰ 6比例稀释。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柿漆浓度高,染色后易造成所染纤维发硬,故此即便染深色,最好选用低浓度染液进行染色,通过增加染色次数来加深色彩,如此可以有效降低硬化程度,便于使用1.3 柿漆气味与染色柿漆中含有醋酸、酪酸等多种挥发性有机酸,其中醋酸含量达2%~3%,在发酵条件下有机酸含量更高,柿漆特有的类似银杏果腐烂时散发的酸臭气味,正是来源于这些挥发性有机酸日本相关研究证实,使用柿漆染色后,通过水分蒸发和有机酸的挥发作用,在其表层逐渐形成不溶于水和酒精的物质,并凝结成茶色薄膜,使其具有防水、防腐功能[6]据此了解到,虽然柿漆染色主要通过柿单宁与空气接触的氧化作用完成,但柿漆含有的挥发性有机酸在氧化显色过程中起着辅助促进作用不过,因这些挥发性有机酸造成发酵柿漆具有酸臭气味,且在染色后的氧化过程中仍然不断释放,虽然经过媒染、洗涤有所减弱,日久也会自然消失,但由此产生的不快感对柿漆及其染制品的亲和力还是影响很大日本开发生产的无臭型柿漆,是利用科技手段去除柿漆中的味道源,从而极大拓展了柿漆染色的应用范围,使之扩大至环境和卫生健康等多方面,天然柿漆化妆品就是突出一例不过,对于无臭型柿漆与原始柿漆的结构特征差异,以及由此形成在使用效果上的细微差别与影响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细化研究。
2 柿漆色彩变化柿单宁在遇氧缩合成难溶性高分子化合物过程中逐渐变为茶色,这种自然变色一般持续2年左右才能结束使用柿漆染色,通过碱剂、金属盐介入与柿单宁发生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显现色彩变化主要表现为:使用碳酸钠、碳酸钙等碱剂溶液处理,能够催进色彩浓度变化,使柿单宁迅速显现茶色;使用铁盐、钛盐等金属盐溶液媒染,利用柿单宁与金属盐发生化学反应促进色彩调性变化,从而改变柿漆原有色彩而产生变黑、发黄等丰富色彩2.1 碱剂处理碱剂产生的碱性条件可以使柿单宁色彩发生变化,碳酸钠、碳酸钙等是柿漆染色常用的碱剂使用碱剂处理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在短时间内即可显现出,经过半年自然变化才能达到的色彩深度从柿漆染色的显色过程看,染色后在空气中放置氧化半年左右,其色彩变深度约为80%,经过1~1.5年的时间,才能逐渐稳定,终止变色也就是说,从染色结束到完成色彩自然变化,大约需要经过1~2年的时间基于这一特性,如果染好的布料长时间折叠存放,因其表面与内部氧化程度不同,就会产生表面深、内部浅的色彩差异因此,染色晒干后使用碳酸钠、碳酸钙等碱性溶液进行处理,使之迅速显色,在短时间内达到自然放置半年的色彩深度因为碱剂处理后的色彩变化极其微弱,这样,通过碱剂处理就可以避免因放置不当造成的明显不均匀变色。
需要注意的是,染色后必须在布料完全晒干后才能进行碱剂处理,否则会因干湿程度不同产生深浅不一的色斑第二,碱剂处理对所染纤维具有一定的软化作用由于柿单宁的作用,使柿漆染色的纤维干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硬现象,而碳酸钠、碳酸钙等碱性溶液对柿单宁氧化中产生的薄膜具有软化作用,从而使纤维变得柔软第三,碱剂处理能够有效消除柿漆异味柿漆发酵后具有较强烈的酸臭气味,在染色氧化过程中还继续释放,持续时间长经过碱性溶液浸泡后,能够使柿漆中的醋酸、酪酸等挥发性有机酸产生性质变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难闻的酸臭气味2.2 金属盐媒染媒染是利用媒介物使色素染着于纤维的方法,该媒介物称为媒染剂,最为常见的媒染剂是金属盐不过,柿漆染色的媒染与一般植物染料的染色依靠媒染发色、固色有所不同[7]柿单宁与不同金属盐反应形成络合物,呈现多样色彩,利用这一化学反应效果,柿漆染色后通过使用金属盐溶液媒染,可以染得丰富的色彩效果不过,柿单宁除了与铁盐、钛盐发生化学反应较为强烈,色彩变化大,其他大多数金属盐对柿单宁所起作用不大,因而铁盐、钛盐是柿漆染色常用的金属盐媒染剂以铁盐为例,调制媒染液的基本标准是500mL水中加入铁浆(醋酸铁溶液)7~8mL,根据染液浓度、纤维种类、染色方法的不同和色调需要,可以相应调整金属盐溶液浓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