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docx
7页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一、平行线与相交线1平行线的概念与性质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性质:平行线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例子:在直线上取两点A、B,并过这两点分别作直线l的平行线m和n,则m与n平行2相交线的概念与性质概念: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叫做这两条直线相交性质:对顶角相等例子:两条直线在平面内相交于点O,所形成的四个角中,对顶角∠AOB与∠COD相等二、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概念:在平面上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2点的坐标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个点P都可以由一对有序实数(x, y)唯一确定,其中x是点P的横坐标,y是点P的纵坐标例子:点A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为(2, 3),表示点A的横坐标为2,纵坐标为3三、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与分类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分类: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2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个角都相等且为60°;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对应的两个角也相等例子:在三角形ABC中,若AB = AC,则∠B = ∠C四、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与解法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常用的方法有代入法和加减法3例子:解方程组{ x + y = 5x - y = 1可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求解,得到x = 3, y = 2五、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不等式的概念概念:用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3不等式组的解法解不等式组就是分别解出每个不等式,然后找出它们的公共解集4例子:解不等式组{ x > 2x < 5其解集为2 < x < 5六、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2数据的整理与描述数据整理常用的方法有频数分布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和特征例子:统计某班学生的身高数据,可以制作频数分布表和条形图来描述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七、复习要点与策略1系统梳理知识体系回顾并梳理本学期学习的所有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确保对每个知识点的定义、性质、特点、规律等有清晰的认识2强化练习与巩固通过大量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注重练习中的错误与不足,及时总结反思,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3注重实际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学习并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如代入法、加减法、数形结合等,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5调整心态,保持信心复习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困难时要保持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优异的成绩八、例题与解析1平行线与相交线例:已知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直线c与直线a相交于点M,那么直线c与直线b的位置关系是?解析:由于直线a与直线b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任何与直线a相交的直线也必定与直线b相交因此,直线c与直线b相交2平面直角坐标系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3, 4),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解析:点P的纵坐标为4,即为其到x轴的距离。
因此,点P到x轴的距离为43三角形例:在三角形ABC中,AB = 5, AC = 7, BC = 8,则三角形ABC是?解析:由于AB^2 + AC^2 = 5^2 + 7^2 = 25 + 49 = 74,而BC^2 = 8^2 = 64,因为74 > 64,所以AB^2 + AC^2 > BC^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ABC是锐角三角形4二元一次方程组例:解方程组{ 2x + y = 7x - 3y = -8解析: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消元法或代入法来解这个方程组例如,我们可以从第一个方程中解出y,得到y = 7 - 2x,然后将这个表达式代入第二个方程中,解出x的值,再代回原方程求出y的值最终得到x = 1, y = 55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例:解不等式组{ 3x - 2 > 52x - 1 < 7解析:首先,我们分别解出每个不等式对于第一个不等式3x - 2 > 5,我们可以得到x > \frac{7}{3};对于第二个不等式2x - 1 < 7,我们可以得到x < 4因此,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是\frac{7}{3} < x < 46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例:某班级有30名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分别为(单位:分):90, 85, 78, 92, 88, 76, 95, 89, 77, 91, 86, 79, 93, 87, 75, 94, 89, 78, 90, 85, 76, 92, 88, 79, 95, 87, 77, 91。
请制作频数分布表描述这些成绩解析: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成绩的范围和组距,然后统计每个范围内的成绩频数,最后制作频数分布表例如,我们可以将成绩分为60-70, 70-80, 80-90, 90-100四个范围,然后统计每个范围内的成绩数量,填入频数分布表中通过以上的例题与解析,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本学期学习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还应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