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C七大手法概念与表达手法.ppt
79页品管七大手法 1 目录 章节 页次 品管七大手法 2 第一章QC统计手法概述 一 前言二 管理循环 管理 改善与统计 P D C A循环三 QCSTORY四 QC七大手法與ISO9000统计技术 品管七大手法 3 一 数据 事实二 数据的分类1 依特性 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2 依来源 市场数据 制程数据 检验数据3 依时间 过去数据 日常数据 新数据 第二章数据与图表 品管七大手法 4 三 应用数据须注意的重点1 搜集正确可用的数据2 避免个人主观的判断3 掌握事实的真相四 整理数据的方法1 机器整理法 计算机软件 2 人工整理法 卡片 笔记 3 实例说明 品管七大手法 5 五 整理数据的原则1 发生问题而要采取改善对策前 必须有数据作为依据 2 对于数据使用目的应清楚了解 3 当数据搜集完成后 应立即使用它 4 数据的整理与运用 改善前 改善后所具备的条件应一致 5 数据不可造假 否则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品管七大手法 6 六 何谓图表1 概念 2 目的 方便人的视觉 把握情报 采取必要对策 品管七大手法 7 七 图表的种类1 依使用目的 解析用图表 管理用图表 计划用图表 计算用图表 统计用图表 说明用图表2 依数据性质 静态图表 动态图表3 依表现内容 系统图表 预定图表 记录图表 统计图表4 依表示方法 棒形图 面积图 扇形图 折线图 品管七大手法 8 八 图表之功用1 利于多种复杂现象的相互比较 2 费很少时间可得明确的概念 3 快速显现变异 作为需改善的证据 4 容易制作 大家都可使用 5 对于专门知识不足的人 亦可了解 6 图表较文字可以使阅读者印入脑海 7 利于演讲 宣传 广告 加深印象 8 可用插补法求近似值 9 可供预测用 品管七大手法 9 九 图表必备条件1 能把握全体2 简单明了3 能迅速了解4 正确的判断5 浮现对策 品管七大手法 10 十 图表制作的原则1 制作前考虑事项 确定目的 掌握资料 掌握情报 阅读对象 方便性 经久性 时间性 符合正确 简洁 清楚原则2 制作应遵守的原则 目的明确 清楚标示主题 数据特性掌握 固定 前后一致 正确性 适用性 图表之整体美观 单位 大小 点线 颜色 要求标准化 力求实用性 文词简洁 图文并茂 搭配突出 图表履历 制作单位 人员 时间 主题 数值一般取三位数以下 品管七大手法 11 十一 几种常用图表介绍1 横式条形图范例 外销比例内销比例 10080604020020406080100 1983年各主要车辆制造国家外销比例条形图 品管七大手法 12 2 正确范例 冲压工场C D E F G零件整修率改善前 中 后条形图比较 品管七大手法 13 3 正确范例 1997年 件每月不良率推移图 目标值0 5 品管七大手法 14 计划线实施线 品管七大手法 15 饼图 效率29 1 成本25 3 品质15 3 安全14 1 设备工具夹具12 8 其他 3 4 顺时钟方向各项目依大小顺序排列 其他置于最后 参考基线 12点位置 N 16848件 年度品管圈活动主题分类 表各分类项目统计数据转换成角度 品管七大手法 16 一 定义 简单易于了解的标准化表格或图形 可提供量化分析或比对检查用 二 查检表的分类 点检用 只做是非或选择的注记 主要功用在于确认作业之执行 防止作业疏忽或遗漏或预防事故发生 记录用 用来搜集计划数据 以作为数据解析之依据 以找出不良原因或项目 进而拟订改善对策 第三章查检表 品管七大手法 17 三 查检表制作应注意事项 1 明了制作目的2 决定查检项目3 决定查检频率4 决定查检人员及方法5 决定记录方式6 决定查检表格式7 决定查检符号 品管七大手法 18 四 查检表的制作方法 1 点检用查检表 列出每一需要点检项目 找出非点检不可之项目 注意顺序排列 尽可能将之层别 以利解析 机种 人员 工程 时程 先使用 再求改善2 记录用查检表 决定希望把握的项目 决定希望要搜集的数据 决定查检表格式 决定记录的方法 决定搜集数的方法 何人 频率 方法 仪器 品管七大手法 19 五 查检表记载的项目 1 标题 目的2 对象 项目 为什么 3 人员 由谁做 4 方法 何种方法 5 时间 什么时间 频率 6 制程别 检验站 什么地方 场所 7 结果之整理 合计 平均值 统计分析8 传递途径 谁要了解 要报告给谁 品管七大手法 20 六 查检表制作要点 1 可先参照他人范例2 愈简单愈好 易记录 易看 发现时间最短3 记录者能一目了然所记录内容4 集思广益 不可遗漏重要项目5 不可让用户产生错误的记录 品管七大手法 21 七 查检表的应用 1 搜集数据立即使用 观察数据是否代表某些事实 2 数据各项目间之差异点为何 是否集中 3 是否因时间经过而有变化 4 如有异常 应马上追究原因 采取必要措施 5 查检项目应随作业改善而改变 6 查检项目检察要细心 客观 7 记录能迅速判断 采取行动 8 明确指定谁来做 并使了解目的及方法 9 数据应能获得层别的情报 10 数据收集若非当初所想的 应重新检讨查检表 11 查检项目 时间 单位 等基准应一致 以利分析 12 尽快呈报结果给相关人员 13 数据搜集应注意随机性 代表性 14 过去 现在的查检记录 应适当保管 15 查检表记录完成后 可用柏拉图加以整理 品管七大手法 22 八 查检表范例 例1 产品质量检验判定用查检表例生产成品外观质量判定基准表 品管七大手法 23 例2 堆高机年度保养查检表例堆高机每年自动检查记录表 检查日期 年月日 品管七大手法 24 例3 电视机故障诉怨状况查检表例 84年7月 品管七大手法 25 九 实例演练1 某一生产单位 欲知某零件尺寸其制程的变异情形 故收集多组数据以为分析 已知该零件规格為5 00 6 今量测50组数据如下 试依其条件制作一查检表 解 1 依据题目所给予之条件 尺寸与量测个数 为查检表之纵坐标与横坐标 如 2 接着于纵轴填入中心值及以0 1为间隔之尺寸 横轴填入量测个数以5为间隔单位及小计或合计等字段 如 量测个数栏 尺寸栏 品管七大手法 26 外径尺寸量测记录 作成 品管七大手法 27 一 前言 掌握原因与结果之间之相关程度 检视离岛现象 掌握制程参数与产品性特之因果关系 可藉观察一变量之变化而知另一变数之情形 二 散布图的定义 将因果关系所对应变化的数据分别点绘在X Y轴坐标的象限上 以观察其中之相关性是否存在 例 空调销售台数与天气温度的关系 第四章散布图 品管七大手法 28 三 散布图的制作方法 1 收集成对的数据 整理成数据表 2 找出X Y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3 以X Y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建立X Y坐标 4 决定适当的刻度 5 将数据依次数点绘于X Y坐标中 6 注记相关资料7 判读图形 是否有异常点 是否需再层别 是否与固有技术 经验相符 品管七大手法 29 四 散布图的判读 1 完成正 负 相关 2 高度正 负 相关 3 中度正 负 相关 4 低度正 负 相关 5 无相关 6 曲线相关 品管七大手法 30 散布图 分析电压变异与准确度之关系 VOLT 面板刻度 容许误差90 1 不相关 测试电压 14v 标准12V 10V 品管七大手法 31 一 前言 造成产品质量异常的因素 如何正确 迅速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节省时间 人力 二 层别法的定义 层别法 为区分吾人所搜集之数据中 因各种不同之特征而对结果产生之影响 而以个别之特征加以分类 统计 而此类统计分析的方法称为层别法 第五章层别法 品管七大手法 32 三 层别法的分类1 部门别 单位别2 制程区层别3 作业员层别4 机械 设备之层别5 作业条件之层别6 时间之层别7 原材料之层别8 测量之层别9 检查之层别10 环境 天候之层别11 地区之层别12 制品的层别13 其他 品管七大手法 33 四 层别法的实施步骤1 先行选定欲调查之原因对象 2 设计搜集数据所使用之窗体 3 设定数据之收集点并训练站别员工如何填制窗体 4 记录及观察所得之数值 5 整理数据 分类绘制应有之图表 6 比较分析与最终推论 品管七大手法 34 五 层别法使用之注意事项1 实施前 首先确定层别的目的 不良率分析 效率之提升 作业条件确认 2 查检表之设计应针对所怀疑之对象设计之 3 数据之性质分类应清晰详细载明之 4 依各种可能原因加以层别 至寻出真因所在 5 层别所得之情报应与对策相连接 并付诸实际行动 品管七大手法 35 六 层别法之运用手法七 实例演练某造纸厂之纸厚 制程线规定日班人员须每二个小时抽测乙次 每次取六段 并测量中央及两侧之厚度加以管制 最近业务经理反应客户对纸张之厚度不均造成管卷困扰屡有抱怨 总经理要求品保经理追查原因 品管七大手法 36 一 前言 制程数据 散布情形 问题所在 制程能力 掌握情报 改善问题二 直方图的定义 将制程中所收集有关计量之产品特性值或结果值 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作为横轴 并将各区间内所测定值 依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而成的面积 用柱子排起来的图形 第六章直方图 品管七大手法 37 三 使用直方图的目的 1 了解分配的型态 2 研究制程能力或测知制程能力 3 工程解析与管制 4 测知数据之真伪 5 计划产品之不良率 6 求分配之平均值与标准偏差 7 藉以订定规格界限 8 与规格或标准值比较 9 调查是否混入两个以上不同群体 10 了解设计管制是否合乎制程管制 品管七大手法 38 四 与直方图有关之名词解释1 次数分配2 相对次数3 累积次数 f 4 全距 R 5 组距 h 6 算数平均数7 中位数8 各组中点之简化值9 众数M10 组中点11 标准偏差12 样本标准偏差 s 品管七大手法 39 五 直方图的制作方法1 搜集数据并记录2 找出数据中之最大值 L 与最小值 S 3 求全距 R 4 决定组数K 1 3 321ogn5 求组距 h 6 求各组上组界 下组界7 求组中点8 作次数分配表9 制作直方图 品管七大手法 40 六 常见的直方图型态 1 正常型说明 中间高 两边低 有集中趋势 结论 左右对称分配 常态分配 显示制程在正常运转下 品管七大手法 41 2 缺齿型 凹凸不平型 说明 高低不一 有缺齿情形 不正常分配 因测定值或换算方式有偏差 结论 稽查员对测定值是否有偏好 假数据 或量测仪器不精密 品管七大手法 42 3 切边型 断裂型 说明 一端被切断 结论 数据经过全检或筛选 品管七大手法 43 4 离岛型说明 在右端或左端形成小岛 结论 测定有错误 工程调节错误 或不同原料 品管七大手法 44 5 高原型说明 形状似高原状 结论 不同平均值的分配混在一起 应再层别 品管七大手法 45 6 双峰型说明 有两个高峰出现 结论 有两种分配混合 应再做层别 品管七大手法 46 7 偏态型 偏态分配 说明 高处偏向一边 另一边低 拖长尾巴 可分偏右 或偏左 结论 应检讨是否在技术上能够接受 例磨具磨损 或设备松动 品管七大手法 47 七 直方图的应用1 测知制程能力 作为改善制程依据 2 计算产品不良率 3 测知分配型态 4 藉以订定规格界限 5 与规格或标准值比较 6 调查是否混入两个以上不同群体 7 分析设计时的管制界限可否用于制程管制 品管七大手法 48 八 制程能力1 制程准确度Ca Capabiltyofaccuracy 生产过程中所获得之数据平均值与规格中心值之间偏差之程度 品管七大手法 49 2 制程精密度Cp CapabiltyofPrecison 从制造过程中全数抽样或随机抽样所计算出来之样本标准偏差 S 再乘以以推定实绩群体之标准偏差用与规格许容差比较 或是以与规格公差比较 3 制程能力指数CpkCpk是总合Ca和Cp二值之指数Cpk 1 Ca Cp 品管七大手法 50 第七章柏拉图 一 前言 有价值的数据 充份掌握问题及重要原因 重点管理 决策二 柏拉图由来 1897年V Pareto 意大利 重要的少数 琐细的多数 美国朱兰 Q C C活动 QC7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