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脊髓损伤康复-1.ppt

52页
  • 卖家[上传人]:嘀嘀
  • 文档编号:261689010
  • 上传时间:2022-03-0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97KB
  • / 5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脊髓损伤康复浙江省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林坚脊髓损伤概述n脊髓损伤的最早描述见于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的医生记录然而直至1940年前脊髓损伤仍是死亡”的同义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80的脊髓损伤患者于伤后2周内死亡n1940年以后,由于磺胺类抗菌药及抗菌素应用于临床,使脊髓损伤的并发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脊髓损伤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平均存活时间延长脊髓损伤概述n如何长期护理脊髓损伤患者?如何提高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如何使他们重返社会生活?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致残的大量脊髓损伤患者,这是一个必需回答的现实问题n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问题是由MclverLaw在1921年发表的论文“战争中伤员的康复问题”中首次提出的,具体的实施则是在194O年后英国Gutttman博士提出并在美英等国逐渐开展起来脊髓损伤的分类n脊髓损伤是因各种致病因素(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的脊髓的横贯性损害,造成损害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脊髓损伤可根据致病因素及神经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分类,脊髓损伤的分类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及预后评定有重要意义脊髓损伤的病因分类n 外伤性脊髓损伤 外伤性脊髓损伤是因脊柱脊髓受到机械外力作用,包括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造成脊髓结构与功能的损害。

      脊柱损伤造成了稳定性的破坏,而脊柱不稳定是造成脊髓损伤,特别是继发性损伤的主要原因脊髓损伤早期处理必须认识到脊柱脊髓两者的关系外伤性脊髓损伤原因n直接外力刀刃刺伤脊髓或子弹、弹片直接贯穿脊髓可造成开放性的脊髓损伤石块或重物直接打击于腰背部,造成脊柱骨折而损伤脊髓比较复杂的情况是火器损伤于脊柱或椎旁组织,弹道并未直接经过脊髓组织,而高速的火器如子弹进人人体后产生的局部震荡等效应仍可损伤脊髓外伤性脊髓损伤原因n间接外力 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跳水意外时,间接外力引起的各种类型不同的脊柱骨折、脱位,导致脊髓损伤间接外力作用是造成脊柱、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Gosolf等用猴进行多种活体脊柱损伤实验,结论是要造成骨折脱位,除屈伸暴力外,必须要有轴向旋转暴力而发生脊髓损伤的力的阈值,还受肌肉张力的重要影响非外伤性脊髓损伤n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病率难以统计,有的学者估计与外伤性脊髓损伤近似非外伤的脊髓损伤的病因很多,Burke与Murra将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原因分为两类 (1)发育性病因这包括脊柱侧弯、脊椎裂、脊椎滑脱等脊柱侧弯中主要是先天性脊柱侧弯易引起脊髓损伤,而脊椎裂主要引起脊髓栓塞综合征 (2)获得性病因主要包括:感染(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横贯性脊髓炎等)肿瘤(脊柱或脊髓的肿瘤)脊柱退化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等。

      脊柱结核曾是造成脊髓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即Potts病非外伤性脊髓损伤原因n近年来,由于诊断及治疗方法的进步,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因而转移瘤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临床病理尸检结果显示:脊柱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90的癌症患者病理检查可见脊柱转移而脊柱转移瘤的患者中,20可出现脊髓损伤因此,Staas认为癌症是比外伤更多见的脊髓损伤的原因近年来,医源性的脊髓损伤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脊柱外科的进展和各种内固定的应用中,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技术,预防医源性损伤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治疗首先是原发疾病的治疗,在原发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对脊髓损伤进行康复治疗 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评估 1992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制定了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类标准,简称92ASIA标准1994年国际截瘫医学会(IMSOP)正式推荐该标准为国际应用标准1997年和2000年, ASIA又在五年临床应用的基础上对92ASIA标准作了个别的修正成为现在通用的ASIA2000标准该标准基本概念明确,指标客观定量,可重复性强,成为目前国际广泛应用的脊髓损伤分类标准脊髓损伤程度n脊髓损伤程度的诊断即完全性损伤与不完全损伤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诊断不仅是确定治疗方案和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而且对客观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实际价值有重要意义然而,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诊断即完全脊髓损伤的确定有时又是困难的尽管MRI、MEP及SEP的临床应用为脊髓损伤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但至今完全脊髓损伤诊断仍需依据国际统一的ASIA标准,通过认真仔细的临床神经系统检查来确定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定义n 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即骶段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完全丧失骶部的感觉功能包括肛门皮肤粘膜交界处感觉及肛门深感觉,运动功能是肛门指检时肛门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n完全性损伤的确定必须在脊髓休克消逝后才能作出n脊髓休克的消失依靠球海棉体肌反射的恢复来评定n球海棉体肌反射在正常人群中有15%左右不出现,可以依据损伤平面以下肌肉痉挛的出现来评定脊髓休克的消失不完全性损伤脊髓损伤定义n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S3、4、5)仍有运动或(和)感觉功能存留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提示脊髓损伤平面未发生完全性的横贯性损害,临床上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的可能不完全性损伤的几个类型n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n中央脊髓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n前脊髓综合征(anterior cord syndrome)n后索综合征(posterior cord syndrome)n脊髓圆锥综合征(conus medularis syndrome)n马尾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e)脊髓半切(Brown-Sequardsyndrome)n又称半切综合症,系一侧脊髓损伤,损伤同侧的本体觉和运动功能丧失,而对侧损伤水平下两个节段的温度觉丧失,对侧损伤水平下一节段的痛觉丧失,除锐器伤外,多系不完全性损伤。

      n恢复较好中央脊髓综合征(centralcordsyndrome)n此综合症几乎只发生在颈脊髓损伤,感觉及运动均为不完全四肢瘫,骶部感觉未受损,运动瘫痪上肢重于下肢,手部最重n主要是皮质脊髓束中纤维的排列是上肢的纤维位于内侧,靠近损伤部位n行走恢复可能性大,上肢功能恢复的预期不乐观前脊髓综合征(anteriorcordsyndrome)n脊髓前侧大部分受损(2/3),仅后索白质保留,其本体觉、轻触觉、深压觉保存,温痛觉及运动功能丧失或障碍后索综合征(posterior cord syndrome)n特点是运动功能及痛、轻触觉均保留,但本体感及精细感觉丧失n患者难以正常的步态行走,但预后较好脊髓圆锥综合征(conusmedularissyndrome)n系脊髓骶段损伤,此处圆锥与骶神经根共存n圆锥与神经根均损伤时,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膀胱与直肠功能障碍或丧失n仅圆锥损伤时,腰骶神经支配的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保留,但骶区会阴区感觉障碍,膀胱与直肠功能障碍或丧失,肛门反射与球海绵体反射消失马尾综合征(caudaequinasyndrome)n腰2椎体以下为马尾损伤,下肢感觉与运动功能,膀胱与直肠功能,部分障碍或完全丧失,双侧可不在同一平面上。

      n受影响的肌肉表现为萎缩和张力减低无放射影像异常的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withoutradiographicabnormality,SCIWORD)n多见于颈脊髓损伤,也见于胸脊髓损伤,儿童多见,青壮年也有发生,X线片上未见脊髓损伤,但MRI有的可见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2000-ASIA标准n感觉水平(SensoryLevel)n运动水平(MotorLevel)n脊髓功能部分保留区(PPZ)n脊髓损伤水平与康复目标感觉水平(SensoryLevel)n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温、触压及本体感觉)的最低脊髓节段(皮节)皮节分布应参照脊神经皮肤感觉节段分布感觉水平的确定是依据对ASIA标准确定的28个感觉位点的体格检查来确定n损伤平面感觉关键点T1肘前窝的尺侧面T2腋窝T3第3肋间T4第4肋间(乳头线)T5第5肋间(T46之间)T6第6肋间(剑突水平)T7第7肋间(T68之间)T8第8肋间(T79之间)T9第9肋间(T810之间)T10第10肋间(脐水平)T11第11肋间(T1012间)T12腹股沟韧带中部C2枕骨粗隆两侧C3锁骨上窝C4锁骨关节顶部C5肘横纹外侧C6拇指C7中指C8小指L1T12与L2之间上1/3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上髁L4内踝L5足背第3跖趾关节S1足跟外侧S2腘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感觉水平(SensoryLevel)n脊髓损伤后,左、右侧感觉水平可有不同,感觉水平以下的皮肤感觉可减退或消失,也可有感觉异常。

      感觉评分(Sensory Score):正常感觉功能(痛觉或触觉)评2分,异常1分,消失0分每一脊髓节段一侧正常共4分ASIA标准确定人体左右各有28个感觉位点(Key Point),正常感觉功能总评分224分运动水平(MotorLevel)n脊髓损伤后,保持运动功能(肌力3级以上)的最低脊髓神经节段(肌节)n运动评分(Motor Score):根据MMT肌力评分法,肌力分O5级nASIA标准确定人体左右各有10组关键肌(Key Muscle),正常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关键肌n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n伸腕肌(桡侧伸腕长、短肌)n伸肘肌(肱三头肌)n中指屈指肌(指伸屈肌)n小指外展肌n屈髋肌(髂腰肌)n伸膝肌(股四头肌)n踝背屈肌(胫前肌)n长伸趾肌(踇长伸肌)n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脊髓损伤类型的分类(ASIA采用修改的Frankel标准 1992年)脊髓损伤类损伤类 型运动动、感觉觉完全性A不完全性B不完全性C不完全性D完全恢复E无任何运动动或感觉觉功能仅仅保留感觉觉功能,损伤损伤 水平以下的任何感觉觉均保留,肛黏膜皮肤反射存在,但无运动动功能保留运动动,但无功能,保留运动动但没有任何有用的功能,感觉觉可保留或不保留,肛指诊诊反射存在,关键键肌肌力小于3级级保留运动动功能,保留随意的有用的运动动功能,肛指诊诊反射存在,关键键肌肌力大于3级级运动动和感觉觉功能完全恢复,但仍可有异常反射独立功能评定(FIM)nFIM主要评价六个方面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能力,活动能力,行动能力(轮椅、行走、上楼梯),理解交流能力,社会认识能力(社会交往、解决问题及记忆能力)等。

      n该标准将每组能力分级标定完全自立7分,基本自立但需辅助具帮助6分达到6分与7分级别均不需要别人帮助4、3分级为中等不能自立,均需别人帮助才能自立,2及1级者为完全不能自立,必须依靠他人生活ASIA脊髓损伤分类及评分标准,是由从事脊髓损伤临床、康复工作的骨科、神经科、康复科等多方面的专家反复研究共同制定的因此,该标准已为国际广泛的应用脊髓损伤水平与康复目标n对于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水平确定后康复目标基本确定n对于不完全损伤来说,则需根据残存肌力功能情况修正上述康复目标 由此可以看出确定脊髓损伤水平的重要意义脊髓损伤的处理原则nHussey指出脊髓损伤基本处理原则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医学的、工程的、教育的)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的残存功能(包括自主的、反射的功能),改善心理状况,以便尽可能地在较短时间内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的、创造性的生活,重返社会脊髓损伤的处理原则nI级预防nII级预防nIII级预防脊髓损伤的I级预防n即预防残损(Impairment)主要是指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脊髓损伤的发生在院前急救及院后急救及检查治疗过程中,应防止搬运过程中损伤脊髓。

      在脊髓损伤发生后,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早期采取急救措施、制动固定、药物治疗(MP)和正确的选择外科手术适应证以防止脊髓二次损伤和继发性损害,防止脊髓功能障碍加重和为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临床医师应当牢记预防脊髓损伤比治疗脊髓损伤更重要,必须避免在急救治疗过程中发生或加重脊髓损伤必须指出正确的外科治疗只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