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易婷孙小俊加急返修李碧容谭涛剖宫产术中断脐后应用抗菌药预防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doc
6页修改意见;检查一下统计表和对照组,甲级愈合改小,各户自己改了 一下文章,麻烦老师了剖宫产术中断脐后应用抗菌药预防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李碧容贵州省习水县中医院贵州遵义564600【摘要I目的:观察并分析剖宫产术中断脐后应用抗菌药预防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12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术的孕妇80例作为本次 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孕妇在进行剖 宫产手术前及手术时均不给予注射抗菌药物,在术后给予静脉注射抗生素;观察 组孕妇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当新生儿娩出断脐后立即给予静脉注射抗生素观 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在术后腹部切门的情况、体温变化情况及剖宫产手术术后的住 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且数据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断脐后预防性的应用抗菌药 物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及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关键词】剖宫产术;抗菌药;预防感染剖宫产术是临床医疗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手术,而手术的操作过程并不能够保证在 完全无菌下进行,而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日益严重[1]现本研宄组以80例在我 院进行剖宫产术的孕妇作为木次研究的对象,观察并分析了剖宫产术中断脐后立 即应用抗菌药预防感染的临床疗效,现整理结果并作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术的孕妇80例作为 木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排除标准:①合 并严重的肝心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孕妇;②存在潸在性感染或已感染的孕妇;③ 行剖宫产术前体温达到37.5C以上的孕妇;④发生胎膜早破现象的孕妇观察组孕妇年龄在23〜35岁,平均(27. 843. 25)岁,孕周36〜41周,平均(38. 20 2. 15)周;对照组孕妇年龄在22〜36岁,平均(28. 133. 07)岁,孕周37〜 41周,平均(37.832.36)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和手术指征等方面并没 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宄 1.2方法对照组孕妇在进行剖宫产手术前及手术时均不给予注射抗菌药物,在术后给 予静脉注射抗生素,每12小时进行一次静脉滴注,持续治疗3-5天,产妇出院观察组孕妇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当新生儿娩出断脐后立即给予静脉注射抗 生素,术后每12小吋进行一次静脉滴注,持续治疗3天,产妇出院1.3观察指标①观察并比较W组产妇在术后腹部切口的情况;②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术后 的体温变化情况;③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在剖宫产手术术后的住院时间体温变化评判标准 产妇行剖宫产术后每6小吋进行一次体温检测,若术 后24小时体温在37. 5C以上则视为发热,其中术后病率是指体温检测均在 38. 0C或38. 0C以上;术后低热是指体温检测有2次在37. 5C至38. 0C之间。
腹部切口情况评判标准:若产妇在术后切口裂开,切口及周边区域有红、肿、 热、痛等症状发生,切门部位穿刺抽出脓行液体或是引流出脓性液体,且经病原 学诊断结果显示其中中性粒细胞总数在70%以上,则视其为切UI发生感染1.4统计学处理以上W组产妇在采用了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后得到的数据出现了一定的差 异,行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加以分析,计数资料行百分率(%)表示,并行 X2检验;计量资料行平均值土标准差(1*)表示,并行t检验当统计指标P<0. 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产妇发生切门感染的有1例,占1.6%;切门甲级愈合的有60例,占 98. 4%;有术后病率现象的有2例,占3. 3%;术后低热现象的有4例,占6. 6%; 住院时间为(3.821.34)天对照组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有7例,占11. 5%; 切口甲级愈合的有54例,占88.5%;有术后病率现象的有8例,占13. 1%;术后 低热现象的有11例,占18. 0%;住院时间为(6. 752.07)天观察组产妇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且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见表一O表一两组产妇在术后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比较组别例数切U感染/例切U甲级愈合/例术后病率/例术后低热/例住院吋间/天观察组401 (1.6%)60 (98. 4%)2 (3. 3%)4 (6.6%)3. 821.34对照组407 (11.5%)54 (88. 5%)8 (13. 1%)11 (18.0%)6. 752.07统计值4. 824. 823.923. 725.31P〈0.05〈0.05〈0.05<0.05〈0.053讨论临床上产妇在行剖宫产手术时,并不能保证手术过程的完全无菌,而如果在 剖宫产前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会通过胎盘传递到新生儿,导致新生儿在一定 程度上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这将影响到产妇及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3]。
经大量临床研究表明[4],在行剖宫产术中当新生儿娩出断脐后给予抗菌药物 对感染提前做好预防,能够明显降低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和术后发热等不良 现象因此,采取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对防止术后发生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 义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切口感染情况,术后病率、术后低热情 况及住院吋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可见在术中断脐后应用抗菌性药物的观察组 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综上所述,在剖宫产术中断脐后预防性的应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感 染率及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参考文献:[1] 陶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剖官产术后感染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 工程,2014 (08) : 1294-1295.[2] 郭先玉.196例剖宫产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疗效对比较[JL中国中 医药咨讯,2013(03): 485.[3] 张书敏,胡娅莉,凌静娴,等.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J].中 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2):89-92.[4] 叶小姣,徐晓红,陈海燕.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控制剖宫产术后感染中的效果观察[JL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8): 3936-3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