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企业三率调查表填报方法.ppt
66页煤炭企业“三率”调查表填报方法,,全国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培训 2012.10,,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到底是多少?,什么是煤炭资源回采率? 长期以来,煤炭工业资源回采率考核指标有三种: (1)矿井回采率:是指一个煤矿从开始生产到闭坑全过程采出的煤炭资源总量与矿井煤炭资源储量之比这个数据关系到一个煤矿从开采到结束全过程,要在矿井报废后才能准确计算出来,某一阶段(年)难以计算 (2)采区回采率:是指考核期内一个采区的采出煤量与采区动用储量之比,采 区采出煤量包括采区内所有工作面采出煤量与掘进煤量之和,采区动用储量是指采出煤量与损失煤量之和原煤炭部(98)5号令采用该数据考核煤炭资源回采率,并规定:厚煤层≥75%,中厚煤层≥80%;簿煤层≥85% (3)工作面回采率:是指采煤工作面采出煤量与动用储量之比这个数据局限性较大,难以反映出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回采率情况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到底是多少?,几篇报道: 2005年,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会对全国煤矿资源回采率做了一次普查结果是:2004年,全国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64%,平均矿井回采率为46%(其中:大型煤矿矿井回采率48%,中型煤矿43%,小型煤矿41%)。
《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称:中国煤炭平均回采率为30%,不足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美、澳、加等先进国家,资源回采率能达到80%左右 据2007年美国能源信息署、美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美国井工煤矿平均开采回采率(与我国统计的采区回采率类似)为66%;按图纸测算,全美国平均矿井回采率为40%-48%之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报告》(2009~2010)称:中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低,浪费严重得出结论: 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低于规定要求,高于报道数据 近几年煤炭资源整合后情况如何?需要重新调查,得出明确结论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到底是多少?,内容:包括6大部分 1、煤矿企业基本情况; 2、煤矿煤炭资源储量及开采情况( 资源储量、产量单位均为万吨) 3、选煤情况(产量均为万吨,灰分、硫分、产率、入选率均为%,发热量为MJ/kg); 4、煤矿经济指标; 5、共伴生矿产、尾矿资源利用情况; 6、新技术新工艺情况煤炭企业“三率”调查表,一 、煤矿企业基本情况 二、 煤矿煤炭资源储量及开采情况 三、选煤情况 四、煤矿经济指标 五、共伴生矿产、尾矿资源利用情况 六、新技术新工艺情况,讲解提纲,一、煤矿企业基本情况,,指《采矿许可证》所载明的露天、地下开采、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指《采矿许可证》所载明的采矿权人,指《采矿许可证》所载明矿山名称,指《采矿许可证》所载明的23位或13位编号,按《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规定填写,矿山所在地的县级行政区域代码,按《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GB/T12402-2000)填写,指煤矿开始筹建时间,指煤矿建成投产时间,指煤矿2011年末起至计划开采完毕时间,释1-1、采矿许可证实例,,,,,,从菜单中选择大、中、小型,并非具体数据,,,,,,,释1-2、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级别,,,,,释1-3、行政区代码,并非邮政编码,注意:从菜单中选择县级行政代码,跨越多个行政区划的均应填写。
释1-4、《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 GB/T12402-2000,注意: 从下拉菜单中选取经济类型名称而非代码二、煤矿煤炭资源储量及开采情况,表1-2-1 煤矿煤炭资源储量及开采情况,依据《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采煤方法填写,填写实际采用的主要采煤方法,有几种填几种以批准的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填2011年的煤炭产量(原煤产量),指采矿许可证范围内,通过地质手段查明的资源储量,(历年因补充勘探、生产勘探、采勘对比和重算等增减的储量),填2011年底保有资源储量,是指经批准的设计全矿各种永久性煤柱损失的所有资源储量(一般属合理损失),是设计永久煤柱中的一部分,水体、铁路和建筑物下压覆不可开采的资源储量截止2011年底全矿井实际采出量之和,填写截止2011年底全矿井已动用部分资源储量之和,包括累计采出量和累计损失量两部分截止2011年底全矿井实际损失量之和,是指截止2011年底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或浪费、破坏)量之和 填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矿井回采率,填写实际全矿井平均回采率,经批准的地质报告或储量核实报告所确定的资源储量的煤层层数之和填写依据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确定的开采利用的煤层层数之和。
填写实际已经开采的煤层层数 之和,截止2011年底的产量之和,按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的要求填写,分为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杂构造和极复杂构造按照《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确定的固体矿产开采技术条件勘查类型划分及工作要求填写释2-1、设计或实际采煤方法,填写要求: 设计采煤方法:依据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采煤方法填写; 实际采煤方法:填写实际采用的主要采煤方法,有几种填几种 填写依据:“三率”调查与评价实施方案--附录3,附录3 采矿方法及代码,注意: 填写具体采煤方法而非代码统一称 采煤方法为宜,释2-1、设计或核定生产能力,填写要求: 设计生产能力以批准的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 核定生产能力以各省煤炭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最近期核定的批复为准(每五年核定一次); 易出现的问题: 设计生产能力与核定生产能力不一致的,不能填写核定生产能力,应以批准的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填写建议将核定生产能力单列或去掉),填写要求: 只填写设计的“三下”永久煤柱压煤量; 目的是用于掌握全国“三下”压煤情况。
易出现的问题: 有些矿山填写该栏时,易将“三下”呆滞煤量也列入“三下”永久煤柱损失 呆滞煤量: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及生产管理不善等多方面的原因会造成不可采或暂不可采的煤量,它多为永久煤柱中的可采部分、采区中的一些临时煤柱、边角煤、以及回采困难的底煤等释2-2、“三下”压煤量,填写要求: 填写原煤炭部1983年要求建立储量管理和损失量表、图纸、台帐(以下简称“建表”)以来,截至2011年底的全矿井已动用储量之和 ◆ 累计矿井动用储量=累计采出量+累计损失量释2-3、累计矿井动用储量,填写要求: 填“建表”以来,截至2011年底全矿井实际采出量之和(含巷道掘进、维修煤量)释2-4、累计矿井采出量,释2-5、累计矿井损失量,填写要求: 填写“建表”以来,截至2011年底,全矿井实际损失量之和,包括:合理损失和不合理损失 ◇ 累计矿井采出量/累计矿井动用储量 或 累计矿井损失量/累计矿井动用储量得出累计矿井回采率或累计矿井损失率,目的是了解“建表”以来矿山企业资源消耗总体情况和开发利用水平填写要求: 是指截止2011年底全矿井累计损失量中的一部分,是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或浪费、破坏)量之和。
易出现的问题 不能如实填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不愿承担责任,易出现有的不填,有的少填,有的填0等现象释2-6、累计不合理损失量,填写要求: 填写矿井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矿井回采率; 填写依据: 依据原煤炭工业部(82)煤生字第031号文《关于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031号文)第2.4条:设计和生产技术部门在新矿井、新水平、新采区、工作面设计文件中,要具体提出矿井、采区、工作面设计回采率指标释2-7、设计矿井回采率,填写要求: 填写实际全矿井平均回采率; 目的是了解总体开发利用水平释2-8、实际矿井回采率,填写要求: 按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的要求填写,分为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杂构造和极复杂构造 易出现的问题 易按早期《地质勘查报告》中评价的构造复杂程度填写 新建矿井应按最后一次《地质勘查报告》中确定的构造复杂程度填写; 生产矿井应按最近一次修编且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矿井地质报告》中确定的构造复杂程度填写释2-9、构造复杂程度,D.1.1 简单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没有或很少受岩浆的影响。
主要包括: a) 产状接近水平,很少有缓波状起伏; b) 缓倾斜至倾斜的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 c) 为数不多和方向单一的宽缓褶皱 D.1.2 中等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断层较发育,有时局部受岩浆岩的一定影响主要包括: a) 产状平缓,沿走向和倾向均发育宽缓褶皱,或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 b) 简单的单斜、向斜或背斜,伴有较多断层,或局部有小规模的褶曲及倒转; c) 急倾斜或倒转的单斜、向斜和背斜;或为形态简单的褶皱,伴有稀少断层 D.1.3 复杂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影响主要包括: a) 受几组断层严重破坏的断块构造; b) 在单斜、向斜或背斜的基础上,次一级褶曲和断层均很发育; c) 紧密褶皱,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 D.1.4 极复杂构造: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主要包括: a) 紧密褶皱、断层密集; b) 形态复杂特殊的褶皱,断层发育; c) 断层发育,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 附录D,填写要求: 按照《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确定的固体矿产开采技术条件勘查类型(应为煤炭地质勘查类型)划分及工作要求填写。
易出现的问题 易按早期《地质勘查报告》中评价的地质勘探类型填写 新建矿井应按最后一次《地质勘查报告》中确定的地质勘探类型填写; 生产矿井应按最近一次修编且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矿井地质报告》中确定的勘探类型填写释2-10、勘探类型(勘查类型),,,,,,,,,,根据对煤矿床的地质研究和以往勘查经验的总结,按照影响煤矿床勘查难易的主要地质因素,对矿床进行分类,这种分类称为煤矿床勘查类型 影响煤矿床勘查难易程度的诸因素中,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煤层的稳定程度为两个主要因素,因而作为煤矿床勘查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 根据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种类型(类别);根据煤(矿)层稳定程度分为稳定、较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四种类型(型别),二者结合确定勘查类型(几类几型),当二者不一致时取复杂程度或不稳定程度较高的作为勘查工程布置的基本线距(用于确定资源储量划分时的地质查明程度: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 煤矿床勘查类型划分内容,表1-2-2 煤矿煤炭资源储量及开采情况(续),指该矿区所采煤层的具体编号,按《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T 5751-2009)填写,是指煤层的平均厚度,单位为米,是指煤层的平均倾角,单位为度,按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的要求填写,分为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
指把杂质从煤中分离出来以达到工业用煤的难易程度,分为极易选煤、易选煤、中等可选煤、难选煤、极难选煤截止2011年底设计可开采利用的保有资源储量,是指各煤层所对应的具体采煤方法,以批准的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以批准的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根据实际数据先测算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回采率=1-工作面损失率即实测的采区各煤层损失量之和,当影响上下其他煤层时,应当加上其损失(浪费、破坏)的资源储量即采区损失量的一部分,是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量之和,当影响上下其他煤层时,应当加上其损失(浪费、破坏)的资源储量即实测的采区各煤层采出量与掘进煤量之和,根据实际数据先测算采区损失率,采区回采率=1-采区损失率指全矿井已开采的采出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