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乡村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60页XX 乡村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 乡村旅游区建设项目 2、项目主办单位: 3、企业性质: 4、地址:XX 地区金沙县岩孔镇 XX 乡 5、投资数额: 二、项目简介 根据贵州乡村旅游发展布局和 XX 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要求,计划近期 XXXX—XXXX 年为国家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设期,2011—2017为旅游区建设 完善期和规模扩展期,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设施,构建区域有影响力的旅 游品牌,打造金沙旅游的龙头产品通过乡村旅游区专项规划的具体实施,完 善 XX 乡村旅游区旅游产品体系,规范 XX 乡村旅游区旅游服务体系,促进 XX 村产业优化升级和农民增收,使 XX 村乡村旅游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得到 统筹发展 三、项目开发背景 1、国家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并积极推进“百千 万工程”的实施 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年度旅游主题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 ,确定了乡 村游的宣传口号“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 XXXX年,国家旅游局 又将年度旅游主题定为“XXXX中国和谐城乡游” ,确定了“走进乡村、走向城 市,促城乡交流”的宣传口号,从此“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发 展理念深入人心。
乡村旅游的开发不仅仅是一门产业自身发展的事情,而是能够带动“三农”全面发展的事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手段 XXXX年,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共同推出了“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 展的通知” ,提出:通过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十一五”期间,使已有乡村 旅游项目得到明显提升和完善,基本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 体系和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格局,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旅游消 费的需求争取每年新增乡村旅游就业30万人以上,间接就业150万人;每年 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在全国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 县、1000个乡(镇) 、10000个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国家 旅游局、农业部将出台乡村旅游县、乡、村示范性标准要对乡村旅游工作给 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和保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要向乡村旅游示范县、 乡、村倾斜 2、贵州省建设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规划构想 贵州是国内发展性村旅游最早的省份, “十五”以来,通过积极发展乡村旅 游,旅游带动就业和扶贫成效显著到2005年,全省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 达到39.06万人,比2000年增加就业约17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达到 6.51万人,间接从业人员增加到32.55万人。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加了农民 收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初步统计,全省已有63万 农村人口通过发展旅游业得到了实惠 近年来,贵州把发展乡村旅游列为全省旅游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XXXX 年11月6日,林树森省长在第二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围绕 帮助农民群众实现增收致富,还要把旅游业发展与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结合起来一是要通过发展旅游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贫困 群众转移到二三产业中来,并为留在第一产业的农民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同 时,要通过合理组织,使旅游区的贫困群众更加广泛地参与旅游业发展,从中 得到更大的实惠二是对于已经确定的民族旅游村寨,有条件的地方要利用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机遇,通过建设农民新村,对原有农民进行搬迁安置, 使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村寨中原有的房屋可以改造成为旅游服务设施, 并鼓励搬迁出来的农民到原村寨从事旅游服务三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和扶贫开发的各类资源要适当向有条件发展旅游业的村寨倾斜,在改善当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为他们发展旅游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目前,我省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已达到3000多个,近18万农民群众从中 受益,并涌现出了一批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典型例子和成功模式。
XXXX年 12月26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贵州乡村旅游的意见,以 推进贵州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对乡村旅游提出了六项保障措施预计到XXXX年, 贵州全省乡村旅游产品国内旅游者达3500-5000万人次,境外旅游者达 30-5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370-480亿元,境外旅游收入将达1-1.8 亿美元 3、XX 地区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实验区建设的亮点工程 XX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20字方针与XX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 题相结合,走绿色之路、建生态村庄、抓种养致富,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休闲 农业、观光农业和立体农业,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的主体作用,集中民力民智,发展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之路 XXXX年9月4-5日,全区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在金沙县召开会议以金沙 县岩孔镇XX为乡村旅游发展示范样板,强调了我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性,提 出全区要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近几年的重点工作来抓,随着XX区城市化率大幅 提高,乡村旅游必将能满足XX和周边地区的大量城市人口的生活需要会议要 求,进一步强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根据各自资源优势,编制好乡村旅 游发展规划,各县(市)总体规划要在今年年底完成;要有示范开路,已经安排 的16个点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按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整合各种资源,加 强这16个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要加大力度,各部门要尽量给予支持;落 实责任,加强督查,把精力放在落实上,新闻单位要积极宣传乡村旅游工作的 典型。
地区旅游、发改、农业、建设、交通、水利、农办、卫生等部门要加强 协作,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4、乡村旅游是金沙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发展需要 5、岩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的意义 岩孔镇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现有万亩油菜田、果园园和白云山、 峡谷、 温泉点以及享有盛誉的XX葡萄村景观,形成了全镇自然风光、民族风情、观光 农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乡村美景在这个框架中,XX乡村旅游区是岩孔镇最重要和优先发展的旅游区,XX又是新场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所以开发XX乡 村文化旅游区对于岩孔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乡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 的带动作用 6、地区、县乡高度重视 XX 乡村旅游区的开发 目前,XX已纳入XX乡村发展的示范工程,其旅游开发已被收入XX旅游招 商引资项目内,金沙县已把XX乡村旅游的开发纳入近期重点开发项目,把XX 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而岩孔镇更是把XX乡村旅游区的开发作为本区域新 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旅游开发的品牌来建设,这种局面有利于 XX乡村旅游区的深层次开发 7、当地社区发展旅游的积极性高涨岩孔镇已将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XX及周边村寨村民修建了部分进入景点 的水泥道路,村民为发展旅游,投工投劳,修筑景区道路;成立民族歌舞表演 队,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开展旅游服务。
他们也期待着XX乡村旅游区尽快开发、 完善,希望通过发展旅游业尽快致富 四、区域概况 XX是黔西北金沙县岩孔镇的一个村寨,它地理位置独特优越,自然风光绮 丽多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俗风情异彩纷呈 “仰望云山气势雄,柳烟微动 万丝风;湖山幽静春风里,田坝金黄雨露浓;天然美景增诗料,且把诗情入画 中 ”是对XX村生动的描述XX村现在是地级新农村示范点之一,是金沙县XX 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自然地理环境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XX地区东部东以偏岩河抵遵义县,西、西南 界渭河枕大方县,西北濒马洛河连XX市,东南与贵阳市的修文、息烽两县隔乌 江相望,又隔野纪河与黔西县接壤,北临赤水河畔与遵义、仁怀市及四川省古 蔺县交界 岩孔镇位于金沙县城北,由原来岩孔镇、箐口、箐河、上山乡、新水乡半 部并建XX 村位于金沙县岩孔镇中心,距金沙县城十二公里、遵义市红花岗区九十公里、仁怀市区五十公里,金沙——仁怀公路擦村而过XX 村气候属 山地亚热带温凉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温 12.5—16.5度其 地域面积 3.1平方公里地貌以山间盆地和丘陵为主,局部为中山地形,海拔 1350----900M 间。
2、历史人文环境 金沙地方在史前已有人类活动从历史遗迹来看,石场乡有石灵山新石器 时代遗址,沙土王家坪溶洞外曾发现新石器时代初期的石斧民间俗称为“坟”的茶园酸草官石室墓群、木孔石室墓、马路兰土石室墓等,很可能是仡 佬族先民留下的遗迹后山乡汉画像石墓的发现,说明汉代时已有中原流动人 口 XX村现有农户数552户、2183人,拥有耕地1889.5亩、林灌4600亩,主 产水稻、油菜、葡萄等,计有葡萄720亩,梨、李、枣等水果280亩,2006年 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 作为地、县两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多年的重点投入,到2006年XX村 各项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家家建有沼气池,70%多的农户完成了圈、厕、灶综 合改造,80%的农居旧貌换新颜,公路和入户步道基本硬化,自来水、电、程控 、闭路电视、远程电教覆盖全村 3、民风民俗环境 XX村水晶葡萄驰名县内外为此,借国家旅游局开展“乡村旅游年”主题 活动之机,2006年8月,在XX葡萄收获时节,以葡萄品尝和“农家乐” 为主 要经营项目,我县正式起动了XX村乡村旅游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白 云山脚下、自在好农家、四季花烂漫、处处果飘香”的“新农村、新旅游”形 象已初步树立,到XX“观白云险峰,尝XX葡萄,饮清澈矿泉,品农家饭菜” 成为了县城居民的休闲时尚。
岩孔镇辖内有一白云山,海拔1560米,从岩孔街上顶630米,为观日出胜 地,每年农历二六九月十七至十九日是传统的流王香会,游人络绎不绝4、区域经济现状 XX村是“喀斯特王国”XX地区金沙县岩孔镇的一个农业贫困村,全村总面 积3.1平方公里1987年,全村187户826人,党员12人,支部一个,党小 组2个,文盲人口320人,大中专毕业生3人,全村耕地1012亩,其中水田 458亩,旱地554亩,人均耕地1.2亩,全村GDP2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40元在金沙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2006年起,按照“政府主导、部 门共建、农民自主”原则,在 XX 村开展了“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活 动在省、地、县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XX 村各项基础设施得到 了极大改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从 2006年 8月至 XXXX 年 8月底,XX 村共接待游客约十六万人次,实现 旅游收入 780万元(含 06、07年葡萄销售收入 600万元) 、人均收入 3580元; 其中,XXXX 年元至 8月底已接待游客十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达 420万元, 人均 1920元,为上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55%。
旅游业已成为 XX 村的支 柱产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平台,并为全县有条件的乡村发展乡村旅 游树立了榜样 XX 村还通过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广泛支持,成立“金沙县商 会 XX 生态农业旅游协会” ,把助推 XX 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作为协会成立的宗旨 和目的,以此促进 XX 生态农业旅游业的发展 五、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XX村行政区域范围内,涉及金白、同盟、XX、文丰、岩孔、 白云、光明等八个行政村,西起 ,东至 ,南以 ,北以 ;总面积约为3.1 Km 2 六、战略意义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一山一水一果园,一村一品一基地”的经营理念为指导,以高山、果园、坝子、村寨、温泉、葡萄等自然资源为依托,融入葡萄 文化、温泉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文化内涵,构建山、寨、水、园、 人文民俗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格局辅之以建设家庭式的酒厂、茶厂、水果加 工厂,打造“中国葡萄庄园”概念最终努力把 XX 村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XX 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