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科学:从造物到成事.docx
8页设计科学:从造物到成事胡飞①(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430070)摘要:设计科学不仅是研究人工物的科学,更是研究人为事物的科学事物是实体在特定联系中的特定表 现形态:物即“特定表现形态”,描述事物赖以表现出来的特定存在物,是“实体性要素”;事即“特定联 系”,描述事物与它事物的联系,是“关系性要素”人为事物整体地、共同地、辩证地构成了设计,因而 具有设计科学的认识论意义因而设计创造的方式也山“造物”转向更为广阔的“成事”关键词:设计科学 物 事 人为事物1设计科学:从人工物到人为事物脑科学、逻辑学、运筹学哲学、系统科学、科学 学,人类行为学、伦理学、现代决策理论、V 认知心理学、程学、创造心理学、社会学,技术美学、教育学设计研究方法论、适应 性系统论、有限理性说…控制论.信息科学•计算 机科学.数学.系统工设计哲理设计科学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Hebert. A. Simon)最早提出“设计科学”的概念,并将设计科 学界定为研究人工物的科学(The Science of Artificial )0西蒙认为,设计科学是独立于科学 与技术以外的第三类知识体系科学研究揭示、发现世界的规律“是什么(Be)”,关注事 物究竟如何;技术手段告诉人们“可以怎样(Might Be)”;而设计则综合这些知识去改造也 界,关注事物“应当如何(Should Be)”杨砾和徐立在西蒙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设 计科学“是从人类设计技能这一•根源出发,研究和描述真实设计过程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建 立一套普遍适用的设计理论。
③(图1)人类设计技能的描述、一般设计过程的描述、设计任务的描述、设计组织的描述“一般设计方法数据采集方法、预测方法、优化方法、启发式搜索法、系统分解技术,系统工程程序、系统分析、计算机应用、创造性思维专业设计知识专业设计史、机械建筑管理等工程学、组织设计学、区域规划学、应用经济学、立法知识、科研管理学、环境科学、医疗谱曲写作等专业知识图1杨砾和徐立建构的“设计研究与设计科学”两蒙在《人工科学》一•书中,划分了自然物和人工物所谓“人工”或“人为”(The① 作者简介:胡飞(1977-),男,湖北武汉人,博士,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工 业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美]赫伯特•西蒙:《人工科学》,武夷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14页③杨砾、徐立:《人类理性与设计科学——人类设计技能探索》,沈阳,江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 31-32 页Artificial),即通过人的作用力综合而成,-•般具有功能、目的和适应性,而旦可以模拟自 然事物的某些表象,而在某一方面或若干方面缺乏后者的真实性%西蒙强调的是与“自然” 物相对立的“人工”物,也即,强调“物”的人工性。
人造之物之所以区别于自然之物,并 不在于物理的结构和化学的成份,而在于投射出人的观念和FI的性,凝聚了人的力最、劳动、 制作与创造李砚祖也从人造物的角度建构设计学,认为“人造物系统是人类在自然界创建 的第二自然界,是人生活、劳作、发展的主要系统”,设计学是研究造物系统的科学 柳冠中在西蒙“人工”概念上进一-步明确“事”与“物”的区别:“物’泛指材料、设 备、工具,包括物理学、地理学、生物学等等事’则是上述物与人的中介关系 自然科学融入技术研究“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人与自身、人与 群体的关系;设计研究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也即,研究“事”在此意义上,设计横跨了科 学技术与人文社会两大领域,是研究人工物和人为事的科学,即,研究人为事物的科学柳冠中指出,“工业设计是人为事物的科学”,并且认为工业设计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 是“人类从传统工业社会向信息时代过渡的方法论”③;进而将设计视作一门科学的、系统 的、完整的体系和方法论,将设计学定义为“人为事物科学的方法论”气设计科学既不等 同于经验性的设计方法,也不等于具体设计过程中的技术手段,而是给设计方法提供科学依 据设计科学的核心在于探索人类面临复杂任务时的设计技能,研究重心在于设计技能的科 学探索、设计过程的科学解释和设计任务的恰当描述。
它告诉我们在什么样的设计活动上(设 计任务的恰当描述)、在设计的什么阶段(设计过程的科学解释)、应用哪些经验方法和科学 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方法(设计技能的科学探索)更为重要的是,设计科学能够告诉 我们而对复杂环境和复杂任务时,应该创造出什么样的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它们去进行更好 的设计⑤以设计的科学引导设计研究,以科学的设计促进设计实践,二者共同发展,相得 益彰2人为事物:设计科学的认识论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事”这一人类行为活动是先于作为“物”的产品存在的事是确 定产品之为此物而非他物的限定范畴一切人造物都是为了通过特定活动解决特定问题达到 特定目标才成为现实确定的“物”的因为要喝水,那就产生了杯子,要贮藏就产生了罐、 翁、缸,要炊、煮就有了锅、鼎、鬲同时,事是物的存在方式,脱离了物去分析事也就毫① Herbert A. Simon, 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2nd, 1981,) pp. 6〜7.本书 有两个不同的中文译本,一为《人工科学》,武夷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版;一为《关于人为 事物的科学》,杨砾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参照原著,可知西蒙强调的是与“自然”相 对的“人工”或“人为”,与后文论及的“人为事物”并不等同② 李砚祖:《设计艺术学研究的利象及范围》,《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第69 页③ 柳冠中:《工业设计学概论》,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④ 柳冠中:《设计“设计学”——“人为事物”的科学》,《美术观察》,2000年第2期,第53页⑤ 杨砾、徐立:《人类理性与设计科学——人类设计技能探索》,沈阳,江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 29-32 页人造物的本质特征就是人工性及其人所赋予的目的性和价值事是人与物发生关系 的存在状态人不是直接与物发生关系,而是通过“事”与其使用的物发生关系一个杯子 之所以成为杯子就在于它被人用来饮水离开了饮水这种活动,杯子就不成杯子了也即, 杯子等物之作为该“物”存在是以它们为人所使用这利,“事”为前提的人使用物的这件“事” 既揭示了人的存在,也揭示了物的存在事也是此物与他物普遍联系乃至构成整个物质世界 的关联要素同时,事又是人与他人的发生关系的存在状态如,饮水这种活动(事)不仅 指向杯子(物)和制造杯子的原料,也指向制造、销售、使用杯子的人。
事也是人与他人普 遍联系乃至构成整个人类社会的关联要素所以,设计既是研究人工“物”的科学,更是研 究人为“事”的科学①从哲学的角度看,“事”“物”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事物是实体在特定联系中的特定表 现形态;物即“特定表现形态”,描述事物赖以表现出来的特定存在物,是“实体性要素”; 事即“特定联系”,描述事物与它事物的联系,是“关系性要素”②G・J•克勒将系统划分 为两利、一为“事物定向的系统”,“集中研究某些类型的事物,而不管任何特殊类型的关系”, 因而它与传统上将科学划分为学科和专业密切相关,以实验为基础;为“关系定向的系统”, “集中注意的是同包容在系统中的事物的类型无关的那些系统现象”,以理论为基础,I大1而 与新兴的系统科学密切相关③山此可-见,“物”实质上就是“事物定向的系统”,研究“关 系表现出的属性”;“事”实质上就是“关系定向的系统”, 研究“属性表现出的关系”中国文明从来都是讲“事 物”,而不是只讲“物”气古人谈道器兼备、道技兼进, 都没有脱离“道”去谈器物;“器”是人们做事的工具, 是人化了的物,是具有理想、观念、方式、情感的物只 是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我们才逐渐淡忘了 “事”而专注 于“物”,即,往往只注意到了事物的实体性要素,而忽 略了事物的关系性要素。
所以,事物不是单纯的实体性存 在的“物”,而是实体性要素和关系性要素的统一物”关:系:*、关 系玉、、/ 属七/ 性 //*、.物,:关:系役 : 关系、;・ —二…事 属性图2事与物的辩证关系既是行事的手段,又是事毕的结果;“事”既是隐藏物后的背景,又是呈现物态的前台就 物论物,过于狭隘;就事论事,流于空泛只有以事论物、以物求事,人为“事”“物”整 体地、共同地、辩证地构成了设计从现代设计发展的角度看,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提出关于时间——空间客体的观念 之后,人们挨弃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观念,接受了德国物理学家闵可斯基的“四① 胡飞:《试析工业设计的三要素》,《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5年第2期,第39页 姜云:《事物论》,海口,南方出版社,2002年版,第254页③ [美]G小克勒:《信息社会中二维度的科学的出现》,闵家胤译,《哲学研究》,1991年第9期,第46页④ 《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致知”是儒家的认识论纲领但儒家理学各派对“格物 致知”的“物”的理解并不相同程朱的理解是“物犹理也”(程颐),主张“即物穷理”(朱嘉),此处 之“物”具有“实体”的意味,是在实践之前、之外的预设。
王阳明的理解则是“物犹事也”,讲“理 在事中”,讲“知行合一”,此处之“物”殊非离人而在的实体,而是指人的实践活动维空间”的概念,即用空间中的三维座标和时间中的一维座标来确立和描述一个发生在特定 时刻和空间中的事件时间维度在设计上的具体表现是将“运动”的概念注入其中因为, 一切运动必须伴随时间的过程当运动成为展示时间维度的象征物时,设计关照的就不再是 一个静态的“物”,而是一个运动中的“事二这种“事件性”不仅是指设计元素的力学运动 特性,更为重要的是对设计对象自身生长性、变化性、秩序性的关注因而设计必须适应变 化中的环境设计的事件性,一改过去设计作为“工具理性”占主导地位的局面,使其更加 接近人文的要求因为“时间要素”和“运动”给设计预留下足够的环境空间和描述时间使 经验和过程日显突出①设计造物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之下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为人 造“物”的设计过程同时也成为创造“事”的过程它使设计出现了一种物和非物的边缘状 态,并把物质消费背后隐藏的背景、意义和象征性一下子提到了前台,成为消费的宜接对象 和追逐的目标因此,实现功能已经不再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目标,人们开始追求山物所带来 的事件及事件背后的符号意义,甚至追求“一种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 抒情价值”气 而旦还通过设计中的“事件”来建构特定的符号体系,以表达和确认自我的 存在C像服装及个人物品所展现的符号构成了自我确认的范例,因为这个范例与内在的秩序 同质,这就是通过符号对自己的解读。
③这种解读在“个性化消费”的今天尤为重要3设计创新:从造物到成事设计的创造性在于有效协调诸多限制因素,合理里组既有资源,最终达到“事物”的适 宜状态就造物设计造言,设计者无法造变既有的“事”,只有最大限度的利用既有资源, 进行合理创造设计的能动力量来自设计者的协调能力和重组资源的创造性就此而言,“事”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