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ppt

59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606095563
  • 上传时间:2025-05-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95KB
  • / 5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运输组织学,第二章 运输需求分析和预测,1,本章内容,第一节 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2,,一、运输需求概述,,二、运输需求的特征,,三、运输需求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四、运输需求函数,,五、运输需求与运输量预测,,第一节 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3,,一、运输需求概述,,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运输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具有实现位移的愿望和具备支付能力,缺少任一条件,都不能构成现实的运输需求运输需求包含以下六项要素:,,1、运输需求量,也称流量,,2、流向,,3、运输距离,也叫流程,,4、运输价格,简称运价,,5、运送时间和送达速度,又称流时和流速,,6、运输需求结构,第一节 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4,,二、运输需求的特征,,运输需求与其它商品需求相比具有其独有的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广泛性,,2、多样性,,3、派生性,,4、规律性,,5、不平衡性:体现在时间、空间和方向上。

      6、部分可替代性,第一节 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5,,三、运输需求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一)运输需求的产生,,运输需求包括旅客运输需求和货物运输需求,这两种需求的产生来源存在明显差异1、旅客运输需求的产生,,旅客运输需求一般可分为四类:公务、商务、探亲、旅游2、货物运输需求的产生,,货物运输需求产生的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1)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的分离,,(2)生产力布局与消费群体的空间分离,,(3)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的差异,第一节 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6,,(二)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分析,,1、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居民消费水平,,(3)人口数量,,(4)运输服务价格,,(5)运输服务质量,第一节 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7,,2、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2)政治、体制、政策因素,,(3)技术因素,,(4)运输网的布局与运输能力,,(5)市场价格因素,第一节 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8,,四、运输需求函数,,(一)运输需求函数的表达式,,运输需求的大小通常用运输需求量来描述运输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运输消费者愿意购买且能够购买的运输服务数量。

      运输需求量可表示为影响它的诸多因素的函数:,第一节 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9,,上式是运输需求量的一般表达式,并没有表示运输需求量同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确定关系要得到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函数关系,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经济分析和数据统计、数量计算,从而得出确切的函数表达式第一节 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10,,(二)运输需求曲线,,运输需求曲线是假定在运输服务价格以外其它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一般情况下,如果运输服务价格下降,则需求者对运输的需求量将会增加;反之,则减,即运输需求与运价是反方向变化的,这是运输需求的一般规律如图2-1-1所示,通常用横轴表示需求量Q,用纵轴表示运价P,DD表示运输需求曲线此时运输需求曲线可简化为Q,d,=f(P)第一节 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11,,第一节 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12,,五、运输需求与运输量预测,,“运输需求”与“运输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前所述,运输需求是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而运输量则是指在一定的运输供给条件下所能实现的货物与旅客的空间位移量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是通过运输量的形式反映出来的。

      第一节 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13,,运输需求、运输供给与运输量相互关系的示意图第一节 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14,,过去许多预测工作没有分清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区别,在大部分预测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过去的历史运输量预测未来运输需求的方法,以“运量预测”简单代替运输需求预测,这种概念上的误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测的准确程度在运输能力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运量预测尚可以代表对运输需求量的预测;而在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考虑运输能力限制的运量预测结果,就难以反映经济发展对运输的真正需求第一节 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15,,一、运输量预测的概念,,二、运量预测的一般原理,,三、运量预测的一般方法,,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16,,一、运输量预测的概念,,(一)运输量预测和含义,,运输量预测是根据运输及其相关变量过去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和规律性,参照当前已经出现和正在出现的各种可能性,运用现代管理、数学和统计的方法,对运输及其相关变量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和可能达到的水平的一种科学推测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17,,(二)运量预测的类别,,运量预测的范围很广,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1、按预测经济活动的范围,可分为宏观预测和微观预测,,2、按预测的空间层次,可分为国际市场预测和国内市场预测,,3、按预测时间长短,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测,,4、按预测方法的归类,可分为定性和定量预测,,5、按预测对象的多少,分为单一预测和复合预测,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18,,(三)运量预测的内容,,1、社会总运输量预测,,2、各种运输方式的运量预测,,3、地区之间的运量预测,,4、运输企业在运输市场上的占有率预测,,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19,,在四类预测中,前两类属于宏观预测的范畴;后两类属于微观预测的范畴由于预测的目的要求不同,因此内容的粗细也不同一般来讲,宏观预测与长期预测内容要粗一些,微观预测和短期预测则内容细一些例如列入本企业(或部门)经营的运输量,不仅有客、货运量和周转量,还应包括上行、下行的运输量、淡、旺季的运输量、货物运量中主要货物的分类和比重等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20,,二、运量预测的一般原理,,(一)可知性原理,,(二)系统性原理,,(三)连续性原理,,(四)相似性原理,,(五)因果性原理,,(六)可控性原理,,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21,,三、运量预测的一般方法,,运量预测的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应用的各种方法已达150种之多。

      运量预测的方法可以归结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大类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22,,(一)定性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是指预测者经过调查研究,掌握资料后凭个人的经验、知识,对经济现象发展前景的性质、方向、规模等做出推断,有时也包括粗略的计算该方法的结果,主要取决于预测者的经验、学识水平以及对资料的了解程度,因而带有比较浓厚的主管色彩和个人随意性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23,,定性预测法主要用于意见相悖的场合,无法建立任何数学模型的场合,以及那些后果难于直接肯定或无法验证的场合定性预测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和综合性强,且对资料要求低,能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包括政治的、气候的和心理的等无法测定的因素;缺点是预测结果受人为的主观因素影响大,客观确定性差,精度难于估计和控制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24,,定性预测法主要包括运输市场调查法、德尔菲法等1、运输市场调查法,,运输市场调查法也称直接归纳法,如货物发送量,每年安排专门时间到运输企业所在吸引区的政府计划委员会、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厂矿进行调查,了解下年或以后数年主要货物发送量的预计情况,并根据调查获得的资料加以归纳汇总,在考虑其他有关因素的影响后,做出本企业的货物发送量预测。

      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25,,通过一定时期的资料积累和周到细致的调查工作,可以掌握吸引区内客货运量变化的大体趋势,运输市场调查法能够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预测结果但如果吸引区范围较大,经济调查的工作量就会过于繁重,遗漏和调查数据偏大偏小的情况也难以避免这种方法在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效果较好,当市场因素在经济活动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时候,无论客货运都会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运输市场调查法的局限性也就比较明显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26,,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又称专家预测法,是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年首先提出和运用的这种方法是以专家为索取信息对象,采用匿名的方式,通过几轮征询,征求专家的意见和看法,然后将他们的意见和看法进行综合整理和归纳,在反馈给各个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意见和看法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德尔菲法是一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预测方法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27,,德尔菲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选择专家,,(2)拟定、设计各种调查表,,(3)预测过程,,(4)预测结果处理,,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28,,具体预测程序如图。

      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29,,德尔菲法最大的优点在于:预测的匿名性,避免权威影响而随大流,能真正表达每一个专家的意见;预测的反复性,能够有控制地反复多次征询意见;预测的收敛性,使意见逐渐趋于一致;能做出统计评估,使定性分析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30,,(二)定量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方法,即数学分析方法,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数学模型,对经济现象或经济系统的发展规模、水平、速度和比例关系等做出数量上的估计预测定量预测方法可以归结为三大类比较常用的数学模型:因果关系模型、时间关系模型、结构关系模型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31,,1、因果关系模型,,因果关系模型是一种影响因素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类预测方法在数据量足够多的情况下,常可获得较高的精度,并提供运量变化原因方面的信息;缺点是自变量、外生变量指标未来值的选择,本身就带有预测性,影响预测的精确程度常用的方法有:回归预测、产值系数法、产运系数法、乘车系数法、重力模型、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等等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32,,2、时间关系模型,,这一方法又称为趋势外推法,即研究预测对象与演变过程间的时间关系数学模型。

      它是根据运量从过去到现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推测未来运量其主要优点是需要数据少、简便,只要所研究的运量时间数列其趋势没有大的波动,预测效果就较好;主要缺点是无法反映出运量变化的原因,对于由于影响运量变化的外部因素变化,如调整经济政策和发展速度而引起的运输需求的变动无法反映时间关系模型法主要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等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33,,用移动平均法修匀原始时间数列比较客观也比较容易从中看出变动趋势,但数列两端的值无法进行修匀计算,因此每一次移动平均都会使数列变短,影响更进一步的观察另外,只有当数列的变化接近直线形式时,才能使用上述线性方程预测未来趋势;特别是当原始数列的最后几项变动较明显时,预测值更会出现大的波动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34,,指数平滑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对实际运量时间数列的长度没有特别要求,资料较少时也可以预测,对加权指数的正确选择也能使近远期数据的影响作用比较合理地反映出来它的局限性在于不能考虑其它因素对运量变动的影响,而且一般仅适用于在数列变化比较稳定时做近期预测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35,,3、结构关系模型,,在社会经济现象中,某些简单的经济关系可以用单一方程形式的模型进行描述和预测。

      但社会经济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单一方程模型往往不可能全面揭示实际经济过程中的运行机制,这时就需要由多个方程组成的联立方程模型组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36,,经济计量模型就是一种结构关系模型经济计量模型提供了用联立方程描述和预测经济现象运行的一种方法每个经济计量模型都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回归方程,它的特点是其中任何一个方程的参数估计都必须考虑其他方程所提供的信息才能作出,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方程参数的确定都必须保证其它方程也能同时成立经济计量模型由于对经济运行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因此近年来得到了普遍应用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37,,最常用的经济计量模型是投入产出模型,它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结构分析中投入产出模型在运输需求预测中,尤其是对区域间客货生成及流量、流向的预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区域间客货的O-D流资料,结合经济分析,以投入产出原理建立区域流模型,定义其为O-D关联模型,可以探求区域间关联的强弱,并对运输联系和经济活动的关系给予解释,同时也可以进行预测第二节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38,,一、运输需求管理的产生背景,,二、运输需求管理的概念和内容,,三、运输需求管理中的运输组织对策,,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39,,一、运输需求管理的产生背景,,运输供求矛盾尖锐、供不应求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从交通运输工程的发展过程来看,解决这一矛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40,,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41,,二、运输需求管理的概念和内容,,(一)运输需求管理的含义,,目前,关于什么是运输需求管理(TDM)说法不一,一些是局限于道路交通的,有些则是针对整个交通运输领域的后者更能全面地反映TDM的本质,但是鉴于道路交通的重要性,所以很多TDM政策均是针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42,,一般讲“运输需求管理”是通过交通政策等的导向作用,运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及技术,通过速度、服务、费用等因素影响交通参与者对运输方式、运输时间、运输地点、运输路线等的选择行为,使运输需求减少或在在时间、空间上实现均衡化,从而在运输供给和运输需求间保持一种有效的平衡,使交通运输结构日趋合理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43,,相对于传统的使供给适应于需求的被动式管理,TDM是一种主动式管理,其基本思想就是从问题产生的根源上采取措施它在适度的运输供给规模下,控制运输需求总量、削减不合理的运输需求、分散和调整运输需求,使整个运输系统供需平衡,保证系统有效运行,使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的客、货出行迅速、安全,节约资源,改善环境。

      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44,,运输需求管理需要实现以下三个具体目标:,,(1)减少交通源的发生;,,(2)较少出行过程中出行时空消耗;,,(3)力求使路网在时间上、空间上载荷平衡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45,,(二)运输需求管理的基本原则,,进行运输需求管理因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对运输需求实行有效的调节;,,2、使现有需求被控制在现有供给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内,求得现实的运输供需平衡;,,3、抑制需求与增加供给不是相互矛盾的,而应互为补充、相互促进;,,4、需求管理应与先进的道路交通管理及交通运输综合管理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实行“头尾并重”的双向管理战略模式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46,,(三)运输需求管理的内容,,运输需求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实施时差出勤等措施,在时间上分散运输需求;通过向出行者提供交通情报和拥挤、事故状况,促使运输需求在空间上分散化;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促进人们利用大容量、快速的公共交通;实施各种综合措施,促进轿车的有效利用对策(如轿车合Car-pooling等)以及通过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对交通发生源进行调整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47,,运输需求管理对策的基本思想如图所示。

      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48,,运输需求管理的内容可以从交通出行的几个阶段来说明1、在出行产生阶段,尽量减少出行的产生;,,2、在出行分布阶段,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终点向非拥挤的终点转移;,,3、在出行方式选择阶段,将出行方式由拥挤的方式向非拥挤的方式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行中的时空消耗;,,4、在空间路线选择阶段,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路线向非拥挤的路线转移,从而在空间上均衡路网载荷,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出行的时空损耗;,,5、在时间选择阶段,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时段向非拥挤的时段转移,从而在时间上均衡路网载荷,并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出行中的时空损耗.,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49,,(四)运输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运输需求管理所采用的主要手段可以概括为四大类:改善运输系统外部环境、价格手段、非价格调节管理手段及技术手段等1、改善运输系统外部环境,,2、价格手段,,3、非价格调节管理手段:机动车保有量,车辆使用的控制与引导,,4、技术手段,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50,,三、运输需求管理中的运输组织对策,,运输需求管理已成为各国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围绕综合治理城市交通问题以及TDM对策,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1991年美国制定的综合陆上交通效率化法案(ISTEA),已将TDM作为重要交通对策纳入其中欧洲各国的主要城市如伦敦、巴黎、罗马等大城市也正在研究或试行TDM对策在日本,建设省在其纲领性文件(道路建设的长期构想)中,将TDM对策置于重要地位,并于1993年制定了新交通拥挤紧急对策,提出了推进实施TDM对策的具体计划根据世界各国运输需求管理研究及实施的经验,归纳出以下较为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策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51,,(一)机动车保有与使用的控制,,对机动车的保有及使用进行控制,是运输需求管理的一项基本措施,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交通源的产生,对改善交通状况(尤其是城市交通)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包括:,,1、车辆定额配给制,,2、车辆拥有税,,3、车库要求,,4、车辆的标准与等级,,5、燃料和相应的车辆使用税,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52,,(二)各种机动车交通削减政策,,1、交通安宁政策,,2、地区禁行,,3、单双号行驶法,,4、限制线路或指定线路,,5、货车交通控制,,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53,,(三)错时出行政策,,错时出行政策在时间上分散了交通需求,有效地均衡了交通需求在路网上的时间分布,减少了出行的时空消耗。

      在城市中实行错时出勤,错开上班流的早、晚高峰,对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也起着重要作用欧美及日本的一些城市都采用了错时出勤措施,我国的杭州、绍兴等城市也开始进行试行,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54,,(四)共乘措施,,共乘措施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促进人们利用大容量、快速的公共交通,另一方面是指通过轿车合乘等方法来促进轿车的有效利用1、促进公共交通,,2、轿车合乘,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55,,(五)价格策略,,价格策略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层面,大到整个综合运输系统,小到城市交通中的停车管理及道路选择价格策略是见效快且效果明显的一项需求管理措施1、合理调整各种运输方式的票价,,2、区域收费,,(1)线路收费制度,,(2)区域许可证制度,,(3)电子化道路收费系统,,3、停车收费,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56,,近年来,我国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不断增加,路网上的交通量越来越大,而道路建设则增长缓慢另外,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运能的不足也比较严重这种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根本改变因此,将运输需求管理作为综合解决我国交通运输问题的基本对策之一,对解决我国的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以及交通能源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57,,需要指出的是:运输需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运输需求管理对策的实施应具有以下特点:,,(1)对策的系统性,,(2)对策的综合性,,(3)对策的针对性,,(4)对策的可行性,,第三节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58,,复习与思考题,,1.什么是运输需求?运输需求具有什么特征?,,2.运输需求是怎么产生的?,,3.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有哪些?,,4.什么是运输需求函数?其表达式如何表示?,,5.运输需求与运输量有何区别?,,6.简述运量预测的类别及其内容7.运量预测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的基本思想?,,8.什么是运输需求管理?,,9.简述目前常用的运输需求管理对策的基本思想及其适用条件10.试分析我国实行运输需求管理的可行性及必要性5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