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生态调度与鱼类产卵场保护的初探.doc
6页水电站生态调度与鱼类产卵场保护的初探水电站生态调度与鱼类产卵场保护的初探【摘 要】水电站的开发建设会改变河道的水文情势,将会对鱼类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如何协调水电开发与鱼类保护则成为绿色水电迫切研究的问题之一以澜沧江上游某水电站为例,在了解鱼类产卵场等重要生境的基础上,指导水电站发电泄水,达到减缓电站运行对鱼类的不利影响,实现生态调度的优化关键词】水电站;生态调度;产卵场;水位涨落1 工程概述某水电站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是澜沧江上梯级规划中的第三梯级电站该水电站为二等大(2)型工程,装接840mw,总库容为 7450 万 m3,调节库容为 1426 万 m3,回水长度18km,具有日调节能力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青海省杂多县,由昂曲和扎曲两河自青海流入西藏于昌都汇合后称为澜沧江我国境内澜沧江在流经青、藏、滇三省,干流全长约 2153km,天然落差约4583m,出国境处流域面积 17.4 万 km2,多年平均流量2170m3/s,多年平均水量 684 亿 m3。
澜沧江上游河段河长455km,落差 953m,河道比降 2.16‰,该河段山高谷深,河道狭窄;中、下游河段河长 793km,落差 827m,河道比降 1.04‰该水电站所处的澜沧江江段共有鱼类 18 种,分属 2 目 4 科 11属,均为土著鱼类主要有澜沧裂腹鱼、细尾鮡、兰坪鮡、德钦纹胸鮡、无斑褶鮡,似黄斑褶鮡该区段鱼类有两个主要繁殖期,第一个繁殖期在 3~5 月,以裂腹鱼类为主,繁殖水温一般9~15℃,裂腹鱼类多产卵于砾石缝隙或黏附于砾石上第二个繁殖期为 6~7 月份,属澜沧江丰水期,水温 18~24℃,以鳅科、平鳍鳅科和鮡科鱼类为主,卵随水漂流散布在砾石缝隙间或黏附于砾石上发育根据水电规划环评的要求,该水电站坝址下游保留了 37km 的天然河道,在 37km 的天然河道的叶枝附近既是产卵场也是饵料、育幼场为了分析研究电站在运行期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特在电站坝址下游河段选叶枝横断面,分析水深和水位涨落的变化情况,研究电站运行时对鱼类生长繁殖的影响程度鱼类产卵时对生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将繁殖期作为分析期该区段的鱼类的繁殖期分别在 3~5 月和 6~7 月之间,兼顾不同鱼类产卵时的受影响程度,选择 5 月作为分析研究的时间段。
2 电站运行调度优化前电站根据电网的负荷和电站的经济效益,拟定了枯水年 3~6 月典型日逐时的下泄流量该电站在枯水年 3~6 月典型日内出库流量波动较频繁且变化率较大在典型日 24h 内,流量波动次数多达 15 次;流量变化率高达 1110m3/s·h电站在 5 月下泄流量在 150~1377m3/s 指间波动,150m3/s 是典型日单台机组的下泄流量,1377m3/s 是典型日全部机组的下泄流量下泄流量的变化将直接引起产卵场和索饵场水深的变化及涨落情况,从而影响鱼类的产卵及其孵化和生长1)水深情况电站运行时,横 12 断面 5 月的水深变化较明显与天然流量(412m3/s)相比,水深最大增幅为 2.61m,最大降幅为 1.11m在典型日内,水深变幅高达 3.72m,最小水深为 5.21m2)水位涨落情况水位涨落是用水深来评估水流峰值的波动情况水位涨落指数是指相连续的单位时间内水深的变化情况,该指数值是根据鱼类所适宜的水力生境要求确定电站运行时,5 月典型日内叶枝断面的水位涨落指数高达 2.91m/h,且有 8 次的涨落,水位涨落较频繁鱼类产卵场是鱼类繁殖生息的重要生境,在鱼类的保护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鱼类产卵和幼鱼孵化对水文参数的变化非常敏感,处于孵化期的受精卵及刚孵化出来的仔鱼,在水位(水深)变幅较大和水位涨落指数较高的情况下容易搁浅致死,导致鱼类早期自然死亡率增大该电站叶枝断面的水深变幅高达 3.72m,水位涨落指数大 2.91m/h根据该江段鱼类的繁殖习性要求,叶枝断面处水位变幅不宜超过 1.5m,水位涨落指数不宜超过 1m,否则容易导致鱼卵或幼鱼因搁浅致死,这将大大削弱在水电规划阶段所特意留出的 37km 天然江段作为重要生境的保护意义为了减少电站的开发建设对鱼类造成的不利影响,需根据鱼类的繁殖、生长习性调整该电站的运行方式,使其满足鱼类繁殖和幼鱼孵化所需的水深及水位涨落要求因此,需要优化水电站的运行调度3 水电生态调度优化后综合考虑鱼类繁殖、生长习性、电网的负荷要求和电站的经济效益后,电站在鱼类的繁殖期采取了生态调度优化措施该电站采取生态调度措施优化下泄流量后,坝下流量的变幅减小,波动频率减缓优化后,下泄流量变幅为 445m3/s,较优化前减小 63.8%;流量波动次数达 10 次,较优化前减少 33.3%;流量变化率高达 700m3/s·h,较优化前降低 36.9%1)水深变化情况横 12 断面 5 月典型日水深在采取生态调度优化措施后,其坝下横 12 断面的水位变幅大大缩小,从优化前的 3.75m 减小到优化后的 0.87m,减小了 2.88m。
生态调度优化后水深的最小值为7.67m,最大变幅为 0.87m2)水位涨落情况横 12 断面 5 月典型日水位涨落在采取生态调度优化措施后,其坝下横 12 断面的水位涨落将趋于平缓从优化前的 2.91m/h 减小到优化后的 0.98m/h,减小了 1.93m/h生态调度优化后水位涨落指数为 0.98m/h该电站采取生态调度优化后,坝下江段的水深和水位涨落情况变化较明显生态调度优化后,鱼类重要生境(叶枝断面)处的水深不小于 7.67m,水文最大变幅为 0.87m,水位涨落指数为0.98m/h,可基本满足此江段鱼类繁殖和鱼卵孵化及生长需要,对鱼类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正面作用4 结论鱼卵的孵化及幼鱼的生长对水位的变化及涨落非常敏感,不同的鱼类对水位的涨落有不同的耐受程度水电站的建设时应根据所涉及鱼类的繁殖及孵化习性和河段的水位情势、重要生境的立地条件、当地气候的条件等,合理确定重要生境(产卵场)的水位变化及涨落情况,起到指导和优化水电站的运行方式,从而达到减缓电站的开发建设对生态不利影响的目的5 结语鱼类生态习性的研究是项复杂而艰巨的课题,建议在今后的水电站在开发前期,尽早开展鱼类产卵及幼鱼孵化生境的调查研究,指导今后水电的开发利用,实现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
参考文献】[1]孙小利,田忠禄,赵云.水力发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与技术的最新发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104—105.[2]环评函[2006]4 号.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r].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文件,2006:9—15.[责任编辑:尹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