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张世英哲学导论读书报告.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54267852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0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张世英哲学导论读书报告《张世英哲学导论》之审美观读书报告财务132 周云瑶 209130630张先生认为,哲学是关于提高人生境界之学,讲的是人对世界的态度或关系 在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占主导地位的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 为,人与世界万物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通相融的、血肉相连的内在关 系没有世界万物,人不可能存在;而没有了人,世界也就没有意义了这种关系 如果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的用语,就是 “天人合一”,或 “万物一体”、“万有相 通”另一种是把世界万物看成是与人处于彼此外在的关系之中,并且以我为主 体,以他人、他物为客体;而所谓认识则是由此及彼的 “桥梁”主体通过认识事 物 (客体)的本质、规律性以征服客体,使客体为我所用,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 统一这就是人们熟知的 “主客二分”的关系张世英先生主张“天人合一”的审美观与诗意境界的哲学他在《哲学导论》 第二篇“审美观”讲述了万物一体不仅是真理,而且是美之所在,对万物一体的领 悟是美的境界正如作者认为的:哲学乃是教人超越(不是抛弃)主客关系,在更高 的基础上回复到不分主客、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整体,亦即从宇宙整体的内部体验 到一种物我(包括人和己)两忘的境界,这就是最高的审美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其中 很自然地也包含了一种“民胞物与”的伦理道德的感情和意志。

      这样,科学与哲 学、事实与价值意义之分就不是彼此外在的两个领域之分,而是对惟一的现实世界 采取主客关系的把握方式和超越主客关系,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或把握方式)之 分真、善、美的统一问题,应该可以从这里找到一条解决的途径和端倪我们需要在不同之中把握其相通、相融,就需要比思维更高的把握方式,即想 象我对想象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把外在的对象看成是原本,而意识中对原本的摹 仿或影像就是想象的东西这种按“原本——影像”的公式来理解想象,乃是旧形 而上学的观点康德提出了另一种理解,他说“想象是在直观中再现一个本身并未 出场的对象的能力”例如昨天的事物已经过去了,如何把它同今天的事情结合成 为一个整体呢,那就要把昨天的、已经不在场的事物“再现”出来,它是一种非现 实的、潜在的出现,一种想象中的出现惟有通过这种出现,才能与今天当前的在 场的东西结合为一个“共时性”的整体,正是这个整体构成我们想象的空间它使 不同的东西——在场的与不在场的、显现的与隐蔽的、过去的与今天的„„——互相 沟通、互相融合终于想象赋予“物”以意义,是“物”成为天、地、神、人四重 实在性的集合例如作为壶的壶,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容纳物体的场所。

      壶的容纳 在于它吸收了并保存了被倾注进去的东西吸收和储存由泻出的利用、赠与所规 定壶给予水,赐予酒而在水中则滞留着泉,在泉中保留着石以及地的沉睡和天 空的雨露在酒中,居留着地的滋养元素和太阳酒可以解人之渴,可以激励友 情酒还可以倾于地上以祭神,可以在对崇高者的节日庆典上助兴于是壶集合了 地与天、神与人审美意识由此而生审美意识不是认识,而是人与世界的交融 审美意识的核心在于超越,作者谈到思与诗或审美意识的关系问题思属于认识 原始的直觉是直接性的东西,思是间接性的东西,思是对原始直觉的超越,而审美 意识是更高一级的直接性,是对思的超越审美意识包含着思,渗透着思,而又超 越之而超越主客关系的境界正是美的本质作者认为旧形而上学的美学叫做典型 说,它要求说出事物是“审美”而现当代哲学的美学观则是“显隐说”,在于说 明事物怎样从隐蔽处显现其自身它不是要抽掉同类事物中的不同性,而是从哲学 存在论的意义上显示出当前在场事物之背后的各种关联比如从梵高画的农鞋显示出隐蔽在它背后的各种场景和画面即各种关联:如农夫艰 辛的步履,对面包的渴望,在死亡面前的战栗等等正是这些在画面上并未出场的 东西构成在场的画中的农鞋,否则在场的画中的农鞋就没有意义。

      作者指出,“按主客关系式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则无审美意识可言;审美意 识,不属于主客关系,而是属于人与世界的融合,或者说是天人合一婴儿处于 原始的天人合一境界中,尚无主客之,可称为“无我”;有了主客二分,有了自我 意识,称为“有我”;达到高级的天人合,即达到了“忘我”《老子》中教人复归于婴儿,就超越 主客二分,这个意思审美意识是超越主客的产物,属于忘我之境,或物我两忘之境审 美意识的核心在于“超越”二字所谓审美意识的直觉性、创造性、不较利害和愉 悦性等等特点,都可以用超越性来说哲学家们都认为审美意识给人以自由,而要 真获得自由,则必须超越传统的主客关系模式所以光讲德育,不讲或不重视美 育,则很难教人达到胸怀天地,海纳百川那种洒脱浩然的自由境界哲学本身就是 美学笔者在这里提出问题:“审美”二字,从字义上理解,应该是主体去“审”客 体的“美”如果没有主体去“审”,怎样产生客体的“美”呢,建立真善美统一,有诗意境界的哲学 张世英先生所推崇的是海德格尔的哲 学理论,在审美观这里也不例外张先生指出缺乏审美意识或诗意的传统哲学的终 结,诗意境界哲学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哲学家们现在都推崇真、善、美三者的统 一,那么三者该如何统一呢,张先生通过阐释“显隐说”,来说明“万物一体”是 集真善美三位于一体的:就某一事物之真实面貌只有在无穷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的 “万物一体”之中才能认识到而言,它是真;就 “万物一体”使人有 “民 胞”、“物与”的同类感和责任感而言,它是善;就空间中纵“万物一体能通过在场的东西,从而达到不在场的东西,从而使鉴赏 者在想象的横驰骋、玩味无穷而言,它是美。

      真善美三者的统一向世人展示了诗意的哲学境界,同时又反映出哲学中美学思维、真谛这一观点是对中西方哲学的总结,同时又是超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