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新时期下荣昌农村城镇化发展探讨.doc
7页新时期下荣昌农村城镇化发展探讨新时期下荣昌农村城镇化发展探讨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逐步转移的过程,也是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覆盖更多的农村地区和人口的过程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城镇化发展特别重视,出台了很多政策推进场镇化发展《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 号)》提出统筹市区、城镇与乡村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及大中城市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黄奇帆市长作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0 年重庆市城镇化率将提高到53%为此,笔者对我县城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初步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及思路,供大家参考一、荣昌县城镇化发展现状一、荣昌县城镇化发展现状荣昌县位于四川盆地川中丘陵的川东平行岭谷区交接处,重庆市西部。
东临重庆市大足县、永川区,西接四川省隆昌县,南邻四川省泸州市,北与四川省内江市接壤全县 6 个街道和 15 个建制镇,全县常住人口 65.56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3.87 万人,全县总人口为83.07 万人投资 8 亿元完成新城区主干道建设,扩大城区面积 2 平方千米,达到 18 平方千米 《城乡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完成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16 个城镇化水平提高 1.8 个百分点,达到 36.5%城市绿地率达到 42.11%,绿化覆盖率达到46.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3.33 平方米实施国家级“三创”工作,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二、荣昌县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荣昌县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城镇化建设速度较慢、规模较小、水平较低一)城镇化建设速度较慢、规模较小、水平较低我县多数建制镇系从由自然经济条件形成的农村集镇演化而来,普遍存在地域城镇人口偏少,生产要素集聚水平偏低,辐射能力偏弱等问题城镇化的规模小、力量分散,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小,对周边的资源和资金的吸引小,使城镇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而且既不利于提高投资效益,也不利于保护耕地和环境资源,最终导致小城镇发展后劲不足。
二)城镇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层次低二)城镇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层次低我县大部分城镇都以农业经济为主,经济结构层次低,结构调整力度不足,农业集约化程度低,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城填发展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十分有限,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三)城镇规划和建设实际脱节,城镇化扩展难度大三)城镇规划和建设实际脱节,城镇化扩展难度大我县许多地方的城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整体发展规划,存在各自为政、盲目建设、布局混乱、功能错位等现象,城镇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很好发挥,城镇化扩展难度大四)城镇及农村人口素质与城镇化的客观要求差距较大四)城镇及农村人口素质与城镇化的客观要求差距较大我县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受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文化的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处于半封闭、半自给状态下的城镇和农村人口的商品意识、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价值取向与时代要求差距较大,小农经济社会结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根深蒂固,这种思想在农村很大程度的存在着五)城镇的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五)城镇的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由于城镇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对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不从心。
大多数城镇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绿化等设施简陋落后,服务功能不全文教、卫生、公共福利等社会事业发展迟缓,与现代化城市文明相差甚远三、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三、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城镇化发展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坐等观望,也不能急功冒进,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切实解决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障碍因素,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及农业经济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城镇化建设管理体制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城镇化建设管理体制目前一些涉及城镇化建设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自为阵的管理方式,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整体意识缺失、政策落实不到位及重复建设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二)科学制定并执行好小城镇发展总体规划二)科学制定并执行好小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制定总体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突出优势、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以及提高小城镇品位,增强城镇进入市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的重要前提三)创新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机制三)创新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机制镇(街)政府财力不足是小城镇建设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要突破这一障碍,就必须逐步改变当前仅仅依靠政府投资的小城镇建设投资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民间资金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开辟出一条“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新路子 (四)千方百计培育支柱产业。
四)千方百计培育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生命线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小城镇的规模、结构、功能和层次,决定着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我县仁义镇的林下经济产业、直升镇的白酒产业、吴家镇的阀门产业、清流镇的养殖产业等都可以培育成支柱产业在这些支柱产业的带动下,可以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做出有特色的城镇化五)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五)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实现就地转移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建设小城镇的目光不仅要紧盯城镇,还要盯紧农村,积极引导农民实现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发展生产,优化环境,增加收入只有实现了广大农村广义上的城镇化,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建设成本最低、社会及经济效益最高的城镇化六)努力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六)努力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城镇化水平及质量的提高具有极重要的推动作用七)不断完善小城镇综合配套措施七)不断完善小城镇综合配套措施城镇化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解决好产业支撑、市场建设、城镇美化等硬件建设,而且要不断完善有利于促进城镇化进程的配套措施,逐步消除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制约因素四、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思路四、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思路(一)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对加强城镇化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一)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对加强城镇化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感各级各部门的领导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扩展城镇功能,改善城镇环境,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总体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前提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深对城乡协调发展的认识,明确协调发展的思路,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长效实施城镇化建设二)抓紧建立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二)抓紧建立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规划还是龙头必须整合规划体系,规范规划编制程序,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要理清各类规划间的关系,特别要理清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土地规划之间的关系,发挥规划引导城镇化建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三)把握城镇化进程的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全力促进区(三)把握城镇化进程的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全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域经济快速发展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是:1.以发展经济为先导,加快县城建设强化县城集聚功能要充分突现县城的个性2.强化昌州、昌元中心城市功能必须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城市规模,通过经济的、行政的政策措施吸纳农业人口进城务工、经商、居住,把人气搞旺。
3.抓好区位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好、有产业带动潜力的建制镇建设尤其要以成渝城际高铁、高速公路、国道沿线部分具备一定规模的重点建制镇为依托,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体现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四)要积极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引导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四)要积极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引导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可能多的流入到小城镇尽可能多的流入到小城镇要把乡镇工业的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对于我县来说,必须根据区域资源特点,选准主导产业,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培养新的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扶持发展壮大一批特色农业深加工企业五)用好用活土地政策,保障城镇化建设用地供应五)用好用活土地政策,保障城镇化建设用地供应必须加大土地整理力度,为实施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利条件土地整理项目和建设用地复垦是为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措施六)要多渠道筹措城镇化建设资金六)要多渠道筹措城镇化建设资金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政府、个人和企业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发挥其资源配置功能的基本条件由于资金的缺乏,我县大多数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
因此,必须加大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做好土地有偿使用这篇文章,引入市场机制,以土地开发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七)要抓好示范镇(街)(七)要抓好示范镇(街) ,以点带面推进城镇化进程以点带面推进城镇化进程由于我县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农村人口数量大,要想一下子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荣昌实际出发,找准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切入点,以现有的县城和少数中心镇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防止盲目铺摊子同时,还应科学地选择若干个不同类型的城镇化建设试点,分别制定试点工作方案,相应集中人、财、物以及信息支撑等管理要素予以支持并通过总结试点示范镇(街)的建设经验,以点带面推进全县城镇化进程仁义镇 张锦供稿 13696444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