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六下语文教案.doc
87页学科:语文 课题: 1.花脸 授课时间: 总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各种描写充分表现人物心情的写作手法 2、感受描写与情感发展紧密结合,展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写作手法 3、通过朗读(传情达意)(把握重音)体会少年爱慕英雄的热情 4、初步体会作者试图用文字保留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喜爱与留恋,以及倡导传承的思想教学重难点:1、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揣摩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去描摹人或物 2、感受少年仰慕英雄、渴望成为英雄的心态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词语积累 2、你知道关羽这个人吗?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关羽的英雄故事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请同学们讲一下自己的所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散文《花脸》,看看她是怎么将自己对心爱之物——“花脸”的浓浓情感,感染我们读者,并让我们产生共鸣的1)什么是花脸? 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花脸是俗称面部化妆运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幅度大,以突出性格、气度和声势 2)文中的花脸指的是什么? 依据戏曲中“花脸”的模样用纸浆轧制成的面具。
二、初读课文 (一)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生默读课文,思考:这篇叙事性散文叙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学生简要概述课文内容:在一年年根,舅舅送了我一个“关羽”花脸,我非常喜欢这花脸 (二)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朗读描写花脸的有关句子 (1)圈划并朗读文中描写花脸的语句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的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注意) (2)讨论:你能概括文中花脸的特点吗? 色彩鲜艳(如:赤红、墨、绿) 凛然不可侵犯(从面、眉、眼角、包头、长巾、胡须等角度的描写) (3)识脸谱,掌握关羽脸谱的特点 陈寿《三国志》: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 (4)朗读指导:抓住能体现花脸特点的有关词语 2、朗读描写青龙偃月刀的有关句子 (1)圈划句子 2)练习朗读 三、课文延伸: 本文,我们除了知道作者喜爱花脸之极以外,还读到了些什么呢? (1)童趣 (2)热闹的过节气氛 (3)给人带来美好享受的民间传统文化 探求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 倡导传承中华民族的民间传统文化 (展示课件导入议题: 民间文化物品展示——大红灯笼、唐装、踩高跷、陶瓷等等; 民族文化分两大类——精英文化[典籍、诗歌]、民间文化; 精英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思想传统、文化精神。
民间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情感、心理特征、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冯骥才有关民间文化的讲话字幕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感悟文本 1、文中有多处表达了我对关羽花脸的喜欢,你能找到这些句子吗? “我”喜欢花脸的有关句子 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做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 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我是大关公哪! 整个大年夜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戴上……,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带上,恢复我“关老爷”的本来面貌 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到:“俺——姓关,名羽,字云长 2、然而在第二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我”惧怕那个大花脸,那么从最初的惧怕到喜欢,其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的原因: 与我一般大的男孩们投来艳羡的目光——快活之极 心理活动:威风,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舅舅给我讲了许多关公的故事……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骄傲之极 心理活动:想成为关羽式的英雄 三、反思文本 文中表达了全家人对花脸的喜欢,请说说全家人喜欢的理由: 学生交流 师总结: “精忠贯日月,大义薄云天”,集忠义于一身的关羽已被广大的群众所认可、推崇和继承,并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四、适时穿插口语目标 当我戴上花脸后,一路引来艳羡的目光,此时我的心理活动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揣摩我的心理活动,并口述“我”的心理活动 五、课后练习: 1、小练笔2、继续搜集能够体现关羽“忠、义”的资料,谈谈你对关羽的认识六、相关资料: 1、 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 )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中篇小说《啊》、《神鞭》,短篇小说《雕花烟斗》,散文集《珍珠鸟》等等80年代中期后更关注于民俗民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将大部分精力转移到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抢救 2、作者有关民间文化的讲话:“每一分钟我们的田野里、山坳里,都有大量的、迷人的、灿烂的民间文化无声无息的死去如果还不进行抢救,再过二十年,中国一半的民间文化将化为乌有!”第三课时完成《课堂作业》板书设计:学科: 语文 课题: 2我爱篮球 授课时间: 总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3、体验作者成长中的快乐与自豪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2、体验作者成长中的快乐与自豪教学准备:查找有关陈祖芬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一.谈话导入1、(板书:我爱……)说说你有什么爱好? 2、板书:我爱篮球如果是你,会写些什么呢?你猜作者会告诉我们什么呢?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2、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3、 再读课文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4、 全班交流5、 反复朗读课文,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6、 小组内交流三、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我”对篮球的喜爱?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3、“酷暑的操场上,没人有人没人与我无关,有篮球就行不过对于我,有篮球的地方就是最光辉灿烂的地方我跃起、投篮,跃起、投篮,一个人打得满头大汗……从这些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4、“11个女生的22条辫子,铰了一地……”为什么?5、指导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1、 朗读课文2、 我们成长中有什么追求?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我”对篮球的喜爱?2、朗读课文二、学习课文1、课文表达的仅仅只是“我”对篮球的喜爱之情吗?2、同桌交流3、全班反馈4、重点指导:“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1)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
2)说说你自己的感受3)照样子写一段话5、指导朗读课文6、回顾课文,小结三、拓展我们在成长中应该有怎样的追求?四、布置作业小练笔:11页第3 题第三课时完成《课堂作业》板书设计:2 我爱篮球全心的投入 忘我的倾注纯真的洗礼 勇敢的付出奋不顾身的追求 无可阻挡的奔突学科: 课题: 3 自行车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改变人称复述课文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品质,学习作者的自立精神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卖报的苦与乐,感受作者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品质教学准备:1 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2 自学生字,不理解的词查词典弄懂意思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1 同学们,你们的零花钱是怎样来的吗?有一个美国小男孩他的零花钱是靠自己的劳动换来的2 板书课题二 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 同位相互检查预习情况3想想课文围绕自行车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我”9岁时,因为想挣一点零花钱,找了一份送报的工作,需要一辆自行车。
由于“我”的兢兢业业,不仅赚了一些钱,而且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他们送了“我”一辆自行车三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1 默读课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2 分小组讨论3 全班交流 得到自行车——卖报——得到奖励四 学习课文1——3自然段1 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 我是怎样得到一辆自行车的?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 讨论交流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4 父亲一天干四份工作,收入仍然微薄,但他仍为我买了一辆自行车,这是多么深厚的父爱啊!五 作业 1 朗读课文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来之不易 兢兢业业 精打细算第二课时 一 导入课文 为了我能挣一点零花钱,父亲从他微薄的收入中,取出一点钱为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我终于可以送报纸了二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 默读课文,思考: “我”是怎样送报的?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动,勾下来,读一读2 同位交流自主学习情况3 全班讨论交流 (1)送报的苦与乐 (2)“我”对这份工作的态度4 指导感情朗读三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 默读课文13—20自然段2 讨论:客户为什么送“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我”感到幸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3读课文,想像作者当时的心情。
四 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五 课后延伸 这篇课文能引发你那些思考?请将这些思考写下来第三课时完成《课堂作业》板书设计:学科: 语文 课题: 题临安邸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教学目标:1、背诵古诗2、知道古诗的意思教学重难点:知道古诗的意思教学准备:了解古诗背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什么?3、是啊,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在陆游临死的时候,中原已被金兵占领了整整83年,而且北宋的两个皇帝徽宗、钦宗也被金兵抓起走了4、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来,看一看,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看一看,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还有南宋的皇帝都必须干什么去了?二、初读古诗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2、男生读,女生读3、全班齐读4、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我觉得这些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们不配做人,说他们是“家伙”更为确切,大家说好不好?(对,游山玩水的家伙,寻欢作乐的家伙)5、他们玩得都怎么样了?(醉了)6、读着这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7、你怎样理解这一句话?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8、是啊,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醉生梦死,同学公益事业看两幅图画课件出示寻欢作乐图)9、在这帮酒囊饭袋人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吧?(汴州)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老家汴州10、谁能解释一下,“直把杭州当汴州”那些家伙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师:也就是说他们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