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隶书书写口诀和笔画和结构变化规律.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l****i
  • 文档编号:269892253
  • 上传时间:2022-03-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隶书书写口诀及笔画和结构变化规律隶书之名源于东汉卫桓《四体书势》中说:"隶书者篆之捷也"由于汉代社会文字使用量增多战事纷沓士族参政百家争鸣文学兴盛文化下移民事商事等各种因素使篆文繁缛的书写方式无法负担于是书写便捷简约的隶书诞生也就势在必然了   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变曲为直调正笔画断连省减笔画结构等等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面点最为重要横向取势能左右发笔,上下运动受到制约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而毛笔的柔软性以使汉字笔画产生了粗细方圆藏露等各种变化还有字距宽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 汉隶表现在帛画铀镜中精美绝伦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汉隶之后的隶书几不足言说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但失之肥弱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直至清朝汉隶才得以复苏初有郑板桥 继有金农后有何绍基等均不落伍 别有建树一.隶书口诀的分析 中国书法经过数千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先后经历了篆、隶、草、楷、行书的演变篆书种类众多,主要包括甲骨文、大篆和小篆三种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卜辞以及占卜有关的记载文字,是我国现有的最古老的书法艺术遗产,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大篆有两种:一种叫钟鼎文,又称金文,是商、周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用笔于环转之中略带方势,结体严整而疏朗,字型参差不一,但却分布天然,显得气度宏伟另一种叫石鼓文,是刻在10个鼓状石墩上记载田猎等事情的韵文,其体态更趋严谨,显得雄强浑厚,朴茂自然,端庄凝重而又生动活泼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进行"书同文"的改革,把各国所使用的文字收集起来,存其所用,去其各异,加以综合整理,定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称为小篆,亦称秦篆到了秦代,由于小篆书写太慢,也太吃力,不能适应当时紧急的军事文书和浩繁的监狱文字的需要,官吏们便将书体进一步整理加工,遂成为一种新型的书体,并且应用在公文上,并受到了秦始皇的高度赞赏因为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徒隶",人们就将这种书体取名为隶书 在漫长的书法史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大书家,而有很多书写得很好的碑刻、墨迹,却是出自无法考查的民间书法艺术家于是,在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首"隶书口诀":方劲古拙,如龟如鳖蚕头雁尾,笔必三折雁不双飞,蚕无二色点画俯仰,左挑右磔重浊轻清,斩钉截铁 这首隶书口诀,概括了隶书的主要特点及写法要求,是人们长期实践的总结解剖这首口诀,对我们认识隶书的面貌、写法会有诸多帮助。

      "方劲古拙,如龟如鳖"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使汉字从原来的单一的笔画发展成为多变的笔画,把篆书圆转笔画变为了方折,所以有篆圆隶方的说法,而隶书是比较古老的字体,它的笔画要写得古朴、苍老,给人一种沧桑残缺美,方劲古拙道出了隶书的概貌篆书和楷书多取纵势,形状成竖长方形,使笔画纵向延伸;而隶书字形较扁,笔画向横的方向发展,用扁形动物龟、鳖比喻隶书字身的形状最恰当无疑 "蚕头雁尾,笔必三折"指的是隶书特有的横画波横,写波横时先用逆锋向左行笔,再往左下按笔,然后慢慢提起向右运行,这就是平出;最后写挑脚时,笔峰向下按,再慢慢提起,向右上挑出,形状好似大雁之尾,一般为露锋收笔在波横需要变化时,雁尾也可轻挑出,使笔尖拖长,产生秀气美,如清代郑簠的隶书的波横写挑脚应采用提引的方法,这样笔势舒展自然;不能"扭甩"出去,否则摇摆、轻浮笔必三折概述了隶书的笔画要注意落笔、行笔、收笔三个步骤,亦称"三折法" ,藏锋逆入,有的用"回锋" ,有的用"停驻" "雁不双飞,蚕无二色"如一个字有两笔或两笔以上的横画,只能把其中的一横写成波横,其余写成平横,这就叫"雁不双飞"蚕无二色是指起笔的蚕头写法不能相同,要有轻重、肥瘦变化。

      在练习隶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上下两横不能都写成波横,形成"双飞",应将其中一横写成平横②多笔横画不能都写成波横,呈"一路飘飞",波横只能保留一笔,其余写成平横③上下出现两个捺笔,称为"二捺",应将其中一笔改变笔形,保留一个捺笔④波横与撇捺共用,也属于"双飞",应将波横写成平横,保留撇捺⑤包围结构的笔画不应有挑势,不要随意挑出 "点画俯仰,左挑右磔"隶书的笔画以方折伸开,中宫收紧,撇、捺、弯勾放纵,体型方扁为结体的基本特点隶书字型的方扁取横势,很多笔画对称的展开,撇捺的组合犹如"雁展双翅",俯仰势增强 "重浊轻清,斩钉截铁"隶书派生出了8个基本笔画和更多的变化笔画,他们的笔画变化多端,粗细不一,重的笔画要写得饱满,轻的笔画要写得秀气隶书用笔时,有较好的力量和自然的节奏,从微小的动作中流露出笔意,但须写出方劲有力的效果 当然,以上口诀只是隶书的一般特征及写法要求,是隶书的共性,为初学者必须掌握的不同的碑帖,其用笔、结体和个性是多样的如《张迁碑》的方劲沉稳,《曹全碑》的飘逸秀美,《史晨碑》的端庄秀雅,《乙英碑》的峻严峭谨......书法爱好者们亦不能按照上面口诀或碑帖呆板的进行创作,要敢于打破常规,力争创新,写出自己的个性来,这样才能在书法上有所造诣。

      正如米芾《海岳名言》中自谓:"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递取诸长,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隶书口诀]:方劲古拙,如龟如鳖;蚕头雁尾,笔必三折;雁不双飞,蚕无二色;点画俯仰,左挑右磔;重浊轻清,斩钉截铁这[隶书口诀],虽不见经传,亦难以确认是何人所撰但确是概括了隶书的主要特点及写法要求,是种体会和总结解剖这首口决,对我们认识隶书的面貌、练习隶书的写法会有不少的帮助二、写法 A、汉隶秦代而起的西汉王朝,在许多方面承袭秦制,书体依然是小篆、隶书并行篆书多用于重要的官方文献、符玺、幡信及碑额的装饰,隶书的使用则更普遍从『战国纵横家书』、『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简帛书中,可看出西汉初期的隶书和秦隶是一脉相承的,并没明显的差别,只是汉隶比秦隶波磔明显些,篆意少一点而已西汉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发达,文化艺术也随之昌盛在这种有利的历史背景下,加快了隶书迈向成熟的步伐至西汉宣帝年间〔公元前七三~前四九年,隶书已基本完成从秦隶到汉隶的转变这个结论可从XX定县四十号汉墓出土的文物--西汉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五六年的简书上,得到验证如今我们可以从近代出土的很多西汉竹木简和缯帛书中,对西汉隶书获得较全面的了解。

      除前面已提到的简帛书外,汉代的墨迹隶书主要还有『居延汉简』和『XX汉简』等这些汉简用笔自由奔放,结体富于变化,不事雕琢,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广阔的生命力 B、八分书时至东汉,只在册命三公时还用小篆,一般均用隶书这时的隶书已不再限于原来的「隶、佐、史」之义,它受到了朝野上下的广泛重视在实用的基础上,人们进而讲究点画和字形的美观,对隶书加以藻饰,使之俯仰遒丽、波磔俊美、分张外拓、整齐端庄,成为既正规又富艺术性的字体因其笔画分背、结体扁方,形若「八」字,因此被称作「八分书」「八分」之名起于东汉,前人已做过不少解释,比较可信的有唐张怀瓘『书断』说的:「渐若八字分散,故曰八分」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说的:「言其势左右分布相背然也」近人胡小石『书艺略论』说的:「隶书既成,渐加波磔,以增华饰,则为八分」『唐六典』卷十说的:「四曰八分,谓石经碑碣所用」综合这些说法可以断定,「八分」乃是成熟、规范化了的隶书别名,它以东汉著名的碑刻为代表东汉章帝曾下诏公卿用隶书上书,因而确立隶书的正统地位,使其完全取代篆书至桓、灵之世〔公元一四七~一八九年,隶书已高度成熟,在艺术上也达到了颠峰传世的汉隶名碑多出于这个时期,约有一百七十余种。

      C、汉碑汉代发展了秦代刻石记功的风气,立碑之风大兴,或用以表彰功德,或替当时的儒教做思想上的倡导,尤其桓、灵之世,盛行厚葬,「碑碣云起」给书法家们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用武之地,从而产生了众多被视为隶书典范的著名碑刻在东汉时,擅长隶书的书法家以蔡邕和锺繇的名气最大,所以有些东汉名碑,都被人附会成他俩的手笔而汉碑上一般无书碑者的姓名,这也许与当时的习惯及书碑者地位低下有关只有少数汉碑留下了书碑者的姓名,如『华山碑』的郭香察、『西狭颂』的仇靖、『郙阁颂』的仇拂、『衡方碑』的朱登等人他们的姓名虽不见于记载,但他们精美的书艺却赖碑刻流传后世 D、汉隶的特色 一、汉隶的特征〔一字形扁方,左右分展汉隶大多是写在竹简上的,为节约竹料,减轻「书」的重量,方便阅读和携带,需要在狭长的简面上容纳更多的字,于是笔划上下紧缩又为了要使字迹清楚,所以点画左右分展,以尽量利用简面的宽度〔简书多为一简一行,这样就形成了隶书内紧外松,左右分展,形体扁方的特征〔二变圆为方,变连为断篆体的字框呈「○」形;隶体以方折为主,提按分明,或有圆转,也含有方意,字框呈「□」形篆书圆转的拐弯,在隶书中变为直线的方折,这是汉字书写速度加快的必然结果。

      因为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近,再者直线较弧线易于书写篆书中不少连贯的笔画,在隶书中每断为短画〔三欹侧之势,变化之妙篆书「取力弇气长」笔势缓慢且多对称之体,呈现出端庄静穆之美;隶书「取势险节短」奋笔短速,流露出欹侧变化之妙即使是全包围结构的字,如「固、国、圆」之类,隶书也要采取独骏一角的手段,来打破篆书的圆润均衡〔四独奋一笔,摇曳生姿最具隶书特色的笔画是集「蚕头」、「雁尾」于一身的波画,其次是具有波画某些特征的掠〔撇和磔〔捺掠尾之形近似「蚕头」,磔尾即雁尾,磔的形状酷似斜置的波画波、掠、磔因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抒情味,而成为独奋一笔的对象所谓独奋一笔,是指在一个字中,特意突出某一笔道,将它写得格外雄建超拔只要其它笔画安置得当,独奋一笔非但不会破坏字的整体均衡,反而能形成点画的鲜明对比而体势得摇曳多姿,又可获得于不平衡处取平衡,险绝中见平正的艺术效果〔五笔法复杂,点画众多隶书作为由篆及楷的过渡字体,它的笔法和点画,比篆书多而比楷书少篆书只有点、直、弧三种笔画,且粗细相同,缺少变化,被称为「一笔书」隶书的行笔加大了提按的幅度,丰富了快慢节奏,由此形成许多不同型态的笔画二、汉隶的口诀〔一苍劲古拙:隶书的装饰性强,线条要朴拙典雅,刚劲有力,富于变化,笔势要雄伟厚重,切忌圆滑板滞。

      〔二如龟如鳖:隶书的字形要像龟鳖那样扁 〔三横平竖直:横画要像水平线那样平,竖画要直如绳,但是又要有起伏动宕,不可僵硬〔四左波右磔:撇画的运笔由高到低,到结尾处又再高,像波浪似的捺画的捺角像切肉的姿势〔五蚕头雁尾:是隶书中主要横画的装饰,在开头处设蚕头,结尾处设雁尾〔六雁少双飞:设雁尾是纯粹为了装饰,多了反而不好看,一个字中,只有一笔横画设雁尾〔七蚕不二设:和上同〔也有"蚕无二色"之说〔八笔必三折:隶书运笔时,欲右先左为一折,行笔至尽头处为二折,回锋收笔为三折这样的线条才会苍劲有力〔九点画俯仰:每一笔画要互相顾盼,彼此呼应,这样的字形才会体势多姿〔十斩钉截铁:隶书的笔画清楚、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隶书在中国文字演变上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变自篆体,由圆易直,渐趋简易,下启行、楷,使中国文字逐渐定型隶书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左右伸张的横势结构,突显了隶书的结构美学,也深深影响了后世书家的风格所以研究中国文字,不能忽略隶书的关键地位;研究中国书法,也不能忽视隶书的深远影响因之,学习隶书,既能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对中国书法也能有深切的认识,而且隶书不若篆体的难识难写,接近楷书,其结构重心低,很容易掌握,是很值得推行的书法字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