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晚熟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docx
6页中晚熟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李志坚摘要:在对多年中晚熟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按照技术集成的要求,坚持以主推技术为主干,以同类稻区可借鉴为目的,对形成相对稳定的中晚熟水稻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关键词:水稻;中晚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粮食作物,中国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固始地处豫南,位于北纬31-35的纬度带上,属于长江中下游中籼稻生产优势区多年来,固始将水稻生产列为支柱产业,持续在提高稻作水平上下功夫,通过主攻单产,促进了面积的增加,实现了总产“十二连增”2015年,固始水稻播种面积11.05万公顷,平均每公顷单产9.01吨,单产水平位居全国单季稻区前列固始为水稻主产区,栽培有籼稻、粳稻两个亚种没有早稻种植,全部为一季中晚稻栽培制度一年两熟,90%常用耕地均实行水稻与越冬作物轮作水稻生产用种基本达到了高产、优质、高抗、多适的要求,除少量的糯稻和特殊加工对原材料要求外,大田生产用种全部为超级稻对应品种使用,按照良种良法配套要求,以各项栽培措施综合运用为基础,中晚熟水稻集成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六项主推技术一、本田耕整技术本田耕整质量不仅关系到栽插质量,而且是落实好灌溉、化学除草等管理措施的基础,务必达到田面平整、土块细碎、土肥相融、耕层松软、无杂草残茬等要求。
由于目前旋耕机具已经普及,土块细碎都可以满足,重在“整”字上要针对泡冬田、冬闲田、绿肥田、小麦(油菜)田等采取相应的整理措施一般采取二犁一耙、一耖平工艺其中,绿肥田要选择在绿肥盛花期干田深耕,保证彻底翻埋绿肥,并在绿肥凋萎后灌水沤制,加速腐烂,避免绿肥分解产生的有机酸造成稻根中毒、变黑水直播、旱直播和机械直播田耕整要求应高于栽插田耕整质量二、培育壮秧技术根据育、插秧方式确定播量一般湿润育秧每公顷栽插本田需种量(杂交稻种,下同)15 kg、两段育秧11-12 kg、机插秧18-20 kg根据育、插秧方式和本田类型确定秧龄一般泡冬田、冬闲田及绿肥田(也称春秧)湿润育秧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机插秧秧龄控制在20天左右;油菜、小麦、大麦田(也称三茬秧),秧龄较春秧缩短5-7天;采取两段育秧的秧龄在客观上有所延长由于中晚熟水稻生育期较长,秧龄有一定弹性,实际生产中,为减少环节和投入成本,可以减少分期次数,但机插秧应按作业要求进行科学安排播期按栽插时间计划和秧龄进行倒推确定播种前,采取风选、筛选、消毒与浸种等措施搞好种子处理;按照高温破胸、适温齐根芽和摊晾炼芽等操作程序进行催芽育秧方式主要有湿润育秧、薄膜保温育秧、两段育秧和盘式育秧等,目前,农户生产主要采用两段育秧方式,社会化服务主要采用盘式育秧方式。
1、两段育秧就是将一个育秧过程分为保温育小苗和寄插育壮秧两个阶段保温育小苗就是采取覆膜措施,通过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在满足秧苗生长需要的同时,解决“倒春寒”引起的烂秧等问题过去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温室统一育小苗、分户寄插的办法,因育插一体化服务形式的出现,这种办法已经退出生产目前,农户均采取塑料拱棚育小苗的方式,每千克稻种插10-12 m2小苗阶段秧龄一般为7-10天,叶龄1.5-2叶寄插育壮秧就是将育好的小苗分植在已经整好的湿润秧田(秧板)里寄插密度一般为4 cm4 cm或4 cm6 cm,寄插原则为插浅、插正、插稳管理关键是足肥水浆管理以浅水为主,以利扎根分蘖,但遇晴天高温或寒流时要采取深水护苗措施切忌断水,防止扎根过深、拔秧困难2、盘式育秧就是把种子播在规格的盘子中进行育苗,密度由盘子的钵孔确定盘式育秧主要用于抛秧和机插秧采取硬塑盘和播种机播种的工厂化育秧技术要点为:一是准备好苗床选择地势平坦、排灌分开、背风向阳、邻近大田的熟地作秧田秧田、大田比例宜为1:80-1:100,一般每亩大田需秧池田7-10 m2二是床土准备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作床土先行施肥,达到培肥要求后取土堆放,在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进行过筛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每亩大田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 kg作床土,另备未培肥过筛细土25 kg作盖籽土。
为防止发生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每立方米床土施用65%敌克松50-60 g,兑水1000-1500倍进行消毒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可直接使用过筛细土,在秧苗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三是播种水稻育秧播种机可一次性完成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作业,播前要调试好播种机,使盘内底土厚度稳定在2-2.5 cm;精确调整好播种量,一般杂交稻每盘芽谷的播量为80-100 g;覆土厚度0.3-0.5 cm;洒水量控制在底土水份达饱和状态,覆土后10 min内盘面干土应自然吸湿无白面四是置盘将播后秧盘依次平铺,做到紧密整齐,盘底与床面密合五是苗期管理播种到出苗期一般为棚膜密封阶段,以保温保湿为主,只有当膜内温度超过35℃时才可于中午揭开苗床两头通风降温,随后及时封盖,此间若床土发白、秧苗卷叶时应灌“跑马水”保湿在秧苗出土2 cm左右,不完全叶至第1叶抽出时揭膜炼苗若覆盖时间过长,遇烈日高温容易灼伤幼苗揭膜原则,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寒流低温推迟揭,并做到日揭夜盖秧苗现青后,当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可采用日揭夜盖进行管理,并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做到以湿为主,达到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以水护苗的目的,移栽前3-5天控水炼苗。
三、合理密植技术合理密植就是协调好单位面积上穗数、粒数和粒重间关系,使个体和群体正常生长,实现高产目的虽然在理论上有调整叶面积、调整颖花量、协调穗粒结构等研究成果,但由于品种、茬口、土壤质地及肥力、自然条件和种植习惯、栽培水平等个性化极强,因此,合理密植仅为相对指标从固始近10年引进推广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实践看,亩基本苗数一般在6-10万之间、有效穗在16-22万,每穗实粒数在130粒左右合理密植原则是:籼型、大穗型、春播田、肥田、自然条件好、栽培水平高的密度可偏稀;反之,因品种、肥力、茬口等,适当增加密度四、科学施肥技术水稻本田施肥主要依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水稻生产需营养量及土壤类型和当地肥料供应状况等综合分析确定水稻吸收的营养元素有40多种,据测定,每生产100 kg稻谷约需氮1.50-1.91 kg、磷0.82-1.12 kg、钾1.83-3.82 kg中晚熟杂交水稻施肥主要有前促施肥法、前促中控后补法、前穏中促后保法和底肥“一道清”法其中,黏土、重壤土可选择底肥“一道清”的全层施肥法,劳动力相对紧张的地方采取前促施肥法,其他土壤类型区有劳动力保证的和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应选择分期分段施肥方法,以更好的协调穗、粒矛盾,使“源”、“库”、“流”都充分发展。
五、稻田灌溉技术水稻是喜水作物,大田生产主要采取明渠明沟地面灌排方式在水稻生产中,以不缺水为前提条件,依据保灌能力而采取对应的灌溉措施一般情况下,移栽时田内保持微水层,返青期田内保持30 mm左右水层,分蘖期田间保持10-30 mm的水层,播种后70天左右开始晒田,拔节至开花阶段保持10-40 mm水层,乳熟和黄熟期间歇活水灌溉,收割前7天左右排水落干在水源紧张的地区,要通过科学调度,保证分蘖期、孕穗和抽穗开花期水稻生长需水供应,其它阶段可根据灌溉能力湿润管理六、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水稻病虫草害伴随水稻一生除采取对应的农业防治措施外,在化学防治方面,针对本地病虫发生种类和田间杂草群落,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为减少防治次数,减少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应在当地植保部门指导下确定防治对象、防治对象田、用药配方和规范作业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