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学生饮食与健康》教案.doc

31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6679444
  • 上传时间:2018-04-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4.50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1 王英丽 《中学生饮食与健康》教案1《《中学生饮食与健康中学生饮食与健康》》教案教案授课教师:王英丽授课教师:王英丽第一节第一节: 营养学基础绪论(营养学基础绪论(1 个课时)个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知道营养的概念及重要性知道营养的概念及重要性 2、、 知道七大营养素知道七大营养素 3、、 了解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知道能量平衡,酸碱平衡等了解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知道能量平衡,酸碱平衡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一:营养一:营养————人体从外界摄取适量有益的物质以谋求养生的过程人体从外界摄取适量有益的物质以谋求养生的过程 (一一) 重要性重要性 1、 促进机体的发育(荷兰人身高:男均 182cm;女均 170 ) 2、 促进智力的发育(大脑发育关键期:妊娠 3 个月~出生后六个月,补脑食品:鸡蛋含胆 碱;大豆;鱼类特别是深海鱼含 DHA 即“脑黄金” ) 3、 减少疾病,促进健康 (二二) 七大营养素七大营养素 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纤维素 (三三) 营养学发展简史营养学发展简史 1、 营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公元前 400 年 2、 17 世纪,建立“消化”的概念 3、 18 世纪,氧化燃烧理论 4、 19 世纪,测定食物中糖、脂肪、蛋白质的含量 5、 20 世纪,1934 年,美国营养学会成立 6、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无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黄帝内经》 (四四) 营养状况评价标准营养状况评价标准 二:能量平衡二:能量平衡 (一)(一) 能量转化能量转化 1 卡=1g 水从 15℃上升到 16℃吸收的热量。

      1 千卡(kcal)≈4.2 千焦(kj),1kj≈0.24kcal 体内氧化(生理卡价) 糖糖 ——﹥CO﹥CO2 2+H+H2 2O+4kcalO+4kcal 脂肪脂肪——﹥CO﹥CO2 2+H+H2 2O O +9kcal+9kcal 蛋白质蛋白质——﹥﹥肌酐肌酐+ +尿素尿素+4kcal+4kcal 米饭(米饭(124kcal/mol124kcal/mol)) 、馒头(、馒头(225kcal/mol225kcal/mol)) 、鸡蛋(、鸡蛋(170kcal/mol170kcal/mol)) 、瘦肉(、瘦肉(189189)) 、、 小白菜(小白菜(1515)) 、黄豆(、黄豆(412412)) 、豆腐(、豆腐(6060)) 、土豆(、土豆(7777)) (二)能量消耗(二)能量消耗 1、基础代谢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所啸傲的能量 =基础代谢率 X 体表面积 X24 小时 ………….(kcal/m2.h) 体表面积的计算: 男性:0.00607X 身高(cm)+0.0127X 体重(kg)—0.0698 女性:0.00586X 身高(cm)+0.0126X 体重(kg)—0.0461 代谢率 19 岁 20 岁 25 岁 男 39.2 38.6 37.5 女 35.5 35.3 35.22011 王英丽 《中学生饮食与健康》教案22、体力活动能:各种劳动和运动所消耗的能量 极轻体力劳动(如静坐着):95 kcal/h 轻体力劳动(如上课) :120 kcal/h 中等体力劳动(做操、运动):170 kcal/h 重体力活 (农业劳动) :270 kcal/h 集中体力劳动(劳力、开山、伐木):370 kcal/h 3、食物特殊动力能:进食后由于新陈代谢增加而额外消耗的能量。

      (1)蛋白质:自身产热的 30%,因此,体温上升时应少吃高蛋白食物; (2)糖:自身产热的 5~6% (3)脂肪:自身产热的 4~5% (4)混合膳食:基础代谢能的 10% 4、 生长发育能:生长发育所消耗的能量每合成 1g 新组织消耗的能量 ((kg)理想体重)理想体重=身高(身高(cm)) —— 105 (1)肥胖症:男性超过理想体重 20%,女性 30% (2)肥胖原因: A、遗传因素:父母一方是,则儿女有 40%几率肥胖 B、内分泌素乱 C、膳食因素 (3)治疗单纯性肥胖的饮食规则 A、控制主食 B、保证蛋白质供应 C、饮水要充足 D、增加运动 E、适当控制脂肪(少吃荤 油、油炸食品)F、多吃蔬菜、水果(冬瓜、黄瓜、魔芋、大蒜)G、把握最佳时机:夏天 (4)消瘦的一般原因 A、食物摄入量不足 B、食物搭配不合理 C、消化吸收不良 D、营养消耗过多 调理的一般原则:1、治疗疾病;2、调整饮食;3、运动适中 (三)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三)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烹饪用油 25g/d肉类(50g~100g/d) ,鱼虾 50g/d、蛋类(20-50g/d)蔬菜(400~500g/d) 、水果 (100~200g/d)主食 300~500g三、酸碱平衡:食物被消化后产物的酸碱性三、酸碱平衡:食物被消化后产物的酸碱性 酸性食品:蛋类、肉类、粮食、坚果中的花生、核桃;李子、梅子;嫩玉米、小扁豆 中性食品:淀粉、油脂 碱性食品:水果、蔬菜、牛奶、蜂蜜、坚果中的杏仁、板栗 保健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即适合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 而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 核酸食品:不是必需的营养素,但可以改善细胞活力,提高机体的调节功能奶类及奶制品,豆 类及豆制品:奶类 100g/d,豆类 50g/d2011 王英丽 《中学生饮食与健康》教案3转基因食品: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食品 第二节: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消化和吸收(2 个课时)个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消化、吸收的概念以及食物吸收的方式及过程、消化吸收过: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消化、吸收的概念以及食物吸收的方式及过程、消化吸收过 程;程; 2 2:通过学习,掌握消化、吸收的基本概念,三大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主要部位及过程通过学习,掌握消化、吸收的基本概念,三大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主要部位及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一、消化与吸收的概念一、消化与吸收的概念 食品在消化道内分解成能被生物体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消化消化作用 的化学反应机制是水解作用食品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循环的 过程称为吸收吸收消化和吸收是二个紧密联系的过程除了水、无机盐、维生素、单糖、氨 基酸和某些脂质以外,其它高分子营养素(多糖、蛋白质、肽和一部分脂质)在被吸收利用 以前,都必须先经消化液(唾液、胃液、胰液和肠液)中各种酶的催化下水解。

      食品的消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靠消化液及其酶的作用,把食品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 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叫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另一种是靠消化道运动如口腔的咀嚼和消化管 的蠕动,把大块食物磨碎,叫物理性消化物理性消化(机械性消化) 二、消化系统组成二、消化系统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和消化腺二部分组成(图 1-1) 1、消化道是一条从口腔到肛门的肌性管道,它既是食品通过的管道,又是食品消化、 吸收的场所根据位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消化道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 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和 肛门,全长 8~10m消化管可以通过蠕动、节律性分节运动、摆动和紧张性收缩等运动方 式混合食物和推进食物 (图 1-2) 2、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胰,肝和小肠腺等这些消化 腺有的就存在于消化道的管壁内,如胃腺、肠腺,其分泌液直接进入消化道内,有的则存 在于消化道外,如唾液腺、胰和肝,它们有专门的腺管将消化液送入消化 三、消化三、消化 食物在人和动物体内的消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口腔内消化; 胃内消化; 小肠消化。

      在这三个阶段中分别由不同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消化消化液中含有许多成分,其 中消化酶是重要的成分参与消化作用的消化液及其酶见表 1—1 (一)口腔消化 口腔的主要消化功能就是通过咀嚼把进入口腔内的大块食物初步磨细切碎并与唾液 混合形成食团,以利于食物的吞咽 (二)胃胃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食物,对食团进行化学性消化和机械性消化而形成食糜,同时也能 调节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速度,从而调节消化吸收的快慢 胃液的消化作用主要有胃液的消化作用主要有: 1、胃酶的作用胃中主要的消化酶是胃蛋白酶,它以酶原的形式存在于腺细胞,分泌 入胃内的酶原并不具有活性,必须经胃酸或已有活性的胃蛋白酶激活后,才具有催化作用2011 王英丽 《中学生饮食与健康》教案42、胃酸的作用胃酸是胃腺壁细胞分泌的盐酸,它为胃蛋白酶的活动提供酸性环境, 并能杀灭或抑制胃内的细菌胃酸还可促进胰液、肠液的分泌,以及有利于钙、铁的吸收 另外,胃液中含有一种粘蛋白叫“内因子” ,能与维生素 B12结合并帮助它吸收 (三)小肠 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胰液是含有碳酸氢钠和各种消化酶的碱性液体食糜先 被这些碱性消化液中和,然后它所含的高分子营养素即受各种消化酶作用而分解。

      胆汁含 有胆酸盐,能乳化脂肪,使其能更好地分散在水中,有利于它的消化和吸收小肠腺分泌 的肠液中也含有多种消化酶,能进一步对食物进行消化分解 (四)大肠 在大肠所分泌的碱性粘稠液中,几乎不含消化酶,但是小肠液中的酶随着食糜一起进 入了大肠,所以在大肠内,食物的消化作用仍在继续进行 四、吸收四、吸收 (一)吸收的方式 小分子物质的吸收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被动吸收,一种是主动吸收 被动吸收被动吸收取决于膜内外被吸收物质的浓度差、物质分子的大小与电荷状态等因素, 这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化学过程,它包括滤过、扩散、易化扩散等作用主动吸收主动吸收作用有高度的选择性,所以各种物质吸收的速度便不相同,以几种己糖为例, 吸收速度依次为: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而戊糖又慢于己糖 (二)吸收的部位 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小肠里进行,小肠粘膜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是维持正常的吸收 机制的必要条件人的小肠长约 4m,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肠粘膜具有环状皱褶并拥有大 量绒毛及微绒毛绒毛为小肠粘膜的微小突出结构,长度为 0.5~1.5mm,密度约 10~40 个/mm2,绒毛上再分布微绒毛,其中分布有微血管、乳糜管(淋巴管)和神经(图 1-3)。

      由 于皱褶与大量绒毛与微绒毛的存在,构成了巨大的吸收面积(总吸收面积达 200~400m2), 加上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约 3~8 小时,这些都是对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一般认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当其到 达回肠时通常均已吸收完毕回肠被认为是吸收机能的储备,但是它能主动吸收胆汁盐和 B 族维生素 大肠虽然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但食糜经过小肠后绝大部分可吸收物质都已被吸收, 剩下的几乎是不可吸收的废物,所以,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大量吸收水分以浓缩肠内腐渣, 形成粪便 (三)物质的吸收途径 物质的吸收通过两条途径进行: 一是通过微血管经过肝门脉系统入肝,再运向身体各部; 一是通过乳糜管吸收,物质由淋巴系统经过胸导管再进入血液 糖、蛋白质(以氨基酸的形式)、水、无机盐,水溶性维生素等约有 90%以上是通过微 血管被吸收的,而脂肪及脂溶性物质则主要通过乳糜管被吸收 (四)影响吸收的因素 影响吸收的因素有被吸收物的理化性质(如分子量大小、溶解度、分子形状和浓度等) 、 小肠的生理机能状态(蠕动、吸收面积、一些特殊的生理和病理状况等)和食物在消化管 中的停留时间。

      2011 王英丽 《中学生饮食与健康》教案5第三节:第三节: 蛋白质(蛋白质(2 个课时)个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氨基酸营养分类、食物蛋白质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