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仪礼》导读.ppt

22页
  • 卖家[上传人]:xh****66
  • 文档编号:55871259
  • 上传时间:2018-10-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8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仪礼》导读,《仪礼》为“三礼”之一,原称《礼》,汉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 今本《仪礼》十七篇,全是上古礼仪的详细记录 《仪礼》是儒家的重要经典 周公作《史记》、《汉书》认为出于孔子 《仪礼》所记载的一套礼仪是孔子周游列国采辑搜访而来并整理成书,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向弟子们讲授且与弟子共同习礼 司马迁时 “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仪礼》在西汉时已有三种本子: 一是郑玄采用的刘向《别录》本,现存《仪礼》即本此 二是戴德本(大戴)戴德所传的次序与刘向不同,但更为合理《礼记·昏义》:“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大戴所传合乎此 三是戴圣本(小戴),其排列顺序杂乱无章 清代学者邵懿辰《礼经通论》曰:“冠昏丧祭射乡朝聘八者,礼之经也冠以明成人,昏以合男女,丧以仁父子,祭以严鬼神,乡饮以合乡里,燕射以成宾主,聘食以睦邦交,朝觐以辨上下下面据戴德本简叙十七篇内容:《士冠礼》:叙男子加冠典礼经过《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 《昏礼》:记叙古代男女在父母的主持下,从“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的全过程。

      冠礼 《士冠礼》:叙男子加冠典礼经过《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 《礼记·冠义》说:“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 戴三种不同的冠,分别为:缁布冠,皮弁,爵弁第一次加缁布冠 缁布冠是用黑麻布制成的冠,与缁布冠相配的礼服是玄端服、黑色大带、赤黑色蔽膝第二次加皮弁 皮弁是用白鹿布拼成皮弁素积,素积者,积素以为裳也,……战伐田猎,此皆服之皮弁,武冠第三次加爵弁 爵弁是用细葛布或丝帛制成的赤中带黑的平顶帽命字,取字之意在于表示对所受父母之名的敬重 取字的方式是伯某父、仲某父、叔某甫、季某甫甫”在古代是男子的通称等,用来表示其具有男性成员的权利 示其成人 是从此将要以成人之礼要求他,使之担负起“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的责任与义务,这样才能“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昏礼 《昏礼》:记叙古代男女在父母的主持下从“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的全过程《昏义》 昏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道程序,下面一一述之: (1)纳采采,即采择纳采礼,男家派媒人向女家提亲,女家同意后,男家备礼至女家求婚。

      求婚的礼物是雁2)问名男家派媒人持雁为礼到女家询问女子的名字,问名的目的是便于男家在家庙中卜问婚姻的吉凶 (3)纳吉:男家获得吉兆后,派媒人持雁为礼告知女家 (4)纳徵:徵即成纳徵又称纳币是男家派使者送给女家的聘礼聘礼有玄纁束帛、俪皮(鹿皮两张),聘礼的厚薄依等级而定纳徵礼类同于今天的订婚 ,(5)请期:男家卜得迎娶吉日,持雁为礼告知女家为表示对女家的尊重,男家不直接告诉女家迎娶吉日,而先请于女家,然后告之,故称请期 (6)亲迎:男亲自到女方家迎娶 其一,同姓不婚,合二姓之好 其二,男女无媒不交 其三,男女无币不相见 其四,重视以“顺从”为核心的妇德 包括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项-----三从四德,《士相见》:记叙贵族间第一次交往的过程(求见与回拜) 《士丧礼》与《既夕》:记载一般贵族从死到埋葬的详细仪节 《士虞礼》:记载一般贵族埋葬其父母后,回家所举行的安魂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为祭礼,记贵族在家庙中祭祀祖先的礼节 《乡饮酒礼》:记载古代基层行政组织定期举行的以敬老为中心的酒会仪式 《乡射礼》:记载古代基层行政组织定期举行的射 箭比赛大会的具体仪节 《燕礼》:记载诸侯及其大臣们举行酒会的礼节,酒会上伴奏和歌唱。

      《大射礼》:记载的是在国君主持下贵族们参加的射箭比赛大会的具体过程《聘礼》:是大臣到别国进行访问时的礼仪(外交典礼) 《公食 大夫礼》:是诸侯招待其大夫的礼仪(君臣之间的典礼) 《觐礼》:诸侯朝拜天子的礼节 《丧服》:记载的是人们对死去的亲属,根据亲疏远近而在丧服和服期上的种种差别 《丧服》排在最后的原因,康有为《伪经考》认为前十六篇为孔子手定,末篇乃子夏所作,与其余体例不合,故附于后丧葬---丧属纩 人将死时叫做“属纩”(《礼记·丧大记》) 复 面向北方为死者招魂,这叫做“复”, 沐浴 《礼记·丧大记》 《晋书·王祥传》记载王祥将死戒其子日:“气绝但洗手足,不须沐浴 敛(殓) 有小敛,有大敛 小敛是给尸体裹上衣衾,越是贵族,衣衾越多 大敛则是把尸体装进棺材饭含 《战国策·赵策》“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 殡 入殓后,停丧待葬叫做“殡” 《论语·乡党》:“朋友死,无所归,归于我殡 《左传·僖公十二年》“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送葬 白衣执绋 绋是拉柩车的绳子执绋的原意是亲友们帮助拉车,后来出殡,在送殡人的行列两旁拉两根带子,是执绋的遗制。

      葬人殉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随葬 生前使用的车马及其他随葬的物品---青铜制的饮食器、兵器、乐器等,玉制、骨制的装饰品及其他物也有“明器” (“冥器”)棺椁 椁是外棺,有三四重 墓而不坟 《礼记·檀弓上》说:“古也墓而不坟殷代和西周的墓都还没有坟堆 封树 松柏梧桐以识坟 合葬 《诗经·王风·大车》说:“死则同穴《礼记·檀弓上》孔子将其父母合葬于防丧服 丧服是居丧的衣服制度由于生者和死者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不同,丧服和居丧的期限也各有不同 丧服分为五个等级----五服五服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仪礼·丧服》 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 丧服上衣叫衰(披在胸前),下衣叫裳衰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做的,衣旁和下边不缝边,所以叫斩衰, 子为父、父为长子都是斩衰(诸侯为天子、臣为君也是斩衰),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除服斩衰外还有丧髻,这叫“髽衰” 斩衰都是三年丧齐衰 次于斩衰,用熟麻布缝边整齐,叫做齐衰分为四等: (甲)齐衰三年,父卒为母、母为长子的丧服; (乙)齐衰一年,用杖(丧礼中所执的)----“杖期”,父在为母、夫为妻的丧服; (丙)齐衰一年,不用杖----“不杖期”,男子为伯叔父母、为兄弟的丧服,已嫁的女子为父母,媳妇为舅姑(公婆)、孙和孙女为祖父母也是不杖期; (丁)齐衰三月,为曾祖父母。

      大功 次于齐衰,用熟麻布,功,指织布的工作 大功九个月男子为出嫁的姊妹和姑母、为堂兄弟和未嫁的堂姊妹都是大功,女子为丈夫的祖父母、伯叔父母、为自己的兄弟也是大功小功 又次于大功,小功服更精细 小功五个月男子为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从祖父(堂伯、堂叔)、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从祖昆弟(再从兄弟)、从父姊妹(堂姊妹)、外祖父母;女子为丈夫的姑母姊妹,为娣妇姒妇也是小功 缌麻 比小功服更精细,丧期是三个月 男子为族曾祖父,族曾祖母,族祖父,族祖母,族父,族母,族兄弟,为外孙(女之子),外甥,婿,妻之父母,舅父等从中可以看到三点:第一,重男轻女 妻为夫居丧三年,夫为妻服丧只有期年明代前,父在,儿为母居丧齐衰而不斩衰 第二,嫡庶的分别庶子为嫡母服丧三年,但嫡子不为庶母服丧,后改为期年丧长子长孙在服丧中很重要承重孙”, “承重曾孙” 第三,血统亲疏的等级以五服以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 古人讲到亲戚关系时,常常用丧服来表示亲疏远近《仪礼》一书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周代贵族冠婚丧祭、饮射朝聘的生活,是考察周代社会思想、风俗、文化的有用材料。

      《仪礼》的一系列礼仪规范对后代制定礼典影响较大,研究古代的礼仪典章制度不能不溯源于《仪礼》 《仪礼》的一些礼仪也深深地渗透在我国人民的婚丧嫁娶等礼俗中习读《仪礼》的参考书: 清人张惠言《三礼图》, 清人凌廷堪的《礼经释例》 清人胡培翚《仪礼正义》,是书集前人研究成果之大成 今人杨宽《古史新探》也可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