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自然辩证法多年考点全汇总.docx
16页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 体系结构答 : 学科性质 :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观, 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是哲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研究对象: 自然界, 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主要内容: 自然观(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科技观 (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方法论 ( 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科技社会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体系结构 : 自然观 , 科技观 , 方法论 , 科学技术与社会2、什么是系统, 系统的本质特征答 :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本质特征: 整体性 : 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P41)开放性 : 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动态性: 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 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层次性 : 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 , 这些要素是有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 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3、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
它表现为系答 : 自然系统的结构是指自然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统内部的组织形式、联系方式或秩序功能指整体所具有的特性和能力自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①结构决定功能对于一个自然系统来说,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结 构的外在表现这种决定关系并不是单值的 , 一种结构可以有多种功能, 一种功能也不是唯一地决定于一种结构②功能对结构的反作用在环境诸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功能变化,反过来会影响结构 , 要求或促使系统的结构相应的发生变化 , 以适应客观环境对功能的新要 求自然系统的结构会影响其功能, 自然系统的功能也会影响其结构, 这种相互联系 , 相互影响表现了自然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4、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①、自然系统决定和支配要素②、自然系统与要素相统一③、系统与要素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5、系统与环境的辩证关系①、环境对系统的作用环境对系统的演化起着一定的诱导甚至支配作用,系统的性质和功能是通过环境显现出来的②、系统对环境的作用系统有其内在的结构和独立性,它可以通过输入和输出对环境产生影响, 系统可将环境要素变成自己的要素, 可以抗拒环境的干扰而保持自身的稳定和发展, 甚至可以通过改变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③、系统与系统的作用事实上环境中有其他系统的存在,系统与环境的作用 往往表现为系统与系统的作用 , 系统与系统有并存关系、依存关系、竞争关系等6、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P61)答 : 自组织是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现在科学研究的诸多成果证实 :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 是自然系统演化的机制概念 : 模式是内部自发产生的 , 而不是由系统外部输入的事实上, 任何新的有序结构模式的形成都是通过自组织实现的自组织是自然系统演化的一般机制A. 系统要从无序走向有序 , 必须保持对外环境的开放性, 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B. “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要无序向有序进化 , 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只有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C. 非线性机制是系统进化的内在根据——只有非线性机制才能使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相互维系形成有机整体 , 导致系 统失稳、旧结构瓦解、新的有序结构得以产生D. 随机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随机涨落是非平衡系统失稳的“导火线” , 是非平衡有序结构的“胚芽”, 是非平衡系统进化的“驱动力”普利高津说:“在非平衡过程中……涨落决定全 局的结果” , “通过涨落达到有序”。
这就是所谓“生序原理” ( 涨落 : 扰动就会 是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宏观状态的微小偏离, 这种微小的偏离就称为涨 落 )意义 : 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认识 , 我们可以分析现在的各个国家甚至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对自组织理论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 , 还可以将得到的实际经验应用到社会中去 , 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7、生态学的三大规律( 论述题 )答 :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其特征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外部之间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由此推动的物质的循环, 其三大规律是闭路循环规律、反馈调控规律、系统和谐规律⑴闭路循环规律 :a. 生态系统的物质运动是周而复始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 , 物质从物理环 境中开始 , 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又回到物理环境, 完成一个由简单无机物到各种高能有机化合物 , 最终又还原为简单无机物的生态循环b. 在生态系统的闭路循环过程中 , 在物质循环的基础上便产生了能量的流动,即能量流它是推动生物圈和各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动力 , 是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能量流是单向的物质流与能量流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 共同推进生态系统的发展 ,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同时运行的。
物质作为能量的运载体, 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源动力c. 生态系统的闭路循环规律除了体现在生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外, 还表现在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 即信息流信息流是双向的循环总之 , 宏生态与微生物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复合, 使生态系统显现为闭路循环的不断转化和无限过程闭路循环规律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运动过程, 反馈调控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 , 系统和谐规律显现了生态系统的本然性态⑵反馈调控规律①调控 , 即调节与控制 , 具体到生态系统, 就是指生物系统的内在调节和环境系统的外在控制作用 a. 生物系统的内在调节是指生物系统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以适应环境改变的作用 , 而这一过程, 实际上也改变了环境, 使之与生物变化相协调 ;b. 环境系统的外在控制是指环境条件对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制约作用②反馈是指把系统的输出结果返送到输入端, 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进行校正以达到目标要求的过程, 简言之 , 就是控制效果的回报③反馈调控的层次性:a. 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调节b. 异种生物之间的数量调节 c.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调节 d. 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
反馈调控的目的性、复杂性、对人类自身行为反馈调控的启示反馈调控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 它使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结构不断趋向系统的目的 , 达到生态平衡⑶系统和谐规律 : 循环再生过程和反馈调控机制昭示了生态系统的内在和谐性生态系统的和谐状态主要体现在恰当的要素比例、稳定的层次结构、和美的外在形式、绵延的生机活力、精致的系统耦合等方面三大规律在“过程—机制—性态”的辉映中系统地反映了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这些规律理当成为人们制定行为规范和进行社会实践的依据8、人与自然的和谐(P81)答 : 相应地 , 要想保持生态系统的这种和谐统一的局面, 离不开对生态三大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实践它指引我们走出人类中心注意的偏狭, 树立一种生态的伦理价值观, 消除生态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冲突, 实现两者的统一, 最终实现人与: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义:(1) 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2)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条件:(1) 确立辩证的自然整体观;(2) 掌握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 ;(3) 注重提高人的道德水平;(4) 调整社会关系 , 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9、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人工自然 : 人工自然是指利用自然物和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而改造、创造出天然自然原本没有的物质存在, 如城市、村镇、金字塔、长城、三峡大坝等天然自然:指人确认其客观存在而迄今尚未被认识的自然界人化自然: 指被有所认识尚无力进行改造的自然界系统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 概括和总结自然界系统的存在和演化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自然系统是存在和演化的统一, 因此系统自然观内在地包含着系统存在观和演化观两个有机关联的层面其中 , 自然界的物质性是整个自然辩证法学科的逻辑起点 , 系统性是自然界存在方式的反映, 层次性是自然系统所固有的层层相包关系的逻辑开展作用 :(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论 ;(2)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3)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4)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人工自然观: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 概括和总结了人工自然界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作用 :(1) 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2) 实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和价值论的统一 ;(3) 有助于实现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的统一。
生态自然观: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 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作用 :(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 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 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第一 , 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 ,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 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 , 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 : 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第三 , 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 : 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 , 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 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 , 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10、归纳与演绎的关系问题答 : 归纳方法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演绎方法是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或特殊事物及其论证的方法归纳和演绎总是相互联系 , 相互渗透 ,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归纳是演绎的基础 , 演绎是归纳的指导归纳出来的结论可以成为演绎的前提, 而演绎的结论往往又是归纳的指导思想恩格斯曾说过: “归纳和演绎, 正如综合和分析一样, 必然是属于一个整体的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 应当设法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去, 但是只有记住他们是属于一个整体,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 才能做到这一点13、绿色设计方法1) 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 (P205)a) 设计理念不同 : 绿色设计主张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传统设计以产品能否实现经济价值作为评价设计成败的标志b) 设计目的不同 : 传统设计是“为需求而设计” ; 绿色设计是“为需求和环境设计”。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