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朱淑真词的生命体验初探.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1617368
  • 上传时间:2018-08-1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5.4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朱淑真词生命体验初探朱淑真,字号幽栖居士,南宋浙江钱塘人,她与李清照并称“隽才”生于 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为官,家境比较优裕,淑真从小过着富贵人家的生活, 且受父母和家庭良好的文学艺术熏陶她自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尤工 诗词, 可以称得上“才女”,她的才情是千古超绝的,《诸山堂词话》卷二说:“朱 淑真才色冠一时” [1] 她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可以与李清照相媲美的女词 人,在我国的女性文学作家中, 她是卓特而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她留于世的那一 卷《断肠集》 ,独有千古,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陈廷焯称赞说:“妇人能词 者,代有其人,未有如易安之空绝前后者朱淑真词风致之佳作,情词之妙,真 不亚于易安[2] 然而,不幸的是这样一位聪慧浪漫的女词人却迫于父母之命嫁 为俗吏之妻, 从此,她的生活毫无生机, 庸俗的丈夫及其不定的求仕生活使女词 人终于忍无可忍 [3] ,回家独居,最终抑郁而终,其诗词为父母焚毁魏仲恭有 文曰: “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 ,, 一生抑郁不得志 ,, 竟无知音, 悒悒抱恨而终[3] 孤苦凄清的独居为女词人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灵感所以,有 人说,如果朱淑真不是嫁给一个俗吏,那么文学史上可能不会有《断肠诗词》的 出现,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一、悠闲、安逸的婚前生活 (一)爽朗、率真的轻愁少女 朱淑真的生活明显可分为婚前和婚后两个阶段,少年时期的朱淑真,生活 优裕闲适,以游园赏花,赋词弄琴为乐,性格开朗活泼多情敏感的她随着日月 的更迭,女性生活狭窄空间的拘限,产生了少女的轻愁又由于爱情的到来,生 活甜蜜而略带伤感 她写出了一首首展示这一时期真实心灵的词作在她的词作 里,洒脱开朗、自由欢乐的少女是如此地无拘无束 爱情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封建社会中, 女性毫无地位又不被允许发挥自己的才能,爱情自然成为她们全 部的希望和寄托 朱淑真用她的笔记下了她快乐、闲适的少女生活, 鲜明地表现 出朱淑真的爽朗、率真,同时细细品味又能深刻地体会出少女的多愁善感 朱淑真《璇玑图记》云:“初,家君宦游浙西,好拾清玩,凡可人意者,虽 重购不惜也一日家君宴郡倅衙,偶于壁间见是图,偿其值,得归遗予据此 推知朱淑真出生于书香门第, 其父不但自己雅兴十足, 还注重培养女儿的性情学 养其家境也殷实,有东园、西园、西楼、水阁、桂堂、依绿亭诸胜在丰富的 物资条件和良好的精神氛围中,朱淑真果真集天地之灵秀, 风流蕴藉, 诗词书画 琴无一不工正是这种宦官家庭庭院式的生活隔绝了她与社会、大自然的联系, 使得朱淑真的生存空间非常狭隘,仅仅局限于闺阁之中, 但朱淑真并没有囿于这 种狭隘之中,她在作品中多次勾勒的自我形象都散发着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柔多情 的气息。

      她的《浣溪沙·清明》就是她这一气息的鲜明的写照,其词曰:春巷夭 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 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词中女子深锁闺中,如此“春巷夭桃” 、 “风和烟暖”这 美好的春光却只能独自一个人欣赏, 而正从这些美好的春光中我们可以窥见女词 人悠闲安逸的一面 可这美好的春光在词人心里却怎么也不能落得舒坦,因为这 春光乍现忽又退去,转眼是清明庭院深深深几许,寂寞心事无处躲可见词中 展示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女春日深闺独处的寂寞无聊,并微微透露出芳心无所依 托的苦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 ” “桃之夭夭,烁 烁其华” ,朱淑真望到的景便是她心中的情春日景色怡人,词人为什么会“闷”“恼”呢 ?少女时期那不甚分明又令人迷茫的春情,使得别有几分韵味在词中 (二)大胆、叛逆娇羞少女 同样出于朱淑真早期词作的 《清平乐· 夏日游湖》 却是在那种不甚分明的 情感之上的升华在如此宽松环境下长大的朱淑真绝不满于那种安逸悠闲的生 活,这样的生活只会让她更加苦恼, 多情而敏感的朱淑真对未来有着许多美好的 向往与憧憬, 她通过诗词来表现她内心躁动的情感,大胆而真率地描绘出心中理 想的爱情。

      其词曰: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上片写与情人游 湖,被黄梅细雨所留的情事一个“恼”字透露出词人的羞怯与喜悦,蒙蒙的烟 雨不仅为约会制造了浪漫的气氛,也为温柔的缠绵制造了借口 就在这温情的小 雨中,两双滚烫的手终于握在了一起下片则更加大胆, 平日里温顺的小姐不见 了,她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激情,一头扑到了情人的怀中 可见朱淑真在感情上 真比帝王还要大胆, 情到深处时, 她竟然连旁人异样的目光都不予理会,做出了 令人惊世骇俗的“和衣睡倒人怀”之举这首词“以轻灵婉丽之笔写艳情,多情 而不娇媚,将一个初坠爱河的少女那种天真娇羞,放纵的情态刻画得活灵活现, 细腻传神[3] 女词人从生活出发, 以女性的独特视野, 揭示相亲相爱恋人的真 实情感世界,大胆而真率地表现了她内心的情感她那种“和衣睡倒人怀”之举 在当时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社会,在理学影响甚浓的宋朝, 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式 的反叛 朱淑真是在向传统的道德规范举起反抗的旗帜,表现了强烈的叛逆意识, 对于恋爱生活的描写坦率大胆,语言又极泼辣、通俗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史上,儒家所谓的“男尊女卑”、 “三从四德”等伦理纲常 一直是束缚女性思想的枷锁, 压制着女性人性的自由发展。

      到宋代随着理学的兴 起与昌盛,女人的地位逐渐被男人驱赶到了“女儿不入谱”的地位,在这种礼教 森严的社会, 生长于书香门第, 仕宦之家的朱淑真, 却把她塑造的开朗活泼的少 女形象诉诸于读者, 她用充满青春活力的笔触大胆地描写了少女的欢乐、青春的 情怀和对理想爱情的憧憬然而在这位少女的身上,我们已慢慢感到一种愁思, 而这种愁思也将随着少女时代的流逝而延伸向女词人今后的生活 二、愁苦、孤寂的婚后生活 (一) . 忧愁悲苦的伤情思妇 朱淑真婚前是个大家闺秀,过着闲适、安逸的生活她早期词作并不多, 但在她少量的词作中都体现出了这种闲适、安逸的生活, 从那些细腻的词句中我 们可以体会出她的闲适、 她的爽朗以及那种淡淡的愁思,甚至还可以看出她那种 一般女性所没有的叛逆心理,这从她的《清平乐﹒夏日游湖》一词中可见一斑 而婚后的朱淑真却过着不幸的生活, 她受父母之命嫁给一位与自己志趣不投的男 人,而且丈夫常年在外,与朱淑真聚少离多,渐渐的夫妻之间的感情也疏远了, 直至最后朱淑真的离家以及不愿忍受社会的恶意诽谤和攻击而愤然赴死,这完全 有悖于她所追求的美好的爱情生活这样独特的生活体验, 使其将满腹的哀怨都 汇于笔尖,悲愁以至断肠。

      她内心时时感到无比的忧愁、悲苦以及伤感、孤寂, 在她的《断肠词集》中处处体现出了她的这种独特的生命体验 如她的《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 天不管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此词是朱淑真嫁给其丈夫后所写的一首词,此时词人虽嫁为人妻, 但她深感 自己“所嫁非偶” [3] ,丈夫汪纲常年在外仕宦,而且两人志趣不投,这样的生 活完全与朱淑真婚前所期盼的美好理想相悖她无处诉说自己的愁情, 只能将种种苦情融入词中这首词便很好的表现了女词人无限的愁苦词一开端便悲呼“春 已半” ,明是写春光已过去一半,实则是哀叹自己的青春年华无可挽回地逝去 了,但从词意和作者婚姻不幸来看,是有情人未结连理,备感精神孤独苦闷,是 惜春伤怀,感慨年华流逝把十二阑干都倚个遍,足见其愁之深了,“倚遍”二 字,不但说明她留恋之久, 而且通过这一动作表现出她寂苦难耐、焦烦不安的心 情她因无法排遣愁绪,只得发出“愁来天不管”的怨恨下片头两句于丽景 中蕴含无限悲情,大好春光,风和日暖,本应为人享受,可是自己因孤寂忧伤而 无心赏玩,只能白白送给了莺燕,而且情非所愿,这是何等残酷的事啊。

      明写春 光莺燕,暗示它成双成对, 实则反衬自己身单影只, 也不能和自己理想的佳偶比 翼齐飞,人不如鸟,委婉曲折地表现孤栖之情,含蓄而深邃末两句进一步再现 作者的情思,落花不扫,垂帘懒卷,表现出她的无情无绪,隐曲地透露了她愁怨 的根源,她所思念的人在漫天芳草的远方, 相思而又不得相聚, 故为之“断肠” , 言有尽而意无穷, 读来情思缱绻, 荡气回肠,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一个凝眸远方, 忧伤不能自已的思妇形象 与其说这首词是抒写婚后思念意中人的痛苦,还不如 说是对理想爱情化身的一种苦苦追求朱淑真可谓将其思念意中人而不得与“所 嫁非偶”的无限愁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愁苦之情在朱淑真后期词中处 处可见,将其婚后不幸的生活体验和由此而产生的满腹的哀怨都汇于笔尖,悲愁 以至断肠,如“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 ( 《生查子》) ;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 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 《眼儿媚》) ; “愁闷一番新,双蛾 只旧颦” ( 《菩萨蛮秋》) ;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 《蝶恋花·送春》) ; “千钟尚 欲偕春醉, 幸有荼蘼与海棠”( 《鹧鸪天》) ,这些词句都体现了词人内心的无比苦 闷和天地无告的悲愁。

      那发自肺腑的愁苦, 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是无法感受得到的可以想见, 这 样凝聚着血和泪的词句, 是最能打动人心也是最具有震撼性力量的况周颐的《蕙 风词话》有言:“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从朱淑真的词中,我们 可以体会到词人的孤独感及怨嗟情绪是以排山倒海之势倾卷的,叹己、悲己进而 伤己的层层侵袭,压得她唯有借手中的笔来抒发一种错位的情感——被迫放弃心 中所爱而嫁给一个志趣悖离的人,情感与现实的强烈反差, 将其敏感的心灵和如 火的激情全部投放于自身,将“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幽怨推到最高点,因此 也得到了“有奇男子也不如” 的李清照也难以捉摸的一种韵味,彻底地为人们勾 勒出一个细腻而深微的女性心灵空间[4] (二) .孤独寂寞的苦情弃妇 邓红梅教授经过考证认为, 由于朱淑真的丈夫汪纲纳妾另娶,对爱情的纯洁 性要求甚高的朱淑真, 不惜玉石俱焚, 与丈夫决裂, 回到了娘家 [5] 朱惟公《朱 淑真断肠诗词·序》中也有这样的猜测: “旧云‘下嫁市井庸夫’ ,说殊悠谬,不 足信以意揣之,其夫殆一俗吏,或恒宦于外,淑真未必皆从,容有窦涛阳台之 事,未可知也丈夫婚后的另觅新欢给本来就不美满的婚姻以重重的一棒,这 无疑是雪上加霜,她无法忍受这种不纯洁的婚姻或者说是根本就没有爱情的婚 姻,她只能选择放弃,选择逃离。

      而在当时封建礼教甚严的社会下,对于一个女 子而言做出这样的选择需要何等的勇气与魄力!此时的朱淑真表现出的不仅仅是 一种愁苦,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诉说的寂寞与孤独 朱淑真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她的《减字木兰花·春怨》便是她孤独生活的 真实写照: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此情谁 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这首词正是她离开丈夫, 回到娘家之后时所作, 被弃之后的孤独生活正是她 词中所表现的内容, 并将那无限的愁苦都融入进词中在这首词中, 词人将深闺 愁妇的孤独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五个“独”字的连用,展现出悲伤若狂的 孤独女子的形象,愁云密布,又无处排遣,无人可诉她只有独自负担如此孤独 与愁恨,独自行走于天地之间 而这种孤独之感更是如影随形地伴随她的“断肠” 生涯,遥遥无期行、坐、唱、酬、卧”概括了女词人一整天的生活过程,强 烈地表现了词人那种茕独无依的生活遭遇和迷离恍惚的愁苦之情伫立伤神”, 正是她在春机勃发的环境中黯然销魂的自我写照,“无奈轻寒着摸人”词人侧重 写“寒” ,又极力反复渲染她“着摸人” 这是因为词人思及自己在婚姻上从来没 有得到过人间的丝毫温暖, 尽管春天早已来临, 但她只能感到气温的寒冷、 现实 的冷酷,这正是词人心境的“凄凉”反映。

      词人怨春,是因为无心赏玩春色,而 春光又明媚,春色又宜人,触目伤情,只能引起她更多的痛苦回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