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r-Ag-WO3薄膜的柔性反射式电致变色器件.docx
11页基于Cr/Ag/WO3薄膜的柔性反射式电致变色器件 闫靖宇,吕 营,李晟泽,刘 彬,李 盼,邢开笑,刘星元(1.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33;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1 引 言智能响应型光学材料是一类能够在光、电、热、磁、溶剂等外界刺激下发生光学性能(透过率、反射率、吸收率等)改变的材料,因其可将外界微弱的刺激转化为可视化的光学信号,在动态显示、光学防伪、信息加密与存储、可视传感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1-6]电致变色材料是一类具有优异电光响应性能的智能材料,其光学性质可以在较低的外加电压(一般电致变色器件按照工作模式可分为反射式、透射式及反透射双模式与透射式器件相比,反射式器件具有双光程或多光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有助于增加光吸收实现更高的光学对比度,在显示、建筑幕墙等领域应用潜力更大目前,已经有多种方法实现反射式电致变色Kwon等将微孔TiO2反射涂层引入到传统铟锡氧化物(ITO)电极和电致变色层之间,实现了较高对比度的黑白反射态,其白态及黑态反射率分别为58.5%和4.7%[23]但ITO 电极质地较脆、柔性差,限制了柔性电致变色器件的发展[24-26]。
王振等采用金属W 作为反射和集流体双功能电极,利用反射电极和WO3电致变色层界面的强烈干涉效应,成功实现了多彩反射式电致变色器件,其初始态及着色态的反射率约为45%和10%[21]金属反射电极可室温制备、与衬底兼容性好,这为构筑柔性反射式电致变色器件提供了良好基础但多数反射率高的金属电极如Cu、Al 等电化学稳定性较差如何实现高对比度、循环稳定性优异的柔性反射式电致变色器件是电致变色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关键所在本文设计制备了Cr/Ag/WO3(CAW)结构反射式电致变色复合薄膜其中,Ag 作为导电和反射一体化电极,经典阴极电致变色材料WO3作为电致变色层,Cr 作为缓冲层增强电极与衬底的结合力,提升薄膜的稳定性研究发现,通过调节Ag和WO3的厚度,CAW 薄膜可兼具优异的导电性和高反射率的银白色反射颜色,且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成功实现了快速、宽范围、大幅度、非线性的反射颜色动态、可逆调控Cr 层的引入也大大提升了电致变色电极的循环稳定性该电极结构简单、可室温制备,且与刚性及柔性衬底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在新型显示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2 实 验2.1 预处理在制备薄膜之前,先对基底进行清洗。
我们一共使用了三种基底,分别是K9 玻璃片、PET 和PET/ITO,其 中K9 玻 璃 片 的 尺 寸 为18 mm × 18 mm,PET 和PET/ITO 切剪成5 cm × 5 cm,以上基底的清洗步骤一致依次分别使用丙酮、专业导电玻璃清洗剂(GL850)、乙醇∶乙醚为1∶1 的混合溶液和去离子水对玻璃片进行超声清洗,然后放置在真空干燥箱中50 ℃烘干备用液体电解质的配制方法:称取一定质量的高氯酸锂(LiClO4)在120 ℃的真空干燥箱中烘干12 h,取出与一定体积的碳酸丙烯酯(PC)混合,配制出浓度为1 mol·L-1的LiClO4@PC 电解质溶液凝胶电解质的配制方法:将3.5 g 的PMMA(MW:110 000)和10 g PC 混合在一 个100 mL 的烧瓶中,置于70 ℃的烘箱中加热溶胀17 h,使高分子透明材料良好地溶胀在高分子溶胀剂中,然后再在该凝胶中加入1.5 g LiClO4与6 g 乙腈的混合溶液最后将上述凝胶在80 ℃条件下加热搅拌3~4 h,形成透明凝胶状电解质2.2 样品制备将模具和靶材固定在电子束真空镀膜腔体中当真空度低于3.0 × 10-3Pa 时开始蒸镀Cr 层和Ag 层,衬底温度为室温,Cr 和Ag 的沉积速率分别 为0.08~0.12 nm·s-1和0.7~1.0 nm·s-1。
将 衬底温度升高为80 ℃、腔内充氧量为27 mL/min 时开始蒸镀WO3,蒸镀速率为0.3~0.4 nm·s-1采用晶振片对CAW 薄膜厚度进行实时监控,制备的Cr/Ag/WO3薄膜的厚度为45/200/200 nm2.3 性能测试电化学测试三电极分别以CAW 薄膜为工作电极、Ag/AgCl(3.5 M KCl)电极为参比电极、一块8 mm × 30 mm 的Pt 片为对 电 极使用上海 辰 华CHI 920 电化学工作站和海洋光学QE Pro 光谱仪共同完成原位光学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其中测试的反射率为相对反射率,校准样品为标准铝镜(STAN-SSH)采用Shimadzu SPM 9700 原子力显微镜测试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粗糙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 射线光谱仪集成设备(SEM-EDX,Hitachi S4800)表征薄膜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使用JANDEL RM300 四探针测试仪测试薄膜的面电阻仿真所需材料的光学常数来自于网络共享数据库https://refractiveindex.info3 结果与讨论CAW 薄膜采用电子束热蒸发的方法制备图1(a)、(c)为玻璃衬底上CAW 薄膜的截面和表面SEM 照片,能够清晰地看出CAW 薄膜各层厚度均匀,层间界面连续清晰、接触良好、无开裂等现象。
CAW 薄膜各层厚度为45/200/200 nmCAW 薄膜表面呈细小的颗粒状,堆积较为密致连续、没有大颗粒聚集和裂隙,这与AFM 表面形貌的测试结果相一致(图1(b)、(d))CAW 薄膜的表面形貌均匀平整,没有明显的突起和凹陷,表面均方根粗糙度为6.0 nm图2(a)是模拟及测试的CAW 薄膜的反射光谱,WO3的厚度固定为200 nm可以看出当Cr 层和Ag 层的厚度分别为5 nm 和50 nm 时,电极反射率平均值为93%随着Cr 层厚度的增加,CAW薄膜的反射率提高由于Cr 具有较大的消光系数,当Cr 层厚度为60 nm 时,CAW 薄膜的反 射率降低Ag 层厚度对反射率影响较大,反射率随着Ag 厚度增加而提高其中,Cr 和Ag 层厚度分别为45 nm 和200 nm 时,CAW 薄 膜 在 可 见 光 区(380~780 nm)的平均反射率达到96.8%若继续增加Ag 的厚度,反射率保持不变基于以上仿真结果,我们在实验中制备了各层厚度为45/200/200 nm 的CAW 薄膜,其在可见光区的平均反射率为89.1%,反射峰位于494 nm 处,反射率为94.6%图2 (a)模拟及测试的CAW 薄膜的反射光谱;(b)CAW 薄膜的EDX 谱;(c)CAW 薄膜的XPS 能谱;(d)W4f 的高分辨XPS谱。
Fig.2 (a)Reflection spectra of simulated and tested CAW films. (b)EDX spectra of CAW films. (c)XPS spectra of CAW films.(d)High-resolution XPS spectra of W4f.CAW 薄膜的化学元素组成用EDX 和XPS 表征在EDX 能谱中(图2(b)),我们观察到明显的元素W、O、Ag 和Cr 的特征峰,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元素峰从图2(c)的XPS 全谱可以看出,CAW 薄膜表面存在的元素有W、O、吸附C 和微量的Ag,其中Ag 可能是由于Ag 离子迁移至样品表面所致图4(d)为W4f 的高分辨XPS 能谱,可以看到两个分裂峰,分别对应W4f5/2和W4f7/2自旋轨道分裂峰分峰拟合发现样品中的W 元素存在两种不同价态,其中结合能位于37.3 eV 和35.1 eV 处的峰对应的是W6+,而较低结合能36.9 eV 和34.8 eV 处对应着W5+,与文献报道相符[27]通过计算拟合峰的面积比,得到W 和O 的比例为1∶2.9以上表征结果说明我们成功制备了CAW 薄膜,且电致变色层为含有氧空位的非化学计量比的氧化钨,这有助于提升其电致变色性能[28]。
传统透明电极(如ITO、FTO 等)上WO3的电致变色通常仅能实现透射颜色明度的线性调节,颜色色调的调节比较有限而我们设计的CAW电极展现出大幅度、宽范围的颜色调控能力如图3(a)所示,-0.1 V 的微小电压驱动便可使CAW薄膜发生着色,这与其电子结构变化引起的吸收系数增加有关随着驱动电压的不断增大,薄膜的反射率逐渐降低并伴随着反射峰的蓝移当电位为-0.8 V 时,最大反射峰的移动达42 nm(从482 nm 变化至440 nm),说明CAW 具有宽范围的颜色调节能力此外,其最大反射对比度高至83.0%(564 nm),可见光平均对比度为74.4%[23]图3(b)为CAW 薄膜在不同驱动电压下的CIE 1976 色度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出通过调控驱动电压,CAW 薄膜实现了非线性、宽范围、大幅度的动态颜色调控,且具有明显的三段颜色调节区其中,电压在0~-0.3 V 范围内时,颜色呈线性变化,且不断靠近色度图边缘说明此时薄膜的色调变化不大,电压的主要作用是精细地调节颜色饱和度,它随着电压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这与反射率变化相一致,在该电位区间,反射峰几乎不变(图3(a))当驱动电压从-0.3 V 继续增加到-0.7 V时,薄膜反射颜色呈现急剧的从蓝色到紫色的非线性变化且颜色饱和度继续增加。
当电压增大至-0.8 V 时,样品的反射对比度继续增大,主要表现为对蓝光的反射峰,因此颜色变为深蓝色图3(c)为CAW 薄膜在电位为± 0.8 V、时间为20 s 下的计时电流曲线,曲线的积分面积代表不同电压下薄膜内部嵌入和脱出的电荷量我们以电荷量变化最大电容量的90%所需要的时间估算CAW的响应时间,得出CAW 薄膜的着色和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9.3 s 和2.0 s[29-30]图3(d)是CAW 薄膜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薄膜电极的阻抗通常由高频区的弧线和低频区的直线组成,分别代表薄膜电极的电子转移过程和离子扩散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极的交流阻抗谱中只出现了低频区的直线,说明CAW 薄膜具有极低的电子转移电阻,这可能与Ag 层优异的导电性有关四探针测试表明该CAW 薄膜的面电阻仅为1.2 Ω/□,明显低于传统ITO 电极(~10 Ω/□),低电阻对提升电子转移速率大有裨益图3 (a)CAW 薄膜在不同电位(持续时间20 s)下的反射光谱及其在日光灯下的照片;(b)不同电位下反射颜色对应的CIE 1976 色度图;(c)CAW 薄膜在电位为 ± 0.8 V、时间为20 s 下的计时电流和电量曲线;(d)CAW 薄膜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Fig.3 (a)Reflection spectra and corresponding digital photos of CAW films at different potentials with each potential lasting for 20 s. (b)CIE coordinates corresponding to reflection colors at different potentials. (c)Chronoamperometric curves of CAW film at the potential of ± 0.8 V for 20 s. (d)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of CAW film.为了深入研究CAW 薄膜中的离子扩散动力学,我们测试了不同扫描速度下的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 CV)曲线如图4(a)所示,CAW薄膜的起始还原电位大约在-0.1 V,当阴极电位低于-0.1 V 时,薄膜开始着色,且随着阴极电位不断变负,阴极电流显著提升,薄膜颜色迅速加深施加反向电压,薄膜的颜色。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