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学习过程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研究-以山东大学泰山学堂为例.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09645062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1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于学习过程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研究以山东大学泰山学堂为例   (二)核心要素:教师   本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察“教师”这一要素,分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情况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学堂整体的生师互动水平显著高于同学科非学堂(p<0.01,effect size>0.3)进一步分析发现,学堂的优势在于学生与教师的学术性互动,即与学业相关的互动学堂学生在“师生课外讨论学习”和“课外与老师一起做研究”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该校同学科非学堂学生(p<0.001,effect size>0.5)这源于学堂独特的教育模式:(1)实行导师制,采取小班授课,保证学生和教师有充分的机会进行接触和互动2)注重研讨式教学,学生在课上和课下都能与教师就学习中的观点和问题进行积极的探讨3)强调研究性学习(对教师而言是研究性教学),寓教于研教师将研究过程融合到教学过程中,把将研究成果化为教学成果,学生通过参与研究获取知识、更新知识[5]   在学生与教师、与班主任/员的社会性互动上,学堂学生的得分与其他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如:与任课教师、班主任/员讨论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讨论职业发展规划等。

      由此可见,相比社会性互动,学堂的生师互动侧重学术性互动   (三)核心要素:学生   本研究对学生的分析集中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在校期间的教育收获     1.课程学习行为   对课程学习行为的分析表明,学堂学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课堂主动性高学堂学生课堂表现更活跃,更加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更常主动提问、积极回答问题、做口头报告这也说明学堂在课程设计上强调学生的互动与参与,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进行提问和发言2)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堂学生课前未完成作业的情况显著少于其他学生3)课外讨论较不活跃学堂学生在课后和同学讨论作业的得分低于同学科非学堂学生,使用媒体讨论作业的频率也显著低于其他学生4)学堂学生平均每周课外用于学习的时间(包括复习、预习等)比其他学生多1.2小时,但是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少1.8小时,在兼职打工和健身锻炼上投入的时间也少于其他学生   2.课程外的拓展性学习   根据拓展性学习行为的内容,可将其分为三大类:学业导向的拓展性学习行为(如社会实践、参与课题和竞赛)、就业导向的拓展性学习行为(如报考证书)、社会导向的拓展性学习行为(如集体活动、志愿服务、参与社团)调查数据显示:(1)学堂学生在学业导向的拓展性活动上表现突出。

      除了前文提到的“课外与教师一起做研究”,学堂学生在“听各类讲座报告”上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其他学生(p<0.01,effect size>0.3)除了校内各类讲座,山大自2011年起专门为学堂学生开设“名家讲坛”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讲学,丰富了学生可获取的讲座资源2)在就业导向的拓展性学习行为上,学堂学生的表现并不突出,比如“报考各类证书”一题的得分显著低于同学科非学堂学生(p<0.01,effect size>0.3)这与学堂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关——不以学生的就业为培养目的,旨在培养学术科研人才,因此学生就业导向相对较弱3)在社会导向的拓展性活动上,学堂学生的表现不如其他学生调查显示,在学堂中仅有40%的学生参加过实践调查、24%的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60%的学生参与了学习团体;而在其他学生中,参加过这三项活动的比例分别是80%、71%和76%,显著高于学堂学生   3.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   在教育收获上,学堂学生认为自己在“批判性思维”上的进步显著高于同学科非学堂学生的自我评价(p<0.05,effect size>0.2),这与学堂推行研究性学习密不可分,也呼应了“课程认知目标”中对“分析”和“判断”两层目标的强调。

        在其他方面,学堂学生与其他学生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包括:知识涉猎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效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四)核心要素: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分为主观的个体心理环境和客观的外部社会环境,在本调查中对应的指标是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特征和校园环境支持度   1.学习心理/状况特征   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特征包括专业兴趣、学业成就期望、学习动力、学习乐趣及学习意义感调查数据显示,学堂学生与其他学生在学习动力上的总体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选择学习动力“很强”的学生在学堂中占21.6%,而在其他学生中仅占0.6%两类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也各有侧重,学堂学生在“探索事物和知识的兴趣”的动力来源上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生,在“就业升学”方面显著低于其他学生,详见表3      在学习过程中,88.2%的学堂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会想尽办法克服”,73.4%的学堂学生感到“自己专心致志学习时内心充满快乐”但是,仅有24.4%的学堂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意义感,其余75.6%的学生均在不同程度上同意“很多时候我不知道所学的东西对我而言到底有什么意义”,这确实应当引起学堂教师和管理者的注意。

        在专业兴趣上,学堂学生显著高于其他学生(p<0.001,effect size=0.5),超过一半的学堂学生表示对自己所学专业“非常有兴趣”同时,学堂学生更加认同所学专业能够“帮助自己过上满意的生活”(p<0.05,effect size>0.2)   在学业成就期望上,学堂学生的首选是出国攻读硕士或博士,其比例高达61.2%,其次是国内攻读博士,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个人未来学业的期望与学堂培养“大科学家、大学问家”的目标一致但也需注意到,有14.2%的学堂学生表示从未想过未来的学业规划,“走一步算一步”,其比例远高于同学科非学堂学生选择该项的人数这说明部分学堂学生尚未明确自己未来的道路,需要更为细致的指导,以明确个人发展方向   2.校园环境支持度   如前所述,学校为学堂学生提供了诸多配套资源,如配备优质师资、开设个性化课程等但调查结果显示,学堂学生在校园环境支持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该校平均水平(p<0.01,effect size>0.3),说明学生并未感受到来自校园环境的有力支持,详见表4     学校对学堂进行了多方面的投入,但是学生却未能在学业和生活上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这说明教育资源的投入无法直接转化为学生能感知和接受到的指导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要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教师的用心教学方能发挥作用,而在学生的人际关系、集体生活方面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五、讨论  本文使用“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数据,以山东大学泰山学堂作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围绕学习过程中的四大核心要素——课程、教师、学生、学习环境,综合考察了该培养模式下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上的特点   1.作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实施基地之一,泰山学堂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归纳出学堂各核心要素的特点并提出相应建议   (1)课程在课程认知目标上,学堂的课程体系仍需进行更科学、更合理地建构,随着年级增长,应逐渐弱化对“记忆”的强调,而循序渐进地加强对“分析”、“综合”、“判断”、“应用”四层高阶认知目标的设计在课程要求严格程度上,学堂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提高了课程的强度和难度,加强了学生课程学习的挑战度   (2)教师学堂通过实行导师制、推行研究性教学与学习,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讨论学习问题,并在课外与教师一起开展研究但是,学堂的生师互动只局限在学术性交流,缺乏社会性的交流,如个人发展规划的引导、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讨论等。

        (3)学生学堂学生在课程学习行为上表现突出,在课上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课下更主动地进行学习和讨论,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课程外的拓展性活动仍有不足,较少参加有助于社会性发展的活动   (4)学习环境在个人心理环境层面,学堂学生具有浓厚的专业兴趣,可以在学习中克服困难、感受快乐,对自身有较高的学业期望;同时也有部分学生缺少学习意义感,尚不能明确个人未来发展方向在社会环境层面,学堂学生在人际关系、多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方面的发展有所欠缺,较少感受到学校在学业和生活上对自己的支持   2.资源并不能自动转化为学生的教育收获,拔尖人才的培养在投入大量资源的基础上,更应考虑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学堂为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提供奖学金、国际交流、科研训练等经费”,然而学生却无法很好地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指导与支持可见,人才培养并不只是生源、师资、设施与经费的简单加和如何将拔尖人才这一高等教育目标转化为大学阶段有效的教育活动,使具备创新潜质的学生直接受益,是高校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6]   3.拔尖人才培养要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自下而上对教育环节进行审视与诊断若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发展需求,便无法建立起真正有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

      本次调查除了通过选择题考察学生的行为与想法,还通过问卷最后的开放性题目收集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从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学堂过于看重学业成绩,而缺乏对学生的全面指导;部分教授与学生有距离感,“在课堂上会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学习和生活条件需进一步改善,如提供更好的自习室和宿舍资源;学校虽注重学堂的建立和运行,但是“对学生本身的关注不足”这些都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切身需求,应引起校方足够的重视   最后还需指出,本研究在以下方面存在局限和不足1)本研究将泰山学堂作为一项院校教育改革实践,旨在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学堂现行培养模式所起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并未深入探讨“拔尖人才”的内涵和标准2)本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并不是专门针对拔尖人才的测量工具,因此没有涉及研究性学习、学术能力培养等与拔尖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环节3)本研究主要对定量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了一些现象和特点,但若要探究背后真正的原因和机理,必须结合质性研究进行,如参与观察学堂课程,对学生、教师和管理者进行深入访谈等4)本文仅对山东大学泰山学堂进行了分析,若要全面了解中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中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况,还需对更多案例院校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19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N].人民日报,2011-02-28(02).   [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课题组.NSSE-China问卷使用手册(2012)[R].2012.   [3]UNESCO. Qua1ity Framework[EB/OL]. http://www. unesco. org/new/en/education/themes/strengthening—education-systems/quality-framework/technical-notes/, 2013-02-22/2013-10-24.   [4]史静寰,等.基于学习过程的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9-23.   [5]叶赋桂,罗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维[J].复旦教育论坛,2011(4):19-23.   [6]郭芳芳,史静寰,涂冬波.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本科生获奖及创新力提高差异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5):13-20.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