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讲夏布生产与深加工.pdf
7页第 13 讲:夏布生产与深加工1、全国夏布生产情况全国夏布生产主要分布在江西、四川、重庆和湖南等省历史上江西夏布的主要产区为万载、宜春、分宜、上高、宁都、萍乡、宜黄、崇仁、玉山、乐安、上饶等县市;四川主要产区在隆昌县;重庆主要产区在荣昌县;湖南夏布主要产区在浏阳市全国现年产夏布 250 万匹左右,其中江西约 200万匹2、江西夏布起源1979~ 1980 年贵溪龙虎山崖墓中出土的苎麻印花布,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的苎麻印花布 经 C14测定距今 2959± 121年, 属春秋晚期战国早期 2600多年前居住在武夷山地区的古越族先民,就从事苎麻与夏布生产《分宜县志》所载:邑北山地多种苎,其产甚广,年收三次五月后苎商支集广各圩市,尤以双林一圩尤甚,妇女亦多织苎为布,日苎布为北布,为官税所徽亦有近则给价采买而和征税,采有定时,或三年一次3、江西夏布发展史① 1840~ 1899 年为江西夏布生产发展时期唐初,万载人蔺恩源发明夏布蚊帐,全省各地夏布业兴起清末明初,万载有上万人从事夏布生产, 1000多家夏布作坊1863~ 1899年,全省年均出口夏布 5186担折 31.116万匹② 1900~ 1930 年为江西夏布业旺盛时期。
1900~ 1929年 , 全省年均出口夏布 16000担折 96 万匹海关统计,民国元年~ 20 年 (1911~ 1930)江西省夏布出口量为 376566担1911~ 1930江西省夏布出口量表年度 出口夏布 年度 出口夏布数量(担) 数量(万匹) 数量(担) 数量(万匹)1911 13842 83.052 1922 18107 108.642 1912 14533 87.198 1923 23051 138.306 1913 14023 84.138 1924 21000 126.00 1914 13123 78.738 1925 21000 126.00 1915 12410 74.460 1926 19761 118.566 1916 14974 89.844 1927 20100 120.60 1917 20087 120.522 1928 23792 142.752 1918 20445 122.670 1929 24061 144.366 1919 21409 128.454 1930 16077 96.462 1920 23433 140.598 合计 376566 2259.396 1921 21338 128.028 (粗细夏布各半 ,分别是 50 匹 /担和 70匹 /担 )折 2259.4万匹。
江西夏布出口的国家主要有;日本、朝鲜、法国、比利时、德国、英国、意大利、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③ 1931~ 1949年为全省夏布衰落时期1933年全省夏布产量 94.7万匹,占全国 798.9万匹的 12% 1940年,万载宜黄夏布参加巴拿马国际展览夺得金牌,成为江西三大特产之一万载夏布的麻纱为圆纱,称圆纱夏布;宜黄夏布的麻纱为扁纱,称扁纱夏布1933 年江西夏布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匹县市 全省 临川 分宜 宜黄 万载 新余 广丰 玉山 上饶 吉水产量 94.70 26.5 10.0 8.0 6.0 6.0 5.3 4.0 4.0 4.0 县市 宜丰 高安 上高 萍乡 永丰 宜春 崇仁 进贤 南康 金溪产量 3.2 3.0 3.0 3.0 2.5 2.0 2.0 1.5 0.5 0.2 1930~ 1934年 ,全省年均出口夏布 10960担折 65.76万匹抗战前夕 , 全省年均出口夏布下降 ,许多夏布专营店和作坊纷纷倒闭 . ④ 建国后全省苎麻夏布业逐步恢复发展时期建国后,全省夏布处于低水平状态, 1963~ 1967 年全省夏布库存大于销售,夏布生产仍处于滞销状态1963~ 1967 年江西省夏布购销情况表 单位:匹项目年份 收购 销售 调出 库存 备注1963 188038 46130 9498 72079 滞销1964 244183 64518 254041 74482 滞销1965 57870 41851 220762 57061 滞销1966 74083 66398 216135 104879 滞销1967 404682 55233 232998 176500 滞销七十年代是后期有所发展,但仍未达到战前水平。
1976~ 1978 年全省夏布销售情况表 单位:匹年份县市 1976 1977 1978 三年平均宜春 88808 72937 64325 75356 新余 4398 3041 501 2647 万载 7104 9939 7531 8191 分宜 17338 10366 177491 68698 上饶 65244 85632 100163 83679 广丰 39118 50377 56894 48783 抚州 11867 9197 2085 7716 宜黄 12 14 - 9 进贤 11128 9203 22757 14326 九江 29 1244 - 424 武宁 27 161 - 63 修水 - 349 - 116 全省累计 309744 103248 “ 七五 ” 中期( 1985~ 1987)好转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年平均销售量 (匹) 163300 217500 315000 392927 331775 361583 280348 ⑤ 改革开放后全省夏布进入鼎盛时期1985~ 1987年苎麻面积达历史最好水平夏布坯布出口转为漂白、印染、加工夏布制品再出口,附加值不断提升。
涌现出宜春三阳夏布厂、分宜新达夏布厂、宜丰石市夏布厂、上饶沙溪夏布公司等企业江西恩达家纺公司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最大的夏布染整企业4、江西夏布业的分区和主要集散地全省 83 个县有夏布生产历史,其中万载、宜春、分宜、上高、宁都、萍乡、宜黄、崇仁、玉山、乐安、上饶等 19 县最普遍万载、宜春、宜黄三县品种最佳,万载为三者之最① 赣西北产区:主要包括宜春、萍乡、万载、分宜、上高、宜丰、铜鼓、武宁、修水等县,其中宜春、分宜、万载、宜丰县夏布产量较大,约占全省产量的 70%历史上该区夏布集散地主要有万载的大桥(现为双桥) 、潭埠、马步、金树(现为高城) ,分宜县的双林、杨桥、操场;上高县的茶亭、宜春的三阳镇等② 赣中产区:主要分布在赣抚平原和赣江两岸,包括新建、吉安、吉水、永丰、宜黄、乐安、崇仁、南城、临川、黎川、资溪等县其中以宜黄夏布产量最多、 质量最好宜黄夏布则主要集中在棠荫镇 历史上临川的李宜渡、吉安、吉水、棠荫镇是该区夏布的主要集散地③ 赣东南产区:包括上饶、乐平、德兴、万年、余干等县上饶夏布主要产地为沙溪镇历史上沙溪镇为该区夏布的主要集散地④ 赣北产区:主要包括德安、瑞昌、湖口等县。
历史上瑞昌为该区夏布的主要集散地⑤ 赣南产区:主要包括赣州、宁都、石城、兴国、龙南等县历史上宁都为该区夏布的主要集散地经历史的变迁,现今全省著名的夏布集散地主要有上饶沙溪(年交易量达 100万匹) 、分宜双林(年交易量达 50~ 60 万匹) 、宜春三阳(年交易量达30~ 40 万匹) 、宜丰石市(年交易量达 15~ 20 万匹)等四个夏布集散市场,合计全省年交易量 195~ 220万匹5、江西夏布的规格与品种清代以来,江西夏布形成了以下规模品种;赣西地区所产夏布 ① 按宽 × 长分为 1.6 × 36、 1.8 × 70、 1.7 × 72、 1.6 × 80 市尺等四种 ② 按经纱密度分为 1200 筘、 1000 筘、 800筘、 600筘、 400 筘等五种抚州地区所产夏布 1.3~ 1.6 × 52 市尺, 分为嫩庄 (上等) 、 中庄和粗庄 (下等) 赣州地区所产夏布如宁都庄 1.4 × 80 市尺,包装每篓 6 或 8 匹建国以来,江西夏布规格及质量标准主要为五个等级:一等: 1200 筘,二等: 800~ 1000筘,三等: 600~ 800筘,四等: 400~ 600筘,五等; 400筘以下。
当前,分宜主导产品 400~ 600筘, 0.36 × 50m,质量较差,主要用于民间风俗品;万载黄村主导产品 0.45 × 24.6m 双线回型夏布、 0.45 × 24.6m400~ 600筘单经双纬夏布、 0.45 × 24.6m600筘网状细夏布、 0.45 × 24.6m600筘本色夏布,出口用于造船、贴墙、包装、装饰;上饶沙溪夏布主导产品有 0.5 × 18.5m、0.57 ×22m、 0.36 ×22m、 0.36 ×45m、 0.36 × 50m,另 1992 年起生产出大麻与苎麻混纺夏布,其大麻:苎麻为 1: 3,大麻多作来作纬纱,规格为 0.36 × 23m、0.36 ×12m、 0.36 ×23m、 0.36 ×48m、 0.36 × 24m等6、江西夏布制作工艺( 1)苎麻漂白① 清水漂白法, ② 日光漂白法, ③ 石灰水漂白法, ④ 露漂法, ⑤ 炭熏法, ⑥牛粪浸渍法, ⑦ 强氯精漂白法, ⑧ 次氯酸漂白法经上述方法漂白的苎麻分成 6 级:标庄:细白有光,长 4.5尺以上,用于织 1200筘夏布;头庄:长 3.8尺,用于织 800~ 1000 筘夏布;三庄、三庄:长 3.0尺,用于织 600~ 800 筘夏布;白索、 晒青;漂洗较差色泽欠佳, 长 3 尺以下, 用于织 400~ 500筘夏布。
2)绩纱:分苎麻撕片、卷缕浸湿、捻纱、绕纱四套工序 3)经纱: “ 经纱 ” 前先要确定经纱的长度和经纱的总对数,经纱长度大于夏布长度 20~ 30 厘米;经纱的总对数由夏布密度与宽度而定 经纱 ” 在经纱架上进行 经纱架上有左纱桩和右纱桩以及交叉纱桩 左右纱桩距离固定,但另有一个首纱桩是可移动的,根据夏布经纱总长度而确定位置;交叉纱桩位于左右纱桩的尾部左右纱桩中间的一侧摆放经纱绽,经纱绽的个数为夏布经纱总根数的公约数先从每个经纱绽抽出纱头穿入竹片的小孔引出, 每孔只穿一根纱 再将从小孔中引出的全部纱头并齐成 “ 经纱股 ”挂在首纱桩上,继而拖动 “ 经纱股 ” 循环挂至左、右纱桩上,最后挂至尾部的交叉桩上,使经纱形成交叉,再拖动 “ 经纱股 ” 依原纱路返回挂到首纱桩即完成一个循环,又开始第二个循环循环的次数等于夏布经纱总对数除以纱绽数上面的循环结束后,用绳子将于交叉桩处形成经纱的交叉结绑住,并将尾部全部经纱剪开,织布时该交叉处的一根纱成为上经纱,另一根则成为下经纱最后将一小束上经纱和对应的一小束下经纱以活结相连,全部经纱连成数个活结,最后将全部经纱卷起扎紧, “ 经纱 ” 结束 4)刷布:刷布先要 “ 穿筘 ” ,穿筘时上面放一张织布筘,下面放三张刷布筘,四张筘平行靠紧。
松开由上下经纱小束连成的活结,用挖有小槽的专用竹片把一根上经纱和一根下经纱穿入四张筘的同一筘眼,每眼穿入一对经纱全部经少穿入刷布筘眼后,又将一小束上经纱和对应的一小束下经纱以活结相连,全部经纱连成数个活结,在该数个结孔中插入一根小竹杆小竹杆置于 “ 羊角 ” 上卷动 “ 羊角 ” 即可固定穿筘结束后即 “ 放缟棍 ” , 即在经纱交叉结的对角处各插入一根竹缟棍, 竹缟棍两端各有一小孔,用两根短绳分别穿入缟孔,使两竹缟平行相连,解掉原绑在交叉结处的绳子,上下纱仍处交叉状态放缟结束即可开始刷布刷布时将卷有经纱的 “ 羊角 ” 放在刷布机上,从 “ 羊角 ” 处松开约 20 米长的经纱,其余未松开的经纱卷成一大结挂于木桩架的木桩上,并在木桩架上置一大石头或其他重物,移动木桩架尽量使松开的经纱绷直拉长继而用双手整理麻纱接头,用布梳梳理经纱,并移动竹缟棍使上下经纱分开,移动布筘使每根经纱尽量分离即可上浆上浆时左手掌托预先煮好的米浆,右手握专用的浆纱刷在左手米浆上快速转动,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