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与路径.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9447181
  • 上传时间:2022-05-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52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与路径    张建 朱成芳生命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亟需补足的一块短板针对部分大学生不懂得珍惜和爱护生命的情况,高校有必要重视和开展生命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与生命教育有诸多的契合之处,可以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生命教育内容的形式补足高校生命教育的短板通过分析生命教育在当前高校教育体系中的缺失,阐述了生命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途径生命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路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转型加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人逐渐在这种物质生活的环境中找不到精神上的食粮和心灵上的家园,对自身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感到困惑近年来,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也出现了这类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一、国内外生命教育实践与研究概述生命教育的理念和实践首先出现在20世纪的欧美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其出现的背景是这些国家的快速社会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失范从实践上看,生命教育于1968年首次在美国出现,杰·唐纳·华特士为解决吸毒、自杀、犯罪等社会不良现象,在美国加州创建了阿南达智慧生活学校,第一次开设了生命教育的相关课程,并对生命教育的思想和理念进行倡导和实践。

      经过长时间探索和实践,生命教育逐步发展并趋于完善,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英国在1968年成立了第一个生命教育机构,到2002年,在英国生命教育已正式纳入国家和学校的课程和教学当中此后,生命教育的开展成为了英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政策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敬畏来定位道德教育,并通过“余裕教育”等途径来推广生命教育在中国,较早开展生命教育的是台湾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就成立了“生命教育推广中心”,到21世纪初,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实现了普及而大陆地区的生命教育则主要是在21世纪以来才逐渐开展,如上海市出台《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2010年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学会生存生活”,要 “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国家文件中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目标从理论研究看,通过知网检索,国内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从2010年起逐渐成为关注度较高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成果每年都超过500篇且呈上升趋势,至2020年达到702篇。

      这也同样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转型过程密切相关总结起来,国内生命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第一,内涵研究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或者说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价值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具有身心健康取向、生死取向、伦理取向、宗教取向和社会取向等不同的维度第二,目标研究认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应该包括认知生命、生命价值观的树立、生命意志力的增强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第三,内容研究有研究者认为生命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命意识、生命安全、生死观教育以及逆境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六个方面也有研究者提出生命教育的内容应该涉及幸福教育,幸福教育是教会人们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和痛楚,回归到生命最开始的时候,成就有价值的生命,追求生命价值的超越第四,对策和路径的研究针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有研究提出了构建家庭—社会—高校—大学生四元生命教育模式的思路,以“四位一体”“四元合力”完成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在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内容选择和组织呈现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并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对于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生命教育,一些学者也开展了相关研究有研究者提出通过建构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挖掘生命教育的元素、注重教师生命教育的素养、依托校园文化等方法策略,还有研究者提出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下,建构“一体多元”的生命教育模式,以学校为主导,家庭和社会积极配合,采用多元教育法、感悟体验法和全媒体教育法等方法,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对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也缺乏落地的操作性二、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价值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生命教育逐渐进入了我国教育界的视野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生命教育还存在着不足,其中之一就是缺乏实施的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大学生必修课程,有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教学资源,且与生命教育具有共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在原则上也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作为开展生命教育的课程载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开展生命教育具有重要价值一)克服高校生命教育的不足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村庄的不足主要有:第一,生命教育的普及程度不够在学校层面,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不少高校主要偏重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的生命教育普遍被忽视,从而不能及时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导致生命教育出现了缺位。

      就笔者所了解的范围内的高校看,基本上都没有开设生命教育的相关课程而学生也很少听说有这样的课程在社会层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青年学生易于受到通过网络传播的有害亚文化,使他们被虚拟世界误导而产生对生命观的扭曲而目前,社会也没有提供一套有益的生命教育机制对这些学生进行引导第二,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首先,容易将生命教育视为某种问题意识的产物迄今为止,所有以‘生命教育’为标识的生命教育理论和生命教育实践都是某种‘问题意识’的产物,即自然生命问题和精神生命问题的产物如果没有类似的问题存在,就意识不到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即使是一些高校已经出现了学生有轻生倾向甚至做出了相应的行为,也只是作为特殊个案处理,且主要以心理疏导为主多数高校都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对有轻生念头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但是却缺乏更前端的更具有普遍性的教育预防,而这种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其实是更为重要的环节其次,片面地将生命教育当成安全教育来进行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容易将生命教育等同于安全教育面对学生的安全问题,有些教育部门和学校将保护生命安全作为生命教育的最高目标有的学校还以学生的生命安全为理由,限制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户外活动时间,这样的做法反映出了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生命安全的保护,反而使得生命原有的价值诉求被忽视。

      这样的问题反映出了高校对生命教育内涵缺乏正确认识总之,生命教育不应该被视为特殊群体的干预式教育,而应当是对大学生普遍进行的欣赏生命、敬畏生命的美育与德育教育通过将生命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生命教育在高校的普及,并在此基础上改变对生命教育的认识误区,才能真正做好高校的生命教育工作二)回应现实需求第一,是现实社会的迫切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引导学生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生命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认知生命,追求和超越个人生命的价值,在这一基础上正确看待自己的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正确面对和处理学习、生活、工作中所遇到困难与挫折,迎难而上,积极生活将生命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利于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正确处理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了各种问题,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正确看待生命以良好的生命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生命观,是减少相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手段,也是社会对高校的期待第二,是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性和实效性的需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与此同时,面对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不断吸收新的自由,并及时作出回应,才能不断增强其时代性和实效性。

      将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可以使其内容不断得以丰富,以新的视野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真谛,也展现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担当,不仅是对社会上出现的漠视生命现象及事件的一种深刻反思,而且反映了高校对大学生生命个体生存及发展的关注,及时回应大学生思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是实现其实效性的应有之义第三,是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一词正式出现在我国国家级纲领性文件是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这说明生命教育已经进入了我国教育发展的顶层规划中,而如何落实好这一理念,需要高校从各个角度去做好工作特别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一次唤醒人们对生命的重新审视,更加意识到生命的价值,这也使得生命教育在2020年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词结合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的生命教育实践看,从我国社会现阶段的实际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出发,我国对在高校开展系统的生命教育有的较为迫切的需求但是在现阶段,受制于师资、教材体系等约束,不少高校在短期内难以独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因此当前将生命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将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三)具备良好的融入可行性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可行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由来已久,在长时间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材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师资力量,而生命教育是我国较晚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并且在国内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目前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也没有较为权威的高校生命教育的教材,而思想政治教育课正好弥补了它的缺陷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课程的必修的综合性课程,其本身就有大量的生命教育教学资源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受众是在整个高校中最广的,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全覆盖三是相比于其他公共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的师资力量这一优势第二,生命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生命教育其实是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探讨以及追求生命的价值,体味人生的意义,积极面对生活,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则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让受教育者将其的教育理念变成自己的思想观念、心理意识以及价值追求,从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二者面对的主体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且二者都是教育,都具有教育的共性,都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它们的教育理念是一样的,最终都会回归到每个人的发展上来,都是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从而指引自己人生的道路。

      三、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途径生命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中渗透,还需要家庭与社会的配合,才能有效推进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培养师生生命素养生命教育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他们对生命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开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升师生的生命素养,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生命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开展首先,教师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生命素养由于当前不少高校都没有开始生命教育的课程,因此会面临这方面师资暂时缺乏的问题为此,高校应该积极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发挥好高校教师的能动性第一,学校应该提供一些有关生命教育的平台,供教师学习例如学校可以聘请生命教育领域的专家,定期对教师开展有关这方面的教学培训,让教师对生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学校也可以开展有关生命教育教学的专题研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