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课件.ppt
82页大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海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王志华2010年11月5日第一节第一节 大豆主要害虫识别及防治大豆主要害虫识别及防治大豆害虫的种类主要害虫有:二条叶甲、根蛇潜蝇、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草地螟根绒粉蚧、红蜘蛛等其中以大豆食心虫和大豆蚜为主 一、二条叶甲学名:Monolepta nigrobilineata Motschulsky 属鞘翅目 Coleoptera 叶甲科 Chrysomelidae 为害:成虫咬食幼苗子叶、生 长点、嫩茎,造成圆形 孔洞,严重为害可使大 豆死苗幼虫在地下为 害大豆根瘤,致根瘤成 空壳或腐烂,造成植株 矮小,影响产量和品质 二条叶甲成虫二条叶甲成虫体长约3mm,淡 黄褐色鞘翅黄 褐色,在两鞘翅 中央各有一条略 弯曲的纵行黑条 触角丝状,11 节足黄褐色, 各足胫节基部外 侧有深褐色斑纹 二条叶甲幼虫二条叶甲幼虫幼虫体长4mm~ 5mm,乳白色, 头部和臀板黑褐 色,胸足3对, 等长,褐色 • 防治措施: • ①对二条叶甲发生重地区可采用40%乐果乳油, 按种子重的0.5%拌种,拌种3~5天内即应播种, 以免影响保苗。
• ② 清除田间杂草及残株落叶,减少越冬虫口• ③发生期喷施50%杀螟松乳剂或90%晶体敌巨虫 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75公斤 二、豆根蛇潜蝇学名:Ophiomyia shibatsuji (Kato) 属于双翅目 Diptera 潜蝇科 Agromyzidae 1、危害:幼虫为害主根茎韧皮部, 阻碍大豆水分及营养的输 送,致根部肿胀或根皮腐 烂被害植株生育不良, 矮小、茎细、叶枝黄、烂 根,严重的造成死苗,降 低产量和品质• 2、发生特点• 大豆根潜蝇以蛹在大豆根部或被害根部附近的土 内越冬翌年5月末 至6月初开始陆续羽化出成虫 ,6月土旬至中旬为羽化盛期,产卵盛期为6月中 旬,孵化盛期 为6月中旬至下旬幼虫期约20d 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化蛹越冬 • 成虫喜选择 幼嫩的豆苗取食和产卵在温暖的晴 天,多集中在植株上部;在气温低、阴雨天或风 力大时 ,栖息在下部叶片背面,用产卵器刺破豆 叶表皮,舐吸汁液,使叶片出现许多白点在近 土 表,则用产卵器刺破幼苗根部、茎的皮层,形 成褐色孔道,将卵产于其中 • 孵化的幼虫沿茎 下移,潜入根部钻蛀为害• 3、根潜蝇化学防治1)种子药剂处理。
可用8%甲·多种衣剂或35%多·克·福悬浮 种衣剂,按种子重量1.2%-2.0% 进行种子包衣也可用40% 乐果 乳油500-700ml加水4-5kg拌大豆种子100kg晾干 后 立即播种2)喷药防治成虫在成虫盛发期(6月上旬到中旬),即大豆 放出第一片复叶前,子叶表面出 现黄斑,田间看到成虫时喷 药防治成虫可用40%乐果EC或80%敌敌畏EC1000倍液, 也可用90 %晶体敌百虫700倍液,每667m\+2喷液50L,或 菊酯类农药每667m\+230ml左右加水喷雾防治虫量较大的 隔7-10d再喷药1次三、大豆食心虫学名: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 属鳞翅 目Lepidoptera 卷 蛾科 Tortricidae 为害:幼虫在豆荚内沿豆瓣 缝将豆粒蛀食成沟, 呈兔嘴缺刻状大豆食心虫是我省大豆上的主要害虫,其食性单一 、1、主要危害大豆、幼虫蛀入豆荚,取食豆粒形成的 虫口破瓣,严重时豆粒被吃光不但造成减产,还可 造成大豆品质下降,商品价值降低,严重影响农民经 济收入和对外贸易成虫:暗褐色小蛾子,雄 虫颜色较浅,体长5- 6mm,前翅灰、黄、褐色 杂生,近长方形,外缘近 顶角处有一凹陷,沿前缘 有10条左右黑紫色短斜线 条与黄褐色纹相间,外缘 内侧中央灰色,有三条纵 列紫褐色点。
雌蛾腹部末 端较尖,雄蛾较钝;雌蛾 前翅色较浅2、形态特征幼虫幼虫:共5龄,初 孵乳黄色,老熟橙 红色,末龄幼虫8-10mm,略成圆桶状 形态特征3 3、生活史与习性、生活史与习性• 大豆食心虫成虫飞翔力弱15—16时开始 活动,日落前2h活动性最强,20时后停止 活动成虫有趋光性,喜欢产卵于3~5c-m 以上的幼嫩、毛多、毛直的豆荚上幼虫 在荚内食害豆粒并不完全吃光:一头幼虫 可咬食豆粒2—3颗 大豆食心虫在我市一 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 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7 月中旬越冬幼虫化蛹羽化 ,迁飞到大豆田、产卵、 孵化、然后幼虫蛀入豆荚 进行危害发生 规律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危害与下列因素有密切关系 ]土壤高温或高湿有利于化蛹、羽化当1—10厘米 深的 土壤温度上升到20℃以上时,土内幼虫开始 上移、化蛹但是土壤含水量过低或过高不利于化 蛹和羽化 ]成虫在田间的消失与降雨量有关降雨不仅可使气 温降低、影响成虫活动,且暴雨使羽化孔被堵死, 成虫很难出土,从而降低成虫数量 ]耕作制度对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影响较大,连作豆田 较轮作豆田被害程度重 ]品种的抗性及避虫作用,天敌发生的数量多少对大 豆食心虫的发生危害都有一定的影响。
5、发生条件药剂防治敌敌畏熏蒸 防治成虫菊酯类农药 防治幼虫防治指标为上年虫食率 达5%以上,用敌敌畏熏 蒸防治成虫,一般在8月 5日成虫盛发期防治,方 法是将玉米瓤掰成每6-7 公分为一段,浸入敌敌 畏原油中浸泡,然后将 吸足药液的玉米瓤按每 隔4垅,每前进5步的密 度夹在大豆分枝上幼虫防治要掌握好时机,要 在入荚前防治,用2.5%敌杀 死乳油或2.5%功夫乳油450 毫升/顷兑水喷雾,既可防入 荚前幼虫,又可防治成虫 或每公顷用2.5%敌杀死乳油 375~450ml或2.5%功夫乳 油300ml或5%来福灵225~ 300ml加磷酸二氢钾2250~ 3000g加米醋1.5L加增产菌 浓缩液150ml混合喷雾6、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生物防治白僵菌防治 脱荚幼虫人工释放 赤眼蜂幼虫临近脱荚前,每 亩用1.5公斤白僵菌, 每0.5公斤菌粉加细 土或草木灰4.5公斤, 均匀撒在豆田垄台 上,脱荚落地幼虫接 触白僵菌孢子,遇适 宜温湿度条件发病 死亡.在成虫产卵盛期 放蜂,每亩蜂量2- 3万头,放蜂后大 豆食心虫卵寄生 率65%.四、大豆蚜学名:Aphis glycines Matsumura 属同翅目 Homoptera 蚜科 Aphididae 1、危害:成、若蚜多集中在豆株顶 梢和嫩叶上吸取汁液,造 成叶片卷缩,根系发育不 良,分枝结荚减少。
此外 还可传播病毒病大豆蚜及其天敌瓢虫大豆蚜及其天敌瓢虫大豆蚜大豆蚜传播花叶病毒病传播花叶病毒病• 传播的大豆花叶病毒 病在流行年份也可使 大豆减产20%以上( 罗瑞梧等,1991)大豆蚜天敌大豆蚜天敌随着大豆蚜的发生,其天敌昆虫也开始出现 在6月中旬大豆蚜发生时,天敌昆虫就已大量出现 捕食类天敌出现较早,如龟纹瓢虫、蜘蛛、小花蝽、 叶色草蛉、七星瓢虫是大豆蚜发生前期的主要控 制因素 寄生类天敌在后期开始大量出现,是大豆蚜大发生 后的一个主要控制因素这与寄生类天敌需要大量 寄主有一定关系 8月末至9月初天敌开始减少,这一时期的天敌主要 以寄生蜂、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小花蝽为主 2 2、、. .大豆蚜发生特点大豆蚜发生特点一年有一年有4 4次迁飞,常年发生特点呈现点片发生、扩次迁飞,常年发生特点呈现点片发生、扩 散蔓延阶段、严重危害和回迁越冬场所散蔓延阶段、严重危害和回迁越冬场所3 3、大豆蚜防治方法、大豆蚜防治方法—— —— 早期防治早期防治* * 采取综合防治:采取综合防治:①①选高效内吸药剂拌种,消灭早期选高效内吸药剂拌种,消灭早期 迁入蚜虫,并兼治其它苗期害虫;迁入蚜虫,并兼治其它苗期害虫;②②掌握害蚜扩散掌握害蚜扩散 前,前,6 6月下旬前后,药剂可选用月下旬前后,药剂可选用10%10%吡虫啉可湿性粉吡虫啉可湿性粉 剂剂2020克克/ /亩亩喷雾均可。
喷雾均可莫比朗乳油莫比朗乳油* *五、大造桥虫学名: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rmüller et Denis)属鳞翅目 Lepidoptera 尺蛾科 Geometridae 为害: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造 成孔洞和缺刻,甚至将叶 片吃光六、草地螟学名: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aeus 属鳞翅目 Lepidoptera 螟蛾科 Pyralidae 为害:初孵幼虫取食叶肉,残留 表皮,长大后可将叶片吃 成缺刻或仅留叶脉,使叶 片呈网状大发生时,也 为害花和幼荚二 代 草 地 螟• 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甜菜网螟、 黄绿条螟 • 在大发生年份,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每台黑 光灯高峰期日诱蛾量1982年最高为12万头 ,2004年为5万头,一株大豆或甜菜可有几 十头以至百头以上幼虫,严重时可将全田 叶片吃光,叶片吃光后,食料缺乏时,可 成群迁移,亦可加害不喜食的寄主植物, 造成灾害的扩大 草地螟成虫体长 8~12mm,翅展24 ~26mm;体、翅灰 褐色,前翅有暗褐 色斑,翅外缘有淡 黄色条纹,中室内 有一个较大的长方 形黄白色斑;后翅 灰色,近翅基部较 淡,沿外缘有两条 黑色平行的波纹。
草地螟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9~ 21mm,头黑色有白斑 ,胸、腹部黄绿或暗 绿色,有明显的纵行 暗色条纹,周身具有 明显毛瘤 防治 25%快杀灵 4.5%高效氯氰菊酯 红缟绿是近年来在我省 中北部部分市县 新发生的一种大 豆虫害,大豆根 绒粉蚧在我市04 年发现,主要在 永和、向荣两个 乡镇05年波及 9个乡镇,06年 遍及十几个乡镇 七、大豆根 绒粉蚧大豆根绒 粉蚧属同翅 目、粉蚧科 ,以成虫、 若虫刺吸大 豆茎部及叶 片,严重影 响豆株的生 长发育成虫体长3.5— 4.0毫米,椭圆 形,体周附白 色蜡粉,因而 抗药性较强, 较难防治形态特征初孵若虫红色,体长不足1毫米,腹部末端有两条 较长的白色蜡毛形态 特征大豆根绒粉蚧在大豆拱土期即有若虫 出现严重地块布满大豆的子叶及刚出 现的两片真叶,发生地块平均每株有若 虫20-30头,最多达100-200头,布满大 豆子叶及2片真叶,受害植株叶片皱缩 ,植株矮化,停止生长,表现为茎杆发 脆,用手拨动,即从近地表处折断,严 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大豆根绒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以成虫、 若虫刺吸大豆茎部及叶片,严重影响豆株的 生长发育。
该虫一年发生三代,以卵囊在土 壤中或附于根部越冬,第一代主要为害小蓟 、小旋花等杂草,第二、三代危害大豆大豆根绒粉蚧一般只在1棵植株的不同部位 或邻近的植株内活动雄性成虫虽有翅和足 ,但其飞翔和爬行能力都很弱,主要借助风 、流水、某些动物,或随农产品的调动传播 扩散发生及防治u药物防治,以内吸型药剂为主,药物防治应在一 龄若虫期进行,因一龄若虫的体壁柔软,尚未形成 蜡质保护层,其防治效果比在成虫期好选用内吸 型杀虫剂,如3%啶虫咪(莫比朗)乳油等进行叶 面喷雾或涂抹茎杆 u采用低茬收获,减少大豆根绒粉蚧在田间的越冬 基数,从而控制虫害的发生; u实行轮作换茬,使大豆根绒粉蚧失去寄主而使其 消灭 u铲除田间杂草,因为此虫可在酸模叶蓼、苣荬菜 等杂草上寄生,通过除草可消灭此虫防治 方法八、大豆叶螨八、大豆叶螨• 大豆叶螨(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 ),又名大豆红蜘 蛛蛛形纲,真螨 目,叶螨科大豆 叶螨在全国各大豆 产地均有发生,尤 其黄淮流域和东北 大豆产区受害较重 • 生活史与习性 • 在东北地区以雌成螨群集于豆田枯叶 上、杂草根部或土缝里越冬,每年发生10 余代。
春季气温回升平均到5~7℃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