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道岔常见问题分析.docx
8页液压道岔常见问题分析与日常养护要求道岔的维护一直是信号专业维修的重点和难点,它运行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列车的正常运行,特别是液压道岔对液压道岔存在的问 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密贴不良〔2〕表示缺口卡口,不能给出表示〔3〕不能正常解锁及不能锁闭等原因一、道岔非正常阻力点分析及影响道岔正常转换的常见问题1、滑床板吊板;原因分析:枕木与滑床板调整出现偏差造成吊板,只有一两块滑 床板接触,造成单点受力,摩擦力增大,增加了主机或副机的负担检查方法:检查滑床板的磨痕发现只有一至两块滑床板局部接 触,严重时滑床板会出现明显的横向线性划痕;处理方法:通知工务配合调整处理,保证三至四块滑床板与尖轨轨底均匀受力,目的是保证道岔转换时动作杆用力平衡2、外锁闭装置各活动部件与锁闭框或锁闭铁磨卡,形成影道岔 转换的阻力⑴、锁钩头与锁闭铁侧面磨卡,造成道岔转化不到位;原因分析:①、锁钩头与锁闭铁侧面磨卡,现场观察发现锁钩头侧面会出现明显摩擦痕迹,导致道岔受力过大,影响道岔不能转换到位;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为锁闭框与锁钩的相对位置不方正所致;检查方法:锁钩侧面与锁闭铁侧面出现磨卡,锁钩侧面存在摩痕;调整方法:在锁闭铁与锁闭框间,将调整片对折〔1-3mm〕,加装在摩卡面的相反侧,将锁钩与锁闭铁的活动通道调正,解决侧面摩卡问题②、另一种情况是,锁钩头与锁闭铁侧面磨卡,能将道岔操纵致 相应的位置,但是不能解锁,原因为因侧面磨卡,待道岔锁闭后锁钩 的锁闭斜面与锁闭铁锁闭斜面在一侧的夹角处出现卡阻导致道岔不 能解锁;检查方法:锁钩侧面存在摩痕,且锁钩的锁闭斜面与锁闭铁锁闭 斜面存在一条斜缝,导致锁闭斜面处锁闭不均匀;调整方法:在锁闭铁与锁闭框间,将调整片对折〔1-3mm〕,加 装在摩卡面的相反侧,将锁钩与锁闭铁的活动通道调正,解决侧面摩 卡问题防范措施: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原因为两锁闭装置与电机之间的位置出现偏差,造成侧面磨卡,因此电务部门在设备养护过程中应重 点检查此类问题,提高设备运用质量;⑵、锁闭杆与锁闭铁侧面磨卡,造成道岔转换不到位;原因分析: 在我们的日常使用的液压道岔中,会发现靠近电机侧锁闭杆侧面与锁闭框侧面磨卡,在磨卡不严重的情况下,它只形成一 局部阻力,未对道岔造成直接后果,但是叠加其他不正常的阻力后 会出现道岔转换不到位或不解锁的情况发生,如果侧摩严重会直接导致道岔转换不到位或不解锁。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为锁闭框与锁钩的相对位置不方正所致;检查方法: 锁闭杆侧面出现明显摩痕;试验方法:在侧面涂油或做其他标记,后搬动往返观察,是否有 摩痕,或锁闭杆侧面在摩卡时,道岔转动是否出现停顿现象;有时会 发现道岔在转换过程中有抖动现象调整方法:首先横向调整锁闭框在钢轨上的位置,如调整后还是 磨卡那么在锁闭框与钢轨的密贴面处加装垫片处理〔在磨卡侧的另一 侧加装〕将锁闭杆与锁闭框的活动通道调正,解决侧面摩卡问题防范措施:同锁钩侧摩的防范措施一致3、表示杆与转辙机壳磨卡〔主要存在于尖轨〕原因分析:尖轨表示杆构造为两片分体式,分别通过表示连接杆 固定在尖端铁上,尖轨轨带动表示杆动作,我们在日常调整表示缺口 时,紧固各部螺丝,会造成表示杆向外掰开,或者是两尖轨的安装位 置有偏差时,会造成表示杆与机壳磨卡,势必会形成转换阻力,严重 时会影响道岔转换观察方法:表示杆侧面〔一侧或两侧〕局部磨卡,表示杆出现明 显摩痕,转辙机内可能会发现磨耗粉末试验方法:搬动道岔观察表示杆不均衡动作〔要么停顿,要么瞬 时动作量大〕,或者在日常调整表示时拧了调整螺丝后表示杆没有发 生位移;调整方法:将表示连接杆所有紧固螺栓松开,将表示连接杆在采 取固定措施,紧固表示连接杆各部螺丝;或者调整尖端铁位置;或者 联系工务调整尖轨位置;4、液压道岔主机和副机因锁闭力偏差过大,造成道岔动作不同步,导致道岔不能解锁;原因分析:当道岔主机锁闭力过紧,副机锁闭力相对过松,道岔 在启动时,副机先解锁,并带动钢轨移动,此时主机还未解锁,钢轨 的移动形成了尖轨的反作用力,使主机的锁闭力更大,导致道岔不能 解锁。
观察方法:用手锤轻击锁闭位置锁钩,进展比拟,如主机锁钩太 紧,副机太松,就说明是液压道岔主机和副机因锁闭力偏差过大试验方法:副机先于主机解锁,并且副机在主机解锁前带动尖轨 或心轨动作使其变形,形成反作用力,导致道岔不能解锁调整方法:副机加装调整片,主机减调整片,保证密贴的情况下, 到达主机先于副机锁闭,主机先于副机解锁,主副机动作尽量保持同 步,主副机锁闭时,时间间隔不能过长调整完毕后检查主副机锁钩 的受力情况,保证主副机受力均匀,或锁闭力副机适当比主机紧一些防范措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调整不细致,电务日常试 验过程中,应重点观察,发现此类问题及时处理5、液压道岔顶铁顶死心轨,导致道岔转换不到位;原因分析:正清情况下,顶铁与心轨的调整距离为1-3mm,— 般调整为 1mm 左右,但是当受气候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心轨发生位移 或道岔几何尺寸发生变化时,顶铁易顶死心轨,与其他阻力叠加导致道岔转换不到位;观察方法:当道岔转换不到位时,用 0.25mm 工具尺检查顶铁 是 否有顶死现象;调整方法:将顶铁调整至规定距离;6、限位整块调整不当原因分析:因各种原因造成调整块与锁闭框顶死时,使道岔的锁 闭力增大,当到达额定扭矩后〔主机1800N副机4200N〕,道岔开场 溢流,导致道岔转换不到位。
观察方法:观察限位块与锁闭框的间隙调整方法:将限位块与锁闭框间隙调整至〔1-3mm〕7、道岔肥边,造成道岔转换不到位或不解锁 原因分析:由于道岔长时间定位一侧行车,尖轨或根本轨的肥边严重 时,导致道岔不能锁闭、道岔不能解锁或道岔卡口; 处理方法: 应加强天窗点的扳动试验及检查,加强联系工务进展打磨 肥边,气温变化大时,加强 2/4mm 的检查二、道岔表示缺口,卡口的原因及分析:1、道岔几何尺寸发生变化,导致表示缺口变化,甚至卡口; 原因分析: 由经过岔区震动、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道岔几何尺寸发生 变化,致使动作杆和表示杆的动程发生变化,造成道岔卡口; 处理方法: 如发生表示卡口,应先检查道岔密贴,再调整道岔表示;防范措施: 对于几何尺寸发生变化的道岔,要及时通知工务部门进查 找原因,通过工务部门对道岔进展填渣捣固,或紧固各部螺丝,或锁 住钢轨,保证道岔几何尺寸不发生大的变化2、道岔表示杆旷动造成道岔卡口原因分析: 在列车通过时,道岔震动,使道岔杆件存在严重的横向和 竖向振动,表现最突出的问题是表示杆连接杆与心轨凸缘处的竖向连 接螺栓旷动,造成表示连接杆旷动造成卡口: 处理方法:在表示连接杆与心轨凸缘处的竖向连接螺栓处的鸭嘴间隙 处砸入垫片解决旷动问题〔通过试验效果明显〕,然后将道岔表示缺 口调至标准位置。
防范措施:对于振动严重的道岔要及时通知工务部门进展联合整治, 通过工务部门对道岔进展填渣捣固,消除道岔的震动,防止对道岔造 成更大的伤害3、受温度影响,造成道岔心轨卡口; 原因分析:由于尖轨和心轨后部一直延伸到股道或区间,在气温变化 大的季节,造成尖轨和心轨爬行大,因为心轨凸缘在锁钩的“u〃型槽 中的有磨耗量,使心轨凸缘不平,在温度差异较大时,心轨爬行,导 致表示杆动程发生变化,造成卡口; 处理方法:在心轨爬行的范围内,将凸缘打磨平整,保证在心轨爬行 的情况下,表示杆动程不发生变化,然后适当调整; 防范措施: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春夏交替和秋冬交替的季节,心轨和 尖轨的爬行量一般不超过10mm,因此在这些昼夜温差大的季节,电 务部门应加强调查,发现变化量大的道岔及时通知工务对尖轨或心轨 进展锁定,此外电务部门在道岔日常使用过程中,心轨主XX贴不易 调整过紧,以减轻凸缘磨耗三、密贴不良原因分析:1、工务翼轨和心轨变形或不规格,现场更换完毕后出现心轨凸缘与翼轨底部顶死导致密贴不良 处理方法:通知工务打磨心轨凸缘与翼轨顶死的部位2、尖轨或心轨尖端密贴不良,后部与根本轨或翼轨顶死,造成密贴 不良处理方法:通知工务局部改道,以改善其密贴状态3尖轨或心轨尖端密贴状态良好〔缺乏200mm〕,后部尖轨与根本轨 或心轨与翼轨离缝过大导致道岔状态不良。
处理方法:通知工务局部改道,以改善其密贴状态或更换尖轨、心轨、 翼轨等4、道岔外锁闭装置存在非正常阻力,造成尖轨或心轨,自始端至末 端存在整条通缝处理方法:检查外锁闭装置,并进展调整,保证道岔顺直密贴 查找密贴不良部位的方法:用撬棍在两三型枕之间,顺序撬动尖轨、心轨各部,能撬动处说 明没有顶死或磨卡问题,直至发现撬不动或撬动吃力处所为部件顶死 或磨卡的部位,在进一步检查试验,以便准确发现道岔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同样适合处理道岔转换不到位的问题夏季受昼夜温差大,局部道岔的尖轨或心轨受温度影响,有不同 程度的位移,为此电务部门应掌握该时期气温最低时和气温最高时的 道岔密贴和缺口的状态,计算出变化量,并将其调至中间值,保证在 温度变化的情况下,道岔运行状态良好五、日常道岔调整要点1、主副机锁闭力尽量均匀,或副机锁闭力适当大于主机,尽量保证 主机先于副机锁闭,主机先于副机解锁;2、主机副机锁闭时间间隔尽量同步,锁闭时间不能间隔太长3、保证锁钩、锁闭杆、表示杆不发生严重磨卡;4、将限位块、翼轨顶铁调至标准范围;5、心轨主机锁闭力不易调整太紧,可试验 2.5-3mm 锁闭,作为参考 以减小心轨凸缘与锁钩 U 型槽的磨耗量。
6、外锁闭装置定反位锁闭量根本一致; 六、液压道岔保养意见:1、设备无外界干扰和异状,斥离轨和根本轨之间无异物,各部绝缘 无破损,各部螺丝紧固;2、道岔密贴良好,尖轨、根本轨、心轨、翼轨的竖边局部无肥边, 与滑床板接触良好,无吊板严重的现象3、油路系统密封处无渗油现象,机内清洁,整机在转换过程中无异 声,检查表示杆锁闭杆缺口符合要求4、 道岔密贴保证主机4mm、副机10mm不锁闭;5、 液压转辙机油箱内油位应在油标上下限之间;6、 道岔动作油压小于等于9MPa,溢流压力小于12MPa;7、 转辙机内注油位置:锁块与推板之间通过注油孔,用专用注油枪注入 TR-I 铁路专用润 滑脂;锁块与锁闭铁之间,在伸出和拉入位置注入专用润滑脂;滚轮与动作板和速动片之间注入专用润滑脂;锁闭柱、检查柱、油缸和底壳部位注入专用润滑脂; 动作杆、表示杆、进出口处注入润滑脂;电机轴与惯性轮之间注入润滑脂;8、检查油管连接应顺直,接头紧固密封良好,油管不得与钢铁件菱 角相摩,且不应过车上下振动而受力;2010 年 7 月 9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