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工程伦理的多元化愿景.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321084432
  • 上传时间:2022-07-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82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工程伦理的多元化愿景    代亮++史玉民摘 要:迈克·W·马丁是美国著名工程伦理学家,也是国际工程伦理学界重要的领军人物通过对马丁工程伦理思想相关内容的研究发现,马丁的工程伦理思想具有以下特点: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并重,重理论而不轻实践,注重微观分析,兼顾宏观伦理问题马丁不仅开辟了工程伦理研究的新领域,提出了新观点,而且拓宽了工程伦理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这些都对中国工程伦理学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实践上,他培养学生道德自主的观点及其对工程伦理教育的有益探索,也为中国工程伦理教育实践提供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可资借鉴的成果Key:工程伦理;迈克·W·马丁;实用主义;微观分析;道德自主:B82-05 文献标志码:A :1671-1254(2016)02-0010-08迈克·W·马丁是美国较早从事工程伦理研究的专家,也是工程伦理学界的领军人物,在国际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力到目前为止,马丁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4部他学术研究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工程伦理研究经验和成果丰富,对我国工程伦理学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拟从探究马丁工程伦理学基本特征入手,揭示马丁思想对中国工程伦理学发展的重要启示。

      一、马丁工程伦理学的基本特征(一)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结合的研究方法1936年,恩斯特·内格尔最先使用“分析哲学”一词,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对分析哲学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分析哲学是一种不仅各支派之间,而且同一支派内部也存在众多分歧、观点庞杂的思潮或流派虽然当代哲学家围绕分析哲学的性质问题还存在各种不同观点,但分析哲学成为当代哲学的基础内容和基本方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1]分析哲学表现出精确性、概念上的清晰性和系统的严谨性,无论作为哲学方法,还是作为哲学立场,它都在西方哲学界得到了事实上的承认分析哲学的理想是建立一种按照自然科学的客观有效的方式讨论思想的哲学然而,事实上,分析哲学家们却按照哲学的方式,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按照逻辑的方式从事哲学研究工作哲学家们将分析的方法作为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的重要途径,以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反对宏大叙事的理性建构方法,用更客观的形式分析替代内容阐述,强调在解决哲学问题时从小处着手,由小见大逐一解决在分析哲学家那里,语言不再仅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是与思想本身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直接关注语言的逻辑性质,把思想看作语言表达本身严格意义上说,与其认为分析哲学是一种哲学思潮,不如说它是一种分析的方法。

      马丁继承这种分析哲学的传统,在其工程伦理研究中注重概念分析、逻辑分析以及逻辑推理,而不是沉溺于思辨的形而上学他自觉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处理工程伦理中诸如澄清概念、对道德判断的辩护以及对道德推理形式的表述等重要问题此外,马丁还注重对日常语言的语义探讨,他对“安全”“风险”“忠诚”“保密”以及“举报”等工程伦理概念进行语义澄清,并以大量真实的工程案例分析,对工程中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进行辩护工程道德价值是多元的,伦理困境在工程实践中经常发生,马丁在探讨解决伦理困境时,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提出解决伦理困境的步骤,即第一,要做到道德清晰,识别相关的道德价值;第二,需要概念清晰,澄清关键概念;第三,要了解事实,获得相关信息;第四,要了解和考虑所有可能的选项;第五,权衡所有道德理由和事实,通过逻辑推理判断,做出合理的决策[2]34-36在马丁看来,工程伦理作为应用伦理,其目的不是发现和提出新的理论,而是阐释已有的思想,使原有的命题变得清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仅仅停留于论证已有伦理思想,而不对思想进行追问譬如,马丁在探讨工程伦理的分析框架时,对已有的传统伦理思想——义务伦理、功利主义以及权利伦理等进行论证,并提出扩展这种多元分析框架的新思想[3]54-79。

      对新思想的追求并非不需要对已有思想的论证,恰恰相反,我们正是在论证思想的过程中产生真正的思想论证已有思想的过程,也就是思想表达的过程在马丁的工程伦理研究中,其“工程作为社会试验”思想[3]89-100、对工程伦理“共识范式”解构和重构的思想[4]4-50,[5]以及工程作为道德创造思想[6],就是在思想论证过程中形成的过度强调这种分析哲学方法,虽有脱离现实问题之嫌,但对工程伦理学的理论建构是十分必要的实用主义是美国哲学的重要传统,实用主义视角下的伦理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本土伦理学在实用主义出现之前,美国的道德哲学在研究方法上几乎没有任何创新上个世纪的美国哲学,大体上经历了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此消彼长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欧洲分析哲学传入美国,以心理学和社会学为基本方法的实用主义,开始让位于以语言和逻辑分析为基础的分析哲学即便如此,实用主义传统并未被放弃,而是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融入分析哲学由此看来,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是可以相互兼容的,实用主义实质上是分析的实用主义作为伦理学的实用主义是道德多元论的,它不可避免地特别强调道德宽容和理解,主张道德上的善恶总是与实际的、具体情境联系在一起的,反对将具体问题随意套入任何普遍的规则。

      作为哲学,实用主义更多关注信念的实际结果而很少关心信念本身,它是用实际的、可验证的结果来界定信念就其本质而言,实用主义是作为一种探讨或研究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种信念或教条在实用主义的方法论体系中,我们不可能假定哲学研究能够获得某种不言自明的、确切的答案——假定这样的答案会阻止研究的推进在思考工程中的伦理问题时,马丁比较推崇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实用主义,他赞同杜威所强调的一些主题譬如:存在多种相互冲突的价值和道德传统;没有一种整理各种道德价值的优先排序的方式,相反,我们必须保持对实践情境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语境主义);以民主的方式对待正义等[7]马丁将实用主义看成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对工程伦理研究采取开放的态度,认为工程伦理中多元价值并存他将“共识范式”马丁认为对工程及其他职业成员的共担责任以及当这些责任相互冲突时而产生的伦理困境的研究,已成为大多数研究者信奉的研究模式,即“共识范式” 前提下工程伦理多元分析框架(功利主义、义务论等)进一步拓展,强调德性伦理以及个人承诺等理论在工程伦理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强调多元伦理价值的兼容和整合,以消解彼此的冲突,为我们展现出更为多样态的工程职业伦理愿景。

      二)理论与实践兼容的价值取向在马丁看来,工程伦理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道德问题,包括三种有明显区别但又相互关联的探究,即规范的或评价的、概念上的以及描述性的探究[8]275-278其一,规范探究有两种形式,即理论的和实践的规范探究首先,理论的规范探究,其目的是确认工程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所确定的关于主要义务和道德理想的一般原则,并且为这种一般原则作合理性辩护譬如,在工程伦理规范中,这种被提出的一般原则是否正确,并且有充分的道德理由为工程师所遵从;工程师作为客户或雇主的忠诚代理,其基本道德要求是什么;在何种方式上,工程师有义务促进社会“善”,并且哪种方式是令人羡慕的而非强制的其次,规范探究的实践目标是对具体的道德问题提供正确的和理由充分的回答譬如,工程师为保护公众安全,应该何时举报,哪种影响工程实践的法律在道德上是合理的其二,概念探究旨在澄清在工程中讨论伦理问题所使用的概念、原则以及论证类型等譬如,当我们提及安全的设计以及安全的产品时,“安全”指的是什么;工程师对他或她的雇主“忠诚”又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理解工程伦理规范中的各种原则这种概念上的探究和规范探究密切相关一般而言,问题的进步是通过澄清主要概念来实现的,因为随着主要概念的澄清,这一问题也就会被明确地表达。

      而且,对规范性道德观点的辩护也需要部分地澄清概念其三,描述性探究寻求揭开与伦理问题相关的真实信息为达到这种目的,它可能需要运用科学方法论去描述和解释譬如,在工程实践中,涉及道德问题的何种标准是被工程师、工程协会以及工科学生事实上认可的;各种工程伦理规范陈述什么内容,它们怎样互不相同,并且这些规范实际上扮演怎样的角色回答这些问题,对工程实践境域提供了必要的理解没有这种理解,把握和处理工程中的道德难题是不太可能的马丁注重对工程伦理中规范性问题的探究,也强调概念上的澄清(如前文所述的分析哲学方法),从理论上建构工程伦理体系譬如,马丁努力探究工程中的“诚实”“自欺”“保密”“揭发”等概念,并澄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4]44-150;他将工程伦理的多元化的伦理理论基础进一步拓展,强调德性伦理、自我实现理论以及个人承诺在工程伦理研究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他也把工程伦理看成面向工程实践的实践伦理,认为工程伦理不是伦理原则的简单应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把工程伦理看成是将伦理理论或由伦理理论得出的伦理原则直接应用到特殊的工程情境中去马丁本人反对这种观点工程伦理起始于问题和困境,即工程实践中产生的用传统的伦理原则无法直接回答或消解的问题或伦理困境,工程伦理的目的主要是解决这些问题与困境。

      工程伦理不仅是理论的简单逻辑演绎,而且包括针对具体情境的实践判断和推理,如类推、权衡等这需要一定的实践智慧,而不仅仅是理论的逻辑运用马丁与罗兰·辛津格合著的《工程伦理学》是面向工程实践的工程伦理学研究范式的典型代表它以工程实践为基点,从现代工程的性质和作用出发,重点考察工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工程所蕴含的伦理意义和伦理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导性建议[2]390马丁尽管十分重视工程伦理的概念分析和理论的规范探究,但他并不忽视对描述性案例的研究,他认为案例教学是工程伦理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对马丁而言,工程伦理不仅是其学术研究的内容,而且也是其实践对象马丁作为工程伦理教育专家,不仅和同事一起承担查普曼大学以及美国其他一些大学的工程伦理和相关课程的教学,而且还从事工程师继续教育的教学工作,积极参加美国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举办社区学术讲座,传播其工程伦理思想这种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推动了工程伦理应用于实践,而且促进了其对工程伦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三)微观与宏观并重的伦理视域马丁认为:“微观问题关涉个人和公司做出的决定,宏观问题关涉更全球性的问题,如技术发展方向、应当或不应当通过的法律、工程师职业协会及消费者组织等群体的集体责任。

      在工程伦理中,微观问题和宏观问题都重要,而且它们常常交织在一起[2]6按照美国学者哈德斯彼兹(R.C.Hudspith)的观点,“现在,美国的工程伦理学主要还是集中在微观的层次上,即从工程学会的伦理准则出发,主要面向工程伦理教学,围绕工程师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重点研究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可能碰到的伦理难题和责任冲突,解决工程伦理准则如何适用于具体的现实环境,以使工程师的决定和行为符合伦理准则的要求”[9]在哈德斯彼兹看来,美国的宏观工程伦理研究还比较薄弱马丁在工程伦理研究中十分重视微观问题在知情同意问题上,工程语境尽管与医学有较大差别,然而正如医生对病人知情同意的责任一样,马丁十分强调工程师对公众知情同意的个体责任工程作为社会试验,工程师因其特殊职业技能,对工程安全负有特殊的责任然而,马丁认为需要超越工程师的个体责任,主张一种“共担责任”,这种“共担责任”强调管理者、公众、其他利益相关者与工程师一起共同承担责任,在马丁视野中,共担责任强调的是组成集体的个体成员的责任,而并非集体责任[10]马丁从个体视角探究工程中的责任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使责任更加明确共担责任对责任的分担,并不意味着减轻工程师的个体责任;在马丁看来,个人承诺是工程伦理研究的重要视角,它主要包括人道主义的、环境的、审美的、宗教的、政治的、职责外的以及家庭的承诺,也包括自愿遵守强制性共担责任的承诺[2]82-83。

      个人承诺是高度个人化的、往往是职业成员义务之外的个人理想、价值或意义等马丁认为,强调个人承诺以及与这些承诺相关的理想、品格在道德上是重要的,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