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四单元第三课时.doc
3页第三课时《云雀》《天鹅》教学内容:听:《云雀》《天鹅》认:F调常识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1.聆听器乐作品《云雀》《天鹅》 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对表达相应情绪所起的作用,能说出不同的乐器音色在塑造音乐形象时的差异,同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有粗浅的认识2.了解F调的调号音阶的音名、唱名以及各音在五线谱中的位置提高性目标:能记住手风琴、大提琴的音色教学重点:1.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对表达相应情绪所起的作用2.能说出不同的乐器音色在塑造音乐形象时的差异3.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有粗浅的认识教学难点:感受不同的乐器音色在塑造音乐形象时的差异教学过程:1、欣赏《云雀》1)初听:要求:可听着音乐,自由地做各种动作,感受音乐的情绪、速度、音乐的形象2)分析音乐作品:《云雀》是一首罗马尼亚传统民间器乐的传统曲目本课欣赏的是手风琴独奏曲乐曲描绘了春天里的云雀在蓝天上欢快鸣叫的情景乐曲情绪欢快,旋律起伏多变,时而又长高亢的音调表现云雀在高空展翅滑翔;时而又以密集急促的节奏表现云雀振翅翻飞欣赏时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乐曲的速度与情绪之间的关系 3)聆听同其它乐器改编的《云雀》。
如排箫、扬琴的版本排箫《云雀》:灵巧地吹奏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在模仿鸟鸣声方面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扬琴《云雀》:由我国作曲家郑宝恒改编,充分发挥了扬琴声音清脆灵巧、音域宽广的个性特色,使乐曲渗入了东方情趣交流:你最喜欢哪一种乐器演奏的版本,为什么?2、欣赏《天鹅》:1)初听:感受音乐的乐器及表现的音乐形象2)作品分析:该曲是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斯的一首器乐小品《动物狂欢节》中的第十三首,是组曲中最精美、最闻名的一首曲子G大调,六四拍,由单主题发展而成的三部曲欣赏时学会从乐曲的速度、演奏乐器(音色)、力度等方面进行比较,感受同一主题的不同性格、形象、意境、情绪乐曲一开始,钢琴以清澈的和弦、清晰而简洁地奏出犹如水波荡漾的引子,在此背景下,大提琴奏出旋律优美的主题,描绘了天鹅高贵优雅的神情,安详浮游的情景,在诚挚的感情中,隐约流露出几分愁意 3)再听:说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3.比较欣赏:体态语言表现:1)听音乐片断,感受 《云雀》《天鹅》的不同形象2)表现《云雀》《天鹅》中的不同形象提示:云雀:展翅翱翔、上下翻飞天鹅:动作要舒展,身体要拉长,动作的速度要缓慢3)拓展:音乐诗朗诵《天鹅》易卜生4.音乐诗朗诵《画太阳》。
1)播放几个情绪不一的乐曲片断,选择适合为小诗配乐的乐曲2)跟音乐朗诵3)编创表达自己到理想的小诗,查找合适的乐曲为小诗配乐、表演5.认识F调常识:见书P23,了解F调的音名、唱名小结下课板书设计:罗马尼亚 手风琴独奏《云雀》 圣-桑斯 《天鹅》课堂练习设计与布置:练唱《天鹅》主题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