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配套课件下陈洪刘跃进第三章明代散曲与民歌.ppt
18页第三章 明代散曲与民歌,明代前、中期的散曲 明后期散曲 明代民歌,第一节 明代前、中期的散曲,【前期】 洪武至成化时期 明初散曲相对衰落 “国朝一十六人”,如刘东生、汤舜民、贾仲明等朱权《太和正音谱》) 朱有燉 他创作的散曲多涉宴游、赏花、应酬等寄情诗酒的生活情调,散发的是一种悠闲安适的贵族气息,音律谐美,亦自有风神 摇金柳·叹农夫收麦时遇阴雨 浓云阴重,长河泻空,霖雨遍寰中地湿生朝露,天低挂晚红担阁了庄家收麦,农事苦无功待天晴日朗,何时是逢?西风待雨,雨待西风,先把满天云送中期】 弘治、正德时期 明代散曲分南、北二系,康海、王九思是北方作家的代表,风格偏向豪放,得关、马之遗风;在南方,弘、正时期出现了王磐、陈铎等重要散曲家 他们的散曲之作不仅能成为人生悲欢的抒写,而且对下层民众疾苦的关注、对现实弊病的揭露,也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更为充实的社会内容和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正德间因事落职 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号渼陂,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任翰林院检讨等官康海(左)、王九思(右),,寄生草·读史有感(康海) 天应醉,地岂迷?青霄白日风雷厉,昌时盛世奸腴蔽,忠臣孝子难存立。
朱云未斩佞人头,祢衡休使英雄气 醉太平·对酒(王九思) 住一所小轩,种几亩薄田,无忧无虑散神仙把柴门半掩饥时节吃两碗家常饭,闲时节寻几个风流伴,醉时节唱一会太平年,有谁人似俺?,,王磐(1455?—1524)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有隽才,戚科举,纵情山水之间著有《西楼乐府》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正德间,阉寺当权,往来河下者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丁夫,民不堪命王西楼有《朝天子·咏喇叭》一首 ——蒋一葵《尧山堂外纪》,,陈铎(1454?—1507)字大声,号秋碧、七一居士,下邳(今属江苏邳州)人,世居南京 红绣鞋·弹棉花 无絮袄贫人怎过?拥貂裘富汉无多,值严寒凭你助温和休笑我弓儿慢,则为你子儿多,你要舒摊须用我 弄泥浆直到老,数十年用尽勤劳 ——《水仙子·瓦匠》 小词讼三钟薄酒,大官司一个猪头 ——《沉醉东风·里长》 “等盘上不依斤两,纸包中那管炎凉” ——《折桂令·生药铺》,第二节 明后期散曲,散曲的鼎盛期 涌现了像杨慎、金銮、李开先、冯惟敏、梁辰鱼、赵南星、薛论道、施绍莘等一大批著名的散曲家。
明后期散曲仍有南、北之分,其趋势是南盛北衰,但北派散曲也还有一定势头北派散曲】 冯惟敏(1511—1578)字汝行,号海浮,山东临朐人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其散曲风格朴直豪迈,语言浅近晓畅,不尚浮华,不饰雕琢,以自然本色为宗,突出体现了北曲的审美特征 朝天子·自遣 海翁,命穷,百不会千无用知书识字总成空,浮世干和哄笑俺奔波,从他盘弄,你乖滑俺懵懂就中,不同,谁认的鸡和凤!……,,薛论道(1531 ?—1600 ?),字谭德,号莲溪,直隶定兴(今属河北)人著有散曲集《林石逸兴》,在北方曲家中以写边塞军旅题材著称 山坡羊·吊战场 拥旌麾鳞鳞队队,度胡天昏昏昧昧战场一吊,多少征人泪!英雄归未归?黄泉谁是谁?森森白骨,塞月常常会冢冢碛堆,朔风日日吹云迷,惊沙带雪飞风催,人随战角悲赵南星(1550—1627)字梦白,号侪鹤、清都散客,高邑(今属河北)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与顾宪成、邹元标,称“东林三君”,反对奸党善政,受到魏忠贤迫害,死于戍所著有《赵忠毅公诗文集》等 其曲兼通南、北,而以北曲为主风格泼辣质朴,颇有燕赵之风且擅长模仿民歌,创作通俗易懂的“民歌体”散曲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他的言情之作。
“梦冤家,梦冤家,梦儿里合冤家到了一搭,却被莺哥儿聒噪在雕檐下我的冤家,我的冤 家, 打了个转身儿阻隔天涯 ——《南双调· 喜连声》,,【南派散曲】 梁辰鱼(1519?—1594)字伯龙,号少白、仇池外史,昆山人以例贡为太学生为人任侠好游,与莫是龙、殷都、孙七政等结社唱和 他的传奇《浣纱记》是昆曲的开山之作,另著有杂剧《红线女》、散曲集《江东白苎》散曲今存小令54首、套数40余篇 推进散曲进一步雅化 以词入曲,是梁辰鱼散曲的一大特点 白练序·暮秋闺怨 西风里,见点点昏鸦渡远洲,斜阳外景色不堪回首寒骤,谩倚楼,奈极目天涯无尽头消魂处,凄凉水国,败荷衰柳沈璟(1553—1610)与梁辰鱼齐名、同属“唯美派”的散曲大家,创作题材亦多不出所谓闺人之意、儿女之情,艺术上专在技巧方面着力,追求工丽雅致、音律和谐之美 施绍莘(1588—1640)体现了与词藻化、声律化不同的创作路径,是对梁辰鱼、沈璟散曲的一种突破博采众家,兼取南、北,或出以清新,或发为雄浑,风格多样不一 采茶歌·送春 只见那流水外两三家,遮新绿洒残花一阵阵柳绵儿春思满天涯俺独立斜阳之下,猛销魂,小桥西去路儿斜 女性散曲家徐媛(1560 ?—1617)擅写闺阁生活及相思愁绪,体现了女性作家情感细腻的特点。
如《绵搭絮·春思》第三节 明代民歌,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至刊布成帙,举世传诵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词曲·时尚小令》 迄今所见最早的明代民歌,保存在成化年间金台鲁氏刊行的《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新编太平时赛驻云飞》《新编寡妇烈女诗曲》四个集子中,其中以第一种较为重要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罗江怨》《打枣竿》《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 ——陈鸿绪《寒夜录》引卓人月语,,汴省时曲·锁南枝 傻俊角,我的哥,和块黄泥儿捏咱两个捏一个儿你,捏一个儿我,捏的来一似活托,捏的来同床上歇卧将泥人儿摔破,着水儿重和过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 沈德潜誉之为“一曲之冠”今虽季世,而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则以山歌不与诗文争名,故不屑假苟其不屑假,而吾藉以存真,不亦可乎?……若夫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其功于《挂枝儿》等,故录《挂枝儿》词而次及《山歌》 ——冯梦龙《序山歌》,,【万历时期】 《玉谷调簧》《词林一枝》《摘锦奇音》《徽词雅调》等 郑振铎先生称赞“几乎没有一首不好”(《中国俗文学史》)。
《词林一枝》中的《罗江怨》《劈破玉歌》《时尚急催玉》等,《玉谷调簧》收集的《时尚古人劈破玉歌》 【天启崇祯时期】 冯梦龙收集整理民歌俗曲,编辑了两部专辑《挂枝儿》(又名《童痴一弄》)和《山歌》(又名《童痴二弄》),成为明代民歌的集大成者 《挂枝儿》和《山歌》的主要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赞美真挚恋情,肯定情欲追求二是描绘人情物态,反映世风民俗挂枝儿·分离 要分离,除非是天做了地;要分离,除非是东做了西;要分离,除非是官做了吏你要分时分不得我,我要离时离不得你就死在黄泉也,做不得分离鬼《挂枝儿》《山歌》艺术特点: 比喻新奇,想出天外如《挂枝儿·查账》:“为冤家造一本相思账,旧相思,新相思,早晚登记得忙,一行行,一字字,都是明白账 使用口语,生动奇妙如《山歌·月上》:“咦弗知奴处山低月上得早,咦弗知郎处山高月上得迟 民歌对明代诗歌观念和文学思想也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时调中状元,如十五国风,出诸里巷妇女之口者,情词婉曲,自非后世诗人墨客操觚染翰、刻骨流血所能及者,以其真也 ——李开先《词谑·时调》 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 ——袁宏道《锦帆集》卷二《叙小修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