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课辅导训练 苏科版.doc
7页第四课基础知识一、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由物体 而发生, 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它具有 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声音在金属中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它在空气中的要 4.响度表示声音的 ,与声源的 有关,关系是 音调表示声音的 ,与声源的 有关,关系是 5.(1)噪声和乐音的区别乐音是指 的声音,它是声源做 产生的噪声是指 的声音,它是声源做 产生的2)噪声的控制: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 ; ; 6.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把频率范围在 Hz至 Hz之间的声波叫做可听声。
频率高于 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 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练习图11、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定的2、如图1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___可以传播声音,平时我们所听到的说话声是通过________传到耳朵中的3、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以上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4、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戴上耳塞,减弱传入人耳的噪声,这是在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在住宅区植树,这是在___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5、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觉,原因是超声波的(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6、声音的两个功能:传递 、传递 。
二、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 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我们把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规定为100度2.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 ,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 与被测液体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 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 仍须与被测液体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 体温计:测量的量程为 ℃到 ℃,分度值 ℃练习1.图1中甲乙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用一支原来示数是38℃的体温计,未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那么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知识点2:汽化和液化图71. 物质由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被称为汽化,汽化需要________;汽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和________;物质由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被称为液化,液化需要________,液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和________。
2. 水沸腾时:温度 ,需要 热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 且继续 练习: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 B、掀开沸水锅盖,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流下来C、霜的形成 D、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可乐“出汗”2、一次性气体打火机中的气体是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压进打火机中的ab3、图7是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1)在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中,这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8所示,则图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说得就是这个道理3)当水温升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得到下表的数据,根据表格可知水的沸点是 _______℃t/min0123456789101112t温度/℃90919293949596979898989898(4)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写出两种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3:熔化和凝固1t/℃t/min482 4 6 8MGFEDCBA1. 物质由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被称为熔化,熔化需要________;物质由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被称为凝固,凝固需要________;不同固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不同,有的固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我们称之为________,如冰、________、________等;另外的一些固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我们称之为________,如石蜡、________、________等。
2、根据图填空:(1)AB段物质处于______态,需要_______热,温度________;(2)熔化是从______点开始的,到______点熔化完成;M点处于_________态,熔化共经历了______min;________段表示凝固过程,由图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1. 物质由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被称为升华,升华需要________;物质由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被称为凝华,凝华需要________2. 写出以下物态变化的名称和能量转移的类型(吸热或放热)①松脂落到地上会变成硬块;物态变化:________ 能量转移:________②冬天窗户玻璃内表面会出现冰花;物态变化:________ 能量转移:________③极地地区的雪会慢慢变少;物态变化:________ 能量转移:________ 提高练习21、(2分)在学习“声现象”时,某物理活动小组同学做了以下几个实验:①在不通风的室内,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摇晃;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放在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时,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的铃声也逐渐减弱.在这些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是实验________.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实验________.(本题均填写序号).22、(2分)如图12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l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传递到人耳.图11图13图12图1423、(3分)如图13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另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4、(3分)如图14,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已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因此,可以判断出:房间甲的气温___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房间乙的气温.理由是 我们看到壶嘴冒出的“白气”实质上是___________ 26、(4分)如图20是“探究冰、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熔化时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具有这种熔化特点的固体叫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甲乙温度计温度计烛蜡冰图21图2027、(3分)如图21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_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8、(7分)下表是小明“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时间/min00.511.522.533.544.555.56…2020.521温度/℃70645948524948484848474543…212121(1)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________min时的数据有明显错误.实验时的室温是_ ___℃.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状态是________态,它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______热量,温度______.(选填“变化”、“不变”)图22(2) 课后小明又进行了以下探究:如右图22所示,在容器A内装水,在容器B内装盐水,一段时间后发现容器A内有冰出现,由此可以判断原来容器B内盐水的温度________0℃(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29、(4分)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