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公共政策课件整理.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03880058
  • 上传时间:2022-09-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5.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导论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公共政策基础2)公共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方法4)公共政策领域二、经常引用的主导理论(主要观点、角度,长处、短处)(一)功能过程理论:功能过程理论(重点)情报→建议→规定→援引→实施→评估→终止过时原因:①全,但不一定走完 ②缺少与外界互动,忽视环境刘圣中P10:将公共政策看做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结合公共政策与政治的关系对公共政策行为进行阶段性和程序化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政策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对政策过程加以分析,从而发现公共政策是如何形成以及政策如何实施、评估和调试等二)政治系统理论:政治系统理论系统(反作用于)输入↑↓输出(作用于)环境优点:动态非静态缺陷:忽视系统内部、决策主体吴闪: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映政策过程是一个“输入——转换——输出”的系统过程优点:力图对政策过程做出科学说明,把政策过程描述为一个科学化过程缺点:⒈并没有描述政策如何在政治系统中产生,这就存在“黑箱操作”的问题⒉在这一理论体系中,并没有体现一定的价值取向有关“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提法体现了后行为主义(以阿尔蒙德为代表)的价值取向。

      (三)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假设、观点)政府失灵:有限理性;自立最大化官员也是“经济人”官员利益→部门利益→政府利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政治市场:官员“经济人”拿权力来交换利益、财政拨款群众“经济人”拿选票来交换利益、福利政治家“经济人”拿许诺交换选票政治家向官员施加压力,兑现诺言官员向政治家索要拨款和权力缺陷:行为动力不是唯一的,不是完全的“经济人”政府决策完全取决于个人偏好,原始化的个人、个人主义,但个人受制度的制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学者詹姆斯·布坎南创建的含义:运用现代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政治个体的行为特点和政府的行为特点;研究非市场决策的集体决策;并以人的自利作为出发点,分析个人在政治市场上对不同的决策规则和集体制度的反应(即公共选择问题),以期阐明并构造一个真正能把个人的自利行为导向公共利益的政治秩序公共选择理论将政治市场上的集体决策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核心问题是阐明把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决策的机制或程序的选择该理论认为,公共物品的选择包括公共政策的产生多在“政治市场”中完成与一般经济市场不同,政治市场具有三个特点,即选择结果有间断性、政治选择是一次性和不完全的、政治消费者不完全清楚自己选择的最终结果的特点。

      集体决策也不同于市场决策,它包括三层含义,即集体性、规则性和非市场性在政治领域,重要的命题并不是政府、党派、社会团体自己的选择行为和选择过程,而是这些集体之间与组成集团的个体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的过程有效率的政策结果并不是出于某个政治领袖的头脑,而是产生于集团或组织集团的个体之间相互讨价还价、妥协与调整的政治过程政治市场也存在不完全性,即信息的不完全性、公共物品组合的不完全性、选民权力的不平等性、投票的“短见效应”,由此,在政治选择过程中,政治家是理性的自利者,投票人是理性的、短视的甚至无知的,这种选择机制预先造就了政府的优先地位政府行为缺乏内在刺激与约束机制,依据自身利益偏好行事,以“预算最大化”为工作目标,最终机构膨胀、“寻租”(Rent Seeking)泛滥、政策失败,导致“政府失效”公共选择理论明确提出,在一个体制下产生了不好的政策或不好的结果,原因要么是现存的政治体制所对应的规则产生了错误的领导人,要么是在政治决策与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率的制约机制因此,唯一的决定因素是规则——产生领导人与约束领导人的规则产生领导人的规则即投票规则:一致同意规则、多数票规则、加权投票规则、否决投票规则等。

      优点:公共选择理论弥补了传统经济理论缺乏独立的政治决策分析的缺陷,有助于解释政府预算赤字为何难以消除的原因同样,它在政策科学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从而推动公共政策学的不断发展缺陷:①现实政治生活中并非人人都是理性的自利者,并非人人都是“经济人”;②集体决策也并非全都公正,多数人决策有可能造成集体行动的困境以及“多数人暴政”的后果③不好的公共政策,也并非仅仅通过改变产生领导人和约束领导人的规则所能做到的,它还包含许多自然的、社会的复杂因素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概论一、公共政策的构成要素(各自含义、概念,主体等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主体 2、公共政策目标 3、公共政策客体 4、公共政策资源 5、公共政策形式二、公共政策的特征(答5点以上、最基本的必须答出来、要展开解释)公共政策的价值相关性(妇女、经济干预)公共政策的政治性(阶级性)与公共性(体现国家统治和管理功能)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变动性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公平包括起点公平(不可能)、机会公平(程序正义)、结果公平(就是不公平、实质正义)起点:事实判断;制度:价值判断罗尔斯:社会正义在机会公平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结果公平至少保证程序正义。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与合法性:合法性包括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合功利性、合价值性、合规律性、合法律性)、形式合法(程序)公共政策功能的多样性公共政策的过程性公共政策的时空性(滞后性、时滞性)三、公共政策的功能(要解释、以课件为主)1、制约性功能:2.导向性功能:(计划生育、西部大开发)正导向、负导向3.象征性功能:(普通话、见义勇为)4. 调控功能:(税收)5、分配功能:(社会保障)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环境系统民主政体的政治文化与政策发展第四章 公共政策主体系统和客体系统第一节 公共政策主体系统一、国家公共法权主体1、立法;2、行政;3、司法机关;4、执政党二、 社会政治法权主体个体公民(选民)、利益集团三 社会非法权主体地下团体、大众传媒第二节 公共政策客体一、公共政策客体的类型(1)政策所要改变的状态(2)政策直接作用的人与事(3)政策所要调节的公众利益二、公共政策客体的构成(1)公共政策客体:物的方面(2)公共政策客体:人的方面第五章 公共政策的组织系统和体制系统一、科层制(不同于官僚制,是理性官僚制,特点)科层制政策组织特点是: 一命令(自上而下,层级控制);②分科分层;③直线幕僚影响公共政策组织结构的因素:政策组织设置的规模;政策组织运用的技术;政策组织中的依存关系;政策组织采取的战略;政策组织面临的环境 政策组织中的网络类型:政策组织层级网络政策组织网状网络政策组织环状网络二、决策组织体制分类(一一对应的)、执行组织体制公共政策决策组织体制: 1.集权制与分权制、2.首长制与合议制、3.动员制(从上而下)与票议制(从下而上)执行组织体制:1、内阁制又名首相制(也有称总理制的) 2.总统制 3.委员会制吴闪:1.内阁制 又名首相制(也有称总理制的),发源于英国,主要特点是内阁政府与议会关系密切。

      议会大选获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的首相是党魁,主宰内阁的一切阁员大臣由首相挑选组阁,阁员对首相负责并负互相连带责任,首相辞职时全体阁员必须一起辞职首相在下院就政策问题答复质询,但因首相党团在下院居多数,因此,首相能够控制下院,保证行政决策通过这种行政体制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反映,违反三权分立制衡原则 2.总统制 以美国为代表,实行完全的三权分立制衡原则,国会制定法律,总统总管行政,法院解释和执行法律裁决国会议员和总统分别由公民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外交政策决策者,总统有对国会议决法案的签署权和有条件否决权,有对各级法院法官推荐权和任命权当然,总统提名的官员和法官只有国会批准后才能任命,国会除立法权和财政审批权外,还可对总统质询并有弹劲权;法院有权审查总统和国会的行为是否违宪,并审判总统和议员的犯罪行为3.委员合制 这是瑞士实行的独特的行政合议制瑞士的最高立法机关是联邦议会,由国民院和联邦院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四年联邦议会从两院议员中选举七人(每州不超过一人)组成联邦委员会,为最高行政机关委员会实行集体行政首脑制虽然委员也选举主席一人,任期一年,但是他无行政决策权,只有召集会议的责任,权力与其他委员平等,并且不得连任。

      委员会以多数票决议,以委员会集体名义行使委员会下设七个部,七个部长由七名委员兼任,负责日常行政三、决策方式(一)投票规则1、全体一致规则(unanimity rule) 2、过半数规则(majority rule)(二)投票规则中的悖论1.投票悖论 2.阿罗悖论(三)过半数规则的变异形式第六章 公共政策问题一、公共政策问题定义: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政策问题二、政策问题特点:①政策问题的关联性 ②政策问题主观性 ③政策问题的动态性三、政策议程类型: 公共议程VS正式议程 公众议程VS政府议程四、政策问题诊断失误原因:意识形态、无知、信息太多、时间、逃避问题第七章 公共政策制定一、制定主体和原则:制定主体:执政党领导机关: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政治团体;研究机构或智囊团 政策规划原则(5个以上)1、信息性原则 2、系统性(因为政策关联性,并不孤立) 3、现实性原则(可操作) 4、预测性原则5、社会公正原则(政策覆盖在社会上,兼顾各方利益,存在于阶层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偏私)6、最终受益人是个人的原则 7、连续性原则 8、最劣者受益最大原则影响政策规划的因素:决策的思维模式;决策过程中能否充分占有信息,加工利用信息;媒体因素二、政策规划程序(了解)1、确定目标(原则:A目标的针对性B目标的可行C目标的系统性D目标的规范性E目标的具体性F目标的动态性)2、方案设计:①轮廓勾画(多样化、完整、彼此之间独立、创新) ②细节设计3、方案抉择,即方案择优:①方案抉择的标准(有利于发展,实现政策目标,节省资源,风险低,副作用小) ②方案选择中常犯的错误(短视,政策的获利化,某些利益相关者)4、可行性论证(是否违反政党路线、经济、法律、技术可行性)三、政策合法性VS政策合法化VS政策法律化政策合法化:含义:主体及特征:宏观上的广泛性(有很多主体) 微观上的特定性(某个政策主体特定)政策合法化主体的权限:①主体要有合法依据②注意政策所及事项、地域、措施和手段等的职权限制。

      ③注意滞后法律的效力问题程序(行政、立法程序不一样)(1)政策合法化程序的相对性(2)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A法制审查(程序机构,参谋咨询并无决策权)B重大问题集体决策C行政首长签署政策(3)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政策法律化:含义、条件①有立法必要转化为法律(政策范围﹥法律范围)②相对成熟稳定的政策可转化为法律③政策法律化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重要而有特殊的形式第八章 公共政策的执行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一、政策问题(1)公共政策问题本身所涉及的范围(范围大,执行难)(2)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 是否复杂:①问题形成的原因;②问题本身影响的广度;③问题的关联性;④问题的顽固性二、公共政策本身⑴政策目标的适当性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①语言表达明确;②目标可以、能够达到;③可以通过一定方式衡量;④在政策执行机关职权范围内;⑤有明确的时限⑵公共政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