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docx
17页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绪论(宋)1 .宋背景:政治文抑武、文人「官僚、政治家三位一表达象突出经济:发 达城市与商业繁荣,崇尚奢靡思想上理学思想〃文以载道〃,教育方面: 官学私学印刷业开展2 .诗文政治功能和议论成分的加强忧患意识 现实性强爱国主题(陆游、辛 弃疾).宋代儒释道三家思想有机融合诗人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更为超脱、达观、 冷静审美转向以俗为雅3 .宋初:三体诗:白体(以白居易为主)晚唐体(晚唐诗人)西昆体,(以 李商隐为主)黄庭坚(江西诗派)江西诗派诗人创作(一祖三宗)4 .宋中期:苏轼.南宋中期,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一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南宋后期,四灵诗派、江湖诗派5 .南宋末遗民诗人(爰国诗人,尤为突出的是文天祥,代表作《过零丁洋》《正 气歌》)第一章 宋初文学1 .王禹倩提倡复古,继承韩柳〃文以载道'’的古文传统,作品《小畜集》其诗 学白居易(闲适一讽谕)学杜甫.白体:、〃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的一批诗人,主要代表人物李昉、徐铉、王 禹倩等人,他们早期主要学习白居易的闲适诗、唱和诗,多附庸风雅,流连光景 之作后期以王禹倩为代表,更多学习白居易讽谕诗创作了大量关注社会现实, 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
对后世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如王禹俑《村行》 3.晚唐体:,指宋初效法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人,由于宋人常把二人看成是晚唐诗人,所 以称为〃晚唐体〃,也称〃九僧体〃,又称〃贾岛格〃此派诗人喜作五律,崇尚 白描,少用典故,好以自然意象入诗,并以此抒发清苦幽僻的情怀,境界偏于纤 小、狭窄,缺乏深刻的现实性作者多隐逸之土,潦倒之人,内容多写山林风物, 隐居生涯、偏苦吟,诗风清雅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推崇晚唐诗人李商 隐,但片面夸大了李诗形式美的一面,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形式上 重对偶,喜用典,好堆砌辞藻,追求华艳纤巧诗风,形式精美而内容贫乏因杨 亿编《西昆酬唱集》而名西昆诗派西昆体风行一时,成为当时诗坛独领风骚的 诗歌流派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文人的探索.晏殊:和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和欧阳修并称〃晏欧〃,被后人推 为〃北宋依声家初祖〃1 .欧阳修:与柳宗元、苏轼、韩愈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其诗题材多写爰情,语言清丽优美,风格缠绵深婉代表作《南歌子》对词作的革新: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 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2 .范仲淹:《渔家傲》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而沉郁 苍凉的风格,那么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范仲淹也被认为是北宋开创〃边塞词〃 故国之思、沧桑之感,成为歌咏主题;元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的开展,忧思开 始消退,追求技巧之风兴起;在创作思想上,主张学习唐诗与汉魏古诗,反对宋 诗的〃理趣〃,要求注重诗歌的艺术性代表诗人有耶律楚才、刘因、虞集、杨 载、范椁peng、揭篌X祺斤、杨维桢、萨都剌等人第四节 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1、追求自然显畅之美所谓自然,是真实地摹写作者所见、所想,让观众真切地看到〃时代之情状〃, 体悟到故事中的旨趣所谓显而畅,是指元剧题旨是显露的,能让观众看得真切明白;而总体的风格那么 呈现出酣畅之美,让观众有痛快淋漓之感2、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的吻合3、异于温柔敦厚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第一节说话艺术一、说话的概念及门类:〃说话〃是一种民间说唱表演伎艺,在唐代时就已产生,到了宋元时期开展 更为成熟「说话”大致有四种门类,简称〃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 二、话本:〃说话〃艺人进行艺术表演时所依的文学底本现存宋元话本大致分为三类 第二节小说话本一、小说话本的体制:1、入话(又叫得胜头回),是小说话本的开端,也相当于引子。
2、正话,是话本主体3、结尾,在正话之后,或用诗句总结全篇,劝戒听众;或以〃话本说彻,权 做散场〃类套话作结二、题材:小说话此题材较为广泛,以爱情和公案为主1、爰情故事,突出女性对爰情的主动追求,具有泼辣大胆的特点,与〃诗礼传 家〃的大家闺秀的爰情故事大相径庭表现了市井平民对封建礼教的轻蔑2、公案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揭露了宋代官府昏庸,吏治腐败的社会现实三、宋元小说话本特点:叙事的口语化、声口的个性化、谈吐的市井化第三节讲史话本一、名称:宋元讲史话本又称〃平话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乍品间或穿插 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另指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但语言平易通 俗二、作品:宋代:《梁公九谏》、《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元代:《全相平话五种》第四节说经话本说经话本指元人演说佛经故事的底本今存的宋元说经话本,只有无名氏的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分上,中,下三卷《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充满神怪色彩,是玄奘取经史实故事化的产物,其中 已有猴行者和深沙神从中可看出《西游记》的故事是如何演变,明代的《西游 记》就是在它基础上又吸收其它素材最后定型的第五节诸宫调中国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
由孔三传首创有说有唱,以唱 为主唱的局部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唱词局部以外的台 词),与唱词配合,表达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兴起于宋金时期,宋南渡之 后,传至南方分南诸宫和北诸宫两派南派主要以笛子伴奏,北派以琵苣和古 筝伴奏关于〃宫调〃: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 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 以其他各声为主的那么称为〃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宫调〃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西厢记诸宫调》,作者董解元第六节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一、《西厢记诸宫调》题材来源:《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也是代表了宋元 说唱文学最高成就的作品题材直接源自唐元稹的《莺莺传传奇》(亦名《会真 记》),也受宋代赵德麟《商调•蝶恋花》等通俗说唱文学的影响,描写张生与崔 莺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但对人物性格和形象,对事物情节与故事结局作了重 大改动《董西厢》成了一个以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充满乐观进取精神的爱情故 事作品共用14个宫调、193套曲子进行创作,其五万余字,结构宏伟,体制 庞大,故事开展波澜壮阔,对王实甫《西厢记》杂剧产生重大影响。
二、《西厢记诸宫调》艺术成就1、结构的宏伟和情节的曲折变化2、善于表达表达了男女主人公波澜起伏、好事多磨的恋爱故事,深入细 致地刻画出人物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动且借助说白和唱词,勾勒出张生的痴迷、 莺莺的娇羞、婢女红娘的爽朗机灵3、作者提炼了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也吸收了古典诗词里的句子与词汇, 写成了朴素而流畅的曲调第二章关汉卿 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生平:关汉卿,名不详,汉卿是他的字,号已斋,大都人生卒不祥既能 写戏又能演戏性格耿介,倜傥风流,博学能文,滑稽多智,既游戏人生,有几 分玩世不恭,又关心现实,不满黑暗社会压抑与摧残自称是〃普天下郎君领袖, 盖世里浪子班头〃,在戏剧天地纵横驰骋于宋金杂剧、院本、诸宫调等通俗文 学形式基础上,最终完善定型了元杂剧形式,成为元杂剧的奠基人与马致远、 白朴、郑光祖合成〃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爰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 《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关于关汉卿的评论资料:1、元•熊自得《析京志》.: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 之冠2、明•臧晋叔《元曲选序》:关汉卿辈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者。
3、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4、《录鬼簿》传末附贾仲明[凌波仙•挽关汉卿]:珠矶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 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 帅首,捻杂剧班头5、《宋元戏曲考》: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即列于世 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6、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 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其桀瞥不驯、足智多谋而幽默诙谐的精神风貌在他的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中充分表达,被称为〃浪子之歌〃: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我玩的是梁园 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 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 了我嘴,痛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那么除 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 花路儿上走一方面,关汉卿关切民生疾苦,热爰群众文化另一方面,在建立社会秩序 的问题上他认同儒家仁政学说写出感天动地的《窦娥冤》,也写出充满富贵气 息的《陈母教子》。
文学创作风貌上,既不全俗,也不全雅,而是俗不脱雅、雅 不离俗关汉卿一生共著杂剧67部,在元杂剧作家中居首位其今存杂剧18 部,分别为:《窦娥冤》《鲁斋郎》《救风尘》《望江亭》《蝴蝶梦》《金线池》《谢 天香》《玉镜台》《单鞭夺槊》《单刀会》《绯衣梦》《五侯宴》《哭存孝》《裴度还 带》《陈母教子》《西蜀梦》《拜月亭》《诈妮子》其中〃旦本〃戏12个,最脍炙 人口的作品是《窦娥冤》元杂剧的产生及其特点:〃元杂剧〃是金末元初产生并盛行于北方,用粗暴豪放的北曲进行演唱的戏 剧形式,又称〃北杂剧〃它对古代歌舞戏、参军戏、诸宫调及变文、说话等通 俗文学形式作了多方面借鉴与开展,是一种融汇诗、词、音乐、舞蹈、表演艺术 等为一体,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综合艺术元杂剧的基本特点1、结构上:元杂剧有较固定的结构模式,一般是一本四折一楔子演出一个完整 故事,每折戏用同一宫调的曲牌进行演唱,四折戏用四个宫调,共四套曲子 楔子:指杂剧剧本中四折戏之外的过度段落,主要作用是介绍情节和人物,加强 情节之间的联系,位置比拟灵活,可放在剧首或折与折之间,也可放在剧末 元杂剧的基本特点2、演唱上:一个剧本四折戏共四套曲子均由主角一唱到底,有旦本戏和末本戏 之分。
旦本戏由女角演唱,末本戏由男角演唱3、剧本的构成上:元杂剧剧本主要由曲词、宾白、科范构成,其中曲词和宾白 是最重要的构成因素曲词指受曲牌限制,有较严格韵律,必须符合演员演唱要 求的段落,其作用是抒情、渲染气氛和刻画主角形象宾白指说的局部,分韵白 和散白两种类型,主要用于叙事,自报家门,交代故事来龙去脉等科范指剧本 中所规定演员的主要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等揭示性的文字,简称〃科、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1、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开展壮大,迫切要求有适合于他们审美需求的 文学形式,杂剧应运而生2、商品经济开展,给戏剧演出提供了更多的方便3、演出与写作的明确分工,造就了一批演技精湛的著名演员和写作水平较高的 专业剧作家,既保证了剧本质量,也提高了演出水平,使杂剧的地位迅速提高 4、文学本身开展的必然结果二,关汉卿杂剧的内容关汉卿杂剧今存18种广泛反映了元代社会生活,多方面揭示了当时社会 各方矛盾冲突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历史剧三类)公案剧主要揭露社会黑暗残暴,歌颂被压迫者的对抗斗争对其不幸 给予深切同情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 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鲁斋郎》鲁斋郎:"胆有天来大,为臣不守法将官府敢欺压,将妻女敢夺拿, 将百姓敢硝踏〃 〃嫌官小不为,嫌马瘦不骑;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