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施工技术措施.doc
5页基坑施工技术措施基坑施工技术措施提要:对施加预应力的油泵装置要经常检查,以确保应力值的正确性,每根支撑撑好后,在12〜14小时内观察预应力损失及围护的水平位移情况源自物管学堂基坑施工技术措施1、基坑放坡钢支撑施工要紧随挖土作业,随挖随撑,无撑挖土时 间控制在8小时以内,不允许延误,各层土必须遵循先撑后 挖抽槽开挖支撑原则槽壁面不平处须用风镐修平,支撑与槽壁要尽量密 贴,不许垫木板,空隙处用高强快硬水泥砂浆填实钢支撑 端面和地下墙接触面应垂直和平整钢支撑在起吊就位前须进行试拼装(对直线性不好的 支撑组合不能采用),并按设计长度拼装连接好,用50t履 带吊整体起吊安装钢支撑吊到位后,不松开吊钩,将活络头拉出顶住壁 面(搁在支承托架上),再将2台200t千斤顶放入活络头顶 压位置(千斤顶由专用托架组成整体骑在活络头上)接通油 管开泵,按设计要求施加预应力,施加预应力采用专用千斤 顶和配套油泵车,可准确显示预应力大小预应力施加到位后,在活络头中锲紧垫片,然后回油松开千斤顶,解开钢丝 绳,完成该根支撑安装支撑托架关系重大,焊工需有四级以上证书,焊接定人定责,每人均须填写保质卡,阴雨天须设可靠防雨蓬。
支撑必须派专人检查焊接质量,特别是对下口焊接质量的楼验,应特别重视直支撑要沿车站法线方向设置,测量应放出每轴轴线,支撑前再依次放出每根支撑的位置钢支撑安装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钢支撑轴线竖向误差士 3cm;钢支撑轴线水平误差士 3cm;钢支撑二端标高差以及水平面偏差,不大于2c尻口支撑长度的1/600;支撑的挠度不大于1/1000;支撑与立柱的偏差士 5cng支撑安装后要注意观察,随地下墙顶的位移,支撑会松脱,要及时复加预应力使支撑撑紧对施加预应力的油泵装置要经常检查,以确保应力值的正确性,每根支撑撑好后,在12-14小时内观察预应力 损失及围护的水平位移情况,会同有关各方议定复加预应力 的实施下道支撑预应力的施加,会导致上道支撑应力值的减 小,此时应跟监测单位提供的数据补加预应力,直至达到设 计要求2,基坑开挖1 )采取分层分段开挖,第一层土开挖长度不超过12m, 第二道及以下各道支撑的土层开挖中,每小段长度不超过 6ng2) 严格控制分段开挖时两头的土坡坡度,确保土坡 的稳定对长时间搁置的边坡要采取护坡措施3) 槽壁夹泥点和接缝处的渗漏,槽壁缝暴露后即凿 去表层饪,清理残余夹泥,用双快水泥封堵,漏水处留引流 管,24小时后压聚氨酯液。
4) 若监测数据表明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或支撑轴向力 超过常规值,立即在这些部位增设临时支撑5 )确保井点降水的效果6) 吊车司机要严守操作规程,不超载,动作不过猛, 防止吊车倾覆抓斗上下,不许碰撞支撑、支承点和井点7) 每挖一个结构段都要有良好的明沟排水系统及足 够数量的水泵,以便暴雨来时能及时将水排出坑外8) 坡顶严禁车辆通行、堆载土方开挖时,在距坑 边20顽围内严禁堆放弃土及其他大体积、大面积重物9) 在挖土过程中严密注意各种监测数据,并根据监 测数据及时调整挖土支撑方案10)严禁超挖,尽量避免挖土机械碰撞已架设好的支撑管以及地连墙E支撑安装1 )严禁拖延第一道支撑的安装时间第一层土方开 挖后尚未支撑前,墙顶处水平位移随无支撑暴露时间的延长 而增大要及时支撑,避免影响周围环境的安全2) 在基坑开挖与支撑施工中,应对地下墙的变形和 地层移动进行检测,内容包括地下墙体的变形观测及沉降观 测、斜撑轴力的测试和邻近建筑物沉降观测要求每天都有 日报表,及时反馈以指导施工3) 钢支撑施工要紧随挖土作业,随挖随撑,无撑挖 土时间控制在8小时以内,不允许延误,各层土必须遵循先 撑后挖抽槽开挖支撑原则。
4) 槽壁面不平处须用风镐修平,支撑与槽壁要尽量 密贴,不许垫木板,空隙处用高强快硬水泥砂浆填实钢支 撑端面和地下墙接触面应垂直和平整5) 钢支撑在起吊就位前须进行试拼装(对直线性不 好的支撑组合不能采用),并按设计长度拼装连接好,用50t 履带吊整体起吊安装6) 支撑托架关系重大,焊工需有四级以上证书,焊 接定人定责,每人均须填写保质卡,阴雨天须设可靠防雨蓬 支撑必须派专人检查焊接质量,特别是对下口焊接质量的检 验,应特别重视7) 直支撑要沿车站法线方向设置,测量应放出每轴 轴线,支撑前再依次放出每根支撑位置8) 支撑安装后要注意观察,支承管相对地下墙的上 下浮动会引起支撑拱起弯沉,要及时发现及时"松绑"随 地下墙顶的向外位移,支撑会松脱,要及时复加预应力使支 撑撑紧9)对施加预应力的油泵装置要经常检查,以确保应 力值的正确性,每根支撑撑好后,在12-14小时内观察预 应力损失及围护的水平位移情况,会同有关各方议定复加预 应力的实施10)下道支撑预应力的施加,会导致上道支撑应力值的减小,此时应跟监测单位提供的数据补加预应力,直至达 到设计要求源自物管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