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心理防御机制看莎菲女士的矛盾心理.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221534367
  • 上传时间:2021-12-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2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心理防御机制看莎菲女士的矛盾心理从心理防御机制看莎菲女士的矛盾心理 唐欢禐 内容摘要: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种心理操作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对现状的不满与不安贯穿整部小说,她饱受身心交瘁的折磨,惯以“畏强欺弱”、“表里不一”以及美化他人的姿态来处理自我与外界的关系她的日记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矛盾、挣扎,甚至病态、扭曲的心理状态然而,从心理防御机制理论来看,我们能够更加真切地理解导致莎菲的心理的原因这是人遇到烦恼与困境時都可能会产生的心理 关键词:弗洛伊德 心理防御机制 莎菲女士的日记 矛盾心理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弗洛伊德热”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在部分学术界知识分子中传播流行[1]丁玲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日记体的形式,刻画了主人公极细腻的心理状态,为我们展现了莎菲生动丰富的精神世界弗洛伊德以焦虑和心理防卫机制理论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为我们分析人的心理提供了方法论在文学作品中,同样为我们解读人物的心理特征提供了可能。

      本文试以心理学中的防御机制理论的角度,来解读莎菲女士的心理 一.心理防御机制是什么 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是最初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的,后经其女儿安娜弗洛伊德进行了系统研究后逐渐成熟的理论[2]安娜弗洛伊德在1966年出版的《自我与防御机制》英文版序言中写道:“此书专门探讨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即自我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来应对不愉快和焦虑,并控制冲动行为、情感和本能冲动[3]所谓心理防御机制,就是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种心理操作[4] 心理防御机制主要包含: 否认、歪曲、反作用形成、转移、抑制等二十二种常见的类型[5] 心理防御机制的发生极其普遍,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趋乐避苦、趋利避害的倾向当面对一些困境时,为了躲避负面情绪带来的困苦、维持心理状态的稳定,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就发生了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研究的核心之一因此,我们通过分析人物的防御行为,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人格 二.莎菲的心理防御机制 莎菲女士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体现在转化(Conversion)、转移(Displacement)、反向(Reaction formation)、理想化(Idealization)四种方式上。

      (一)转化(Conversion),指某人经历过特定的事情,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问题,将个人心理上的问题,如焦虑、抑郁、强逼等代替成躯体上的病症,故此释出内心的痛苦一面[6] “物哀”是日本美学之一对于事物而言,我们人无法窥视事物的内心,因而表现它的衰败时,只能从外在的萧条展现“哀”对于人来说,“哀”既可以从内在的心理活动上刻画,又可以从外在的生理状态上展现疾病”就是表现生理上的恶化与衰竭的重要标志 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有一巧合之处——莎菲的肺病状况和她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几乎是亦步亦趋的在小说的叙述中,莎菲心理上的痛苦与生理上的疼痛相辅相成她将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上的疼痛表现出来这种现象便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转化”譬如,凌吉士的出现为莎菲枯燥乏味的生活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这种新鲜的涌入使莎菲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出现在她的心理上,还表现在她的身体上初遇凌吉士时,莎菲对他一见钟情却不敢靠近,望着凌吉士远去的背影,莎菲的病严重起来了两夜通宵的咳嗽”是她求之不得的痛楚在身体上的表现而在找房的时候,莎菲偶遇了凌吉士,她高兴得胆大起来了在大胆的驱使下,凌吉士问及莎菲的病情,莎菲却说她全好了。

      和凌吉士交往的愉悦感成为了莎菲治疗肺病的良药但此时,莎菲却承受不了这良药,因为这良药带着三分的毒性,带着与社会道德的背道而驰,她唯恐她的任性将她送到更坏的地方去,她没有胆量去承受那份激动于是她决计不搬到凌吉士的身旁居住,与他保持距离,从而一心一意地养病但离了这良药如何养病?离开了凌吉士,莎菲的病又严重起来了:“我闻到屋子中所遗留下来的酒气和腥气才觉得心是正在剧烈的痛,于是眼泪便汹涌了”自始至终,莎菲的疾病都是随着心理上的愉悦而好转,随着心理上的失落而恶化 (二)转移(Displacement),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的对象身上[7] 莎菲与凌吉士、莎菲与苇弟的这两组关系分别体现着莎菲强势和脆弱的矛盾两面,并微妙地折射出莎菲身上自卑与自负的矛盾共存 一方面,她在苇弟身上释放着她的骄纵譬如,当苇弟的眼泪掉在她的手背上时,她却像野人一样地得意的笑了而莎菲之所以将生活的琐碎无聊发泄在苇弟身上,因为莎菲在某种程度上确认,即使将这种情绪发泄到苇弟身上,苇弟也不会离开她但莎菲对待苇弟也并非冷酷无情,她也懂得审视和反省自己,当“捉弄”完苇弟之后,她身上的一部分“超我”又唤醒她的良知,带着某种忏悔般地想要请求:“我知道自己的罪过,请不要再爱这样一个不配承受那真挚的爱的女人了吧!” 另一方面,她在凌吉士面前又展现出无尽的温柔。

      从莎菲的整个书写中,都透露出一种低到尘埃的脆弱和卑微,尤其是在凌吉士面前莎菲把在“强者”身上无法满足的情绪发泄到“弱者”身上,这便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转移”她在苇弟面前的骄傲、放纵,正是在凌吉士面前失去的骄傲和自我价值的补偿溯其本源,都是为了保护那个卑微脆弱的自己 (三)反向(Reaction formation),又称为矫枉过正,指个体表现的行为与潜意识的思想方向彻底相反[8] 在莎菲的日记中,莎菲多次意识性地采取一种与潜意识所完全相反的行动,具体表现在她总是用笑来代替她的哭这样似笑而非笑的行为就是“反作用形成” 那么莎菲的焦虑又来自于哪里呢?在曾奇峰先生为《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写的序言中提到,有一些人,由于成长的道路过于坎坷,他们在成年后还持续使用早年学会的低级而落后“护心术”,无法学会更加高级而先进的手段来保护自己,所以他们也许终身在心理的疾病状态上那么莎菲到底经历了怎样坎坷的成长呢?[13]在她一笔带过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窥见答案——“在我刚稍微有点懂事的时候,便给爱我的人把我苦够了,给许多无事的人以诬蔑我,凌辱我的机会,以至我顶亲密的小伴侣们也疏远了。

      后来又为了爱的胁迫,使我害怕得离开了我的学校以后,人虽说一天天大了,但总常常感到那些无味的纠缠,因此有时不特怀疑到所谓‘爱,竟会不屑于这种亲密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的创伤会影响人的一生莎菲之所以有以上种种心理和行为,大概就是因为她“稍微有点懂事”的时候所经历的创伤 《莎菲女士的日記》是一个神经敏感者的自白,莎菲从始至终虽然饱受心理矛盾的煎熬,却对她的心被理解而存以希冀以心理防御机制理论来分析莎菲,我想我们更能真切地明白她的矛盾心理源于何方,并且我们能够以新的角度,来理解个性解放过程中女性与社会、与自我之间的矛盾 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