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必修地理主干.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38369365
  • 上传时间:2022-09-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66.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必修一《自然地理》【第一章 行星地球】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在极地图上,顺地球自转方向为东,逆地球自转方向为西地球自转速度:①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都相等,大约150 /时;②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600纬线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产生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昼夜交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是晨线;由昼到夜是昏线地球各地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达①昼半球各地太阳高度>00 (昼半球正中点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900);②晨昏线各地太阳高度= 00;③夜半球各地太阳高度<00地方时:同一经线各地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地方时不同经度向东150地方时增1小时;向东10地方时增4分钟昼半球正中点经线12点;夜半球正中点经线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18点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昼长三者关系:①日落时刻-日出时刻=昼长②(12-日出时刻)×2=(日落时刻-12)×2=昼长③6时日出、18时日落即昼夜等长日出时刻早于6时、日落时刻晚于18时即昼长夜短;日出时刻晚于6时、日落时刻早于18时即昼短夜长。

      区时是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相邻两个时区区时差1小时,往东时刻增大几个常考时区:北京时间=东8区区时=1200E地方时;世界标准时间=伦敦时间=中时区(零时区)区时;美国东部时间=纽约时间=西5区区时日期界线为1800、0点地方时经线新日期范围是0点地方时经线向东至1800经线当两条日期界线(即1800经线为0时)经线重叠时,全球只有一个日期地转偏向力: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地球绕日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①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快;1月正值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简记“快近1”②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慢;7月正值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②昼夜长短季节变化;③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④四季交替;⑤地球五带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太阳直射点即正午12时经线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纬线交点太阳直射的纬度与极昼极夜的纬度呈900互余关系,如:太阳直射在100N,晨昏圈平面与地轴的交角为100,800N以北为极昼,800S以南为极夜。

      四个重要节气:北半球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北移北半球夏至、6月22日、北极圈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南移北半球秋分、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南移北半球冬至、12月22日、北极圈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之后北移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北半球夏半年(3月21日-9月23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地区有极昼,其中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北半球冬半年(9月23日-3月21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地区有极夜,其中12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3月21日或9月23日两天,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6月22日最大,12月22日最小;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最大,6月22日最小;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太阳直射两次,南北回归线上各直射一次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纬线最大,向南北两侧递减推出:距太阳直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如:北半球春分、秋分: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对流层大气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气温下降0.6℃)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②对流运动显著因为上冷下热,利于空气对流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因为具备水汽、尘埃这两个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流层大气有时存在逆温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逆温层大气稳定,不利于近地面大气向高空扩散,易导致低空大气严重污染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和较大尘埃云层越厚,尘埃越多,反射越强例:夏季多云的白天不会太热是因为云的反射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例: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及阴天天仍明亮;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等都是大气散射作用的结果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①纬度位置: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②天气状况:阴天多云,对太阳辐射反射多,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少;山地背风坡为雨影区,多晴天,太阳辐射丰富③地势高低: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丰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①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②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

      例: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多出现霜冻,是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多云的夜晚较温暖些(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是因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多,大气逆辐射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太阳辐射造成高低纬度间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冷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低空高压,高空低压;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低空低压,高空高压)→水平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风)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形式例:城郊热力环流;昼夜海陆风;冬夏季风;山谷风某地风向(风向即风的来向)的判定: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②根据南北半球位置确定地转偏向力的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风力强弱判断:等压线密集,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大气环流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分为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两类三圈环流分为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三圈环流在近地面表现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统称风压带)风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注意各风压带的名称、位置及风带的风向)季风环流包括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两部分东亚季风(范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冬季西北季风、夏季东南季风)最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原因是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海陆热力对比最显著东亚冬夏季风的形成过程:冬季大陆冷于海洋,形成高压1月份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把副极地低压带(位于北太平洋叫阿留申低压)切断,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西北季风,寒冷干燥夏季大陆热于海洋,形成低压7月份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南亚低压)把副热带高压带(位于北太平洋叫夏威夷高压)切断,东亚盛行来自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的东南季风,温暖湿润南亚季风(范围包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等地,冬季东北季风、夏季西南季风)最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南亚夏季西南风的成因:太阳直射点北移,风压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天气系统包括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两种锋面系统按冷暖气团势力的强弱分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和准静止锋冷锋过境时天气: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天气: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冷锋造成的天气实例:我国北方冬春季沙尘暴;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冬半年的寒潮。

      暖锋过境时天气: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日天气暖锋过境后天气: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天气转晴气压系统分高压和低压两种低压(气旋):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水平气流北半球呈逆时针辐合,南半球呈顺时针辐合低压造成的天气实例:夏秋季节影响亚洲东南沿海的台风和影响北美东南部、南亚沿海一带的飓风高压(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水平气流北半球呈顺时针辐散,南半球呈逆时针辐散锋面气旋: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位于低压槽(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雨区位于冷气团一侧气候形成因素: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北半球向北递减,南半球向南递减②海陆位置: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递减,年温差递增同一纬度带内,海洋性气候年温差小于大陆性气候③大气环流如: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④地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湿润气流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坡为雨影区,降水少⑤洋流:暖流起增温增湿增盐作用;寒流起降温降湿降盐作用全球四个雨带:赤道多雨带(以对流雨为主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副热带少雨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温带多雨带(以锋面雨为主。

      受西风和副极地低压控制,气流湿润);极地少雨带(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根据等温线(等降水量线)走向判断主导因素:①大致与纬线平行:纬度位置;②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位置;③大致与等高线(山脉)平行:地形因素等温线的弯曲规律:向低纬凸低温;向高纬凸高温如:北半球夏季陆地温度高,等温线向高纬凸;海洋温度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冬季与夏季相反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暖流水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水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气候分布的几点说明:①只分布在北半球: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②只分布在大陆东部:三种季风气候;③只分布在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分布大洲最多:地中海气候;⑤受单一气压带影响:热带雨林气候、冰原气候;⑥受单一风带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⑦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气象灾害有: 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沙尘暴等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陆地水指分布在陆地的各种水体的总称陆地水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地表水包括江河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湖沼水、冰川(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2/3,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高山地区)。

      有利于地表水下渗成为地下水的条件:①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②地面平坦坡度小,流速慢;③植被覆盖率高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后果:①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②地面下沉;③沿海地区导致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水源补给关系水位高的水体补给水位低的水体河流补给类型:①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河流流量随雨量多寡而变化如:温润、半温润地区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雨季降水多,流量大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冬季流量大②冰川融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随气温而变化如:中亚地区的季节河,夏季冰川消融量大,为丰水期,冬季断流③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如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加拿大(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的河流,春季气温升高,地表积雪消融,形成春汛④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稳定⑤湖泊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川洪峰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许多湖泊,对长江及其支流的洪水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修建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需要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使其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减小水循环类型及其水循环环节:①海陆间循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