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doc
5页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摘要:英汉颜色词及其构成的词语都具有丰富的隐喻含义,这是英 汉民族长期以来经过前百代人民生活实践而形成的本文通过大量实例体 现英汉颜色词在隐喻修辞格上异同并存,并分析了其差异性和共性产生的 原因关键词:英汉颜色词;隐喻;异同;比较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绿树蓝天碧海,无数种颜色存在在 我们周围颜色使得这个世界充满活力,不再乏味单调但人们开始用颜 色来表达一些抽象的,看不见的事物时,颜色词的隐喻意义就开始产生了几乎每种语言中都可以找到颜色词的英语用法,英语和中文中当然也 不例外英汉颜色词的概念意义大体上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国家地理位 置、历史背景、审美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同一颜色 在不同民族文化中具有不同的隐喻含义,不同民族用颜色词表达相同的隐 喻含义时,所用的颜色词也存在这差异本文采用典型的实例,通过比较 英汉颜色词隐喻用法,来体现这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的隐喻用法既有共 性,又有差异性一、英汉颜色词隐喻的共性英汉颜色词都可以用来指代不同的抽象事物,以下源领域和目标领域 之间的关系在英语和汉语的颜色词中都成立:请看以下例子:e. g. 1通过颜色表现出情感英语:She looks blue.她看上去情绪低落。
He gave her a black look.他对她怒目而视汉语:红白喜事(喜庆的,悲伤的)心灰意冷/灰心丧气(消沉的,沮丧的)e. g.2通过颜色表现出事物品质英语:a white spirit正直的精神White hand 廉洁He is too yellow to stand up and fight.他太胆怯而不敢起来抵 抗汉语:他的心黑得很恶毒的)清白(纯洁的)一般来说,汉语里要描述一个人地位高,权力大,通常会形容他的穿 着,这个时候一般都会用上金色,黄色和紫色等传统的力量是伟大的, 即使到了现在,人的这一传统依旧没有变,现代人形容别人有钱,还 是会带上“金”之类的颜色词,比如“土豪金”在英语里,表现一个人 血统高贵则用purple,同样,原因还是脱离不了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希 腊依洛西斯城邦的祭司们穿紫色长袍,这也表明紫色同灵性之间的联系很 早就被确立了由颜色反映出社会高低,是英汉颜色词隐喻修辞上的一个 共同点二、英汉颜色词隐喻意义 由于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丿力史等因素响,人们对外部世界反映所产 生的印象和概念也会产生差异不同民族对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认知概念, 因此汉语和英语不同颜色词的隐喻意义也有所不同。
以下就对英汉语言中 红色和白色这两种常见的颜色词的不同隐喻意义进行对比:1) 红色%1 婚姻领域汉语中红色可以表示喜庆吉祥,例如:她顶着大红盖头但是这种投射不存在英文中,相反,在西方国家看来,红色为不祥之兆,有“战争, 流血,危险,愤怒,暴力,邪恶”等含义,贬义相当强1 政治领域汉语中红色在政治领域是褒义的,如:红区;红军;红色政权;又红 又专而英文中的红色在政治领域里表示贬义,如:the Red Communisto%1 情绪领域汉语中红色在情绪域中可以表示含羞和愤怒还有嫉妒,如:她羞红了 脸庞;他气红了脸在英文中,红色投射到情绪域常表示愤怒,并不表示 害羞和嫉妒2) 白色%1 婚姻领域英语中白色可以用来表示庆典,如:a white day; a white Christmas. 而汉语中白色一般被认为禁忌色,是不吉祥的颜色白色是枯竭无生命的 表现,象征死亡凶兆,一般用于葬礼等悲伤的场合如:办白事1 情感领域 英语中白色用于表示情感是,一般是表达清白、纯洁、善良、诚实和 可靠,如:a.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b. He is a very white man•他是一个忠实可靠的人。
而汉语中除了用白色表达纯洁清白的含义外,还会 用白色象征失败愚鑫,如:白痴;白脸的曹操;白忙;白费力1 政治领域汉语里白色投射在政治领域中是一般表示贬义,如:白色恐怖英语 中没有这样的表达三、结语以上通过颜色词隐喻意义的比较,不难发现颜色词的隐喻意义在不同 的文化中具有重叠的地方,这是由于人类文化共性作用的结果随着,国 际社会中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融合,许多 词汇也将成为各民族间共用的词汇,但每一种语言都深深扎根于自己独特 的文化中,其特有的隐喻意义是无法消除的,颜色词作为其中的一小类当 然也不会例外,它具有文化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中西方在长期的生 活中形成的对色彩的独特感情评价和联想意义,即使同一种颜色有褒贬不 同意思这在跨文化交际中应特别注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文化碰撞”参考文献:[1] 聂淑芳(2012),英汉基本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淮南师范学院 学报,2012年2月.[2] 蔡基刚(2008),英汉隐喻词构成与比例比较研究上海:《外语 教学与研究》100-106.[3] 李耸,赵晓丹(2004),英汉语言中隐喻的认知与异同[J]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 刘皓明,张积家,刘丽虹(2005),颜色词与颜色词认知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