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复习提纲Y.doc
5页灵二中七(上)科学七年(7)、(8)、(9)班复习专用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七上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 姓名 班级 第1节 物质的构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1.物质的构成 分子运动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热运动) 用分子观点进行微观解释 蒸发现象 沸腾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唯一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和离子分子用肉眼以及光学显微镜是无法看到的,说明分子很小,比细胞还要小很多分子只能用现代最先进的电子隧道显微镜才能看见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水和水蒸气以及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3.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其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气体分子空隙最大。
4.一般的,物质在气态时候分子间空隙最大,固态时最小但是有特例,如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这说明冰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水中的要大5.扩散现象能充分说明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物质扩散就越快第2节 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位置而改变2.质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千克(kg)单位换算:1吨(t)=1000千克;1千克=1000克(g);1克=1000毫克(mg)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千克=1公斤; 1斤=500克;1两=50克 3.保存在法国巴黎国家计量局内的质量标准物叫国际千克仪器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4.实验室里测量物体的质量常用托盘天平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底座、游码、横梁标尺、平衡螺母、分度盘、指针、托盘、砝码、镊子从下往上记)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左端的0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左右摆动相同,这时横梁平衡;②称量:左物右码,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估计被测物体质量的大小,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物体的质量=右盘里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对刻度值;③称量完毕,整理仪器。
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5.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使用前,要首先看天平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砝码;取放砝码要用镊子;潮湿的物品或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可放在烧杯里称量,没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可在天平两盘各放同样的纸,然后称量;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天平游码在读数时,要看游码左边所对的刻度值6.使用天平时,左边质量=右边质量+游码所对刻度值,如果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则物体的质量等于盘里砝码总质量减去游码所对刻度值游码错误(教与学P13 第4题)7.分度盘上指针偏移的两种情况:(1)天平调平时:移动平衡螺母;(2)称量时:要移动游码或加减砝码,称量时严禁调节平衡螺母 (往反方向调)调平时:指针往左偏,左重,往外(右)调,指针往右偏,右重,往内(左)调 称量时:指针往左偏,物重,增加砝码或游码往右移,指针往右偏,码重,减少砝码或游码往左移8.天平用久了,砝码生锈,则测量结果偏小;砝码缺损,则测量结果偏大9.特殊测量法:①侧多算少法 每张纸的质量、10cm棉线的质量、一枚图钉的质量 ②差量法 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的质量(m2-m1)特:如称量50克的水,步骤为调节天平平衡,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为m,在右盘在增加50克砝码,加水到天平平衡,拿下烧杯整理天平。
第3节 物质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密度的公式: m ρ= —-- (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v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l 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它表示意义为每立方米的水质量为1.0×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2) 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3)两者的关系: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4)单位转化: 1毫升 = 1cm3 = 1×10 -6 m3 1吨=1000千克=1×10 6克1毫升 = 1×10 -3升 1升=10 -3 m3 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物质密度(千克/米3)酒精0.8×103柴油0.85×103汽油0.71×103硫酸1.8×103☆例题2.关于对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D.单位质量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例题3.如右表所示,是四种物质的密度,现有一个最多能装下1千克水的瓶子,它能装下1千克的______________☆例题4.铁的密度为7.9×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意义是 ,一块大理石的质量为50克,体积为20厘米3,该大理石的密度为 克/厘米3,合 千克/米3☆例题5.如下图所示是液体密度的阶梯示意图若有相同质量的水、汽油、酒精、水银四种液体,其中体积最大的是 ▲ 第4节 物质的比热 A、比热:我们把单位质量(1千克)的某种物质,在升高(降低)1℃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 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
比热单位:焦/(千克.•摄氏度)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J/(kg·℃) 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摄氏度)是什么含义? 表示:1kg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比热表的阅读:⑴水的比热最大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三态的相互转化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状态的变化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固体熔化、液体汽化、固体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第5节 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2、下图1、2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图1,图中AB段物质处于固态,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物质处于液态,熔化过程是图中的BC段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温度持续升高,共同点都要吸收热量温度温度 D B C时间时间 A 图1 图23、晶体与非晶体根本区别:是否具有熔点。
写出晶体、非晶体各四种:晶体:明矾、石膏、水晶、食盐、铁等金属 非晶体:蜂蜡、玻璃、橡胶、塑料、松香等4、几点说明:①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冰的熔点为0℃,不同的晶体的熔点不同,根据熔点的不同可以来鉴别物质,故熔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处于熔点时物质的状态可能是固态、固液共存、液态非晶体没有熔点②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③晶体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5、晶体熔化的条件有:(1)温度达到熔点2)还要继续吸热发生热传递←存在温度差)第6节 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且平和、缓慢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高低 ②液体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对于不同的液体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蒸发要吸热,可以导致周围物体温度降低5、加快蒸发的例子: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用扫帚将积水扫开减慢蒸发的例子:花露水(香水)总是装在小口瓶子里、现代节水农业中的喷灌与滴灌6、蒸发致冷:人能利用汗液的蒸发来调控体温,人的正常体温一般保持在36.2℃~37.2℃之间。
正常体温是体内产热和散热维持相对平衡的结果医生给发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使病人体温下降误区:洗澡后没擦干身体,风一吹会感到特别冷——蒸发致冷(使周围物体温度降低) 电风扇对着干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读数不变对着湿温度计扇风,温度下降7、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有:(1)温度达到沸点2)还要继续吸热发生热传递←存在温度差)8、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9、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液体的沸点受大气压的影响,一般气压越高,沸点也随着升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10、低沸点物质的一种重要用途:医疗上有一种冷冻疗法就是利用低沸点物质汽化时放出大量的热而使局部组织冷冻,从而破坏或切除病变的活组织11、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1) 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譬如气体打火机、液化石油气、火箭的燃料液态氢和液态氧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在常温下液体化的气体液化的好处是可以使气体的体积大大减小,便于储存和运输气体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严重得多。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