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泉台产业深度对接纲要.doc

4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623628
  • 上传时间:2017-08-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6.50KB
  • / 4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泉台产业深度对接纲要▲导言《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把握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 审时度势、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它标志着省委、省政府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策部署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泉州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经济总量居全省九地市之首,理应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贯彻 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二月份视察福建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共福建省委八届六次全会通过的《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以及中共泉州市委十届五次全会通过的《泉州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落实泉州市政府《关于泉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泉州建设成两岸经贸紧密合作区域,实现泉台产业深度对接,推动泉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泉台产业深度对接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泉州制造业发达,泉州本世纪初较发达的纺织服装、制鞋、箱包、食品饮料、建材等 产业,上世纪70、80 年代也曾经是台湾的主导产业。

      泉州和台湾的产业发展轨迹十分相似两地处于产业升级的不同阶段,经济互补性高,产业合作前景广阔泉台两地之间既存在垂直分工的可能性,也存在水平分工的可能性因此,泉台产业深度对接将是泉州企业和台湾企业双赢的局面泉州具有对台的独特优势地缘近,泉州是大陆与金门距离最近的地方之一,位于晋江市的围头村距金门 5.6 海里;血缘亲,台湾同胞中约 900 万人祖籍泉州,其中一大批泉州籍人士在岛内各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文缘深,台湾的文化大都是从泉州传承过去的其实质就是闽南文化的薪传;商缘广,自古以来泉州与台湾的商贸往来都十分密切;法缘久,历史上台湾就是隶属泉州府泉州人民与台湾同胞的手足之情是两岸交流合作的基础上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泉州曾一度成为台商投资热土,但由于产业基础、投资环境、发展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进入本世纪,泉州利用台资在规模、结构、层次上不及本省的漳州、厦门、福州,更不及江苏苏州、广 东东莞泉州历年来吸收台资规模仅占全省实际利用台资的十分之一,这与泉州的经济地位和泉州的对台优势很不相称,如不抓紧机遇,在两岸经济合作中很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泉州市台商投资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集中在第二产业,按各行业利用台资金额计算,纺织服装业占 31.01%,五金机械占 16.77%,其次为电子、工艺美术、建材、食品 饮料、制鞋等。

      台资项目 90%左右是台商独资,单项金额较小,规模不大,平均单项投资仅 204 万美元,产品以外销为主随着两岸形势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目前台湾产业转移出现加速趋势,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同意成立新的国家级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打造台资聚集区的战略决策,大好形势吸引一大批台商涌入泉州当前泉州市在谈投资项目规模远远超过往年泉台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从初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电子、造船、精密机械、化工等领域扩展,包括和谐光电、晶蓝光电、海峡西岸采购物流中心、创辉光电等一批大型台资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地随着福炼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石化产业已逐渐形成产业链招商当前,泉州处于工业化的中、高级阶段;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时期原来在泉州经济中占主要比重的纺织服装、制鞋、箱包、雨 伞、石板材、建筑陶瓷、食品饮料、工艺品等行业,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 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低泉州亟待发展石化、电子、船舶、机械装备、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发展为生产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进而要向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化这些产业正是台湾先期已经发展现在要向外转移的产业。

      推动泉台产业深度对接,吸引不同层次的产业渐次由台湾转移向泉州,这既是台湾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泉州经济发展的方向二、泉台产业深度对接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泉台产业深度对接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二月份视察福建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总体部署,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充分 发挥“五缘”优势,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全力打造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用好用活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促进两岸互利共赢密切跟踪台湾产业发展动态和转移趋势,增强对接台湾产业转移的载体功能,大招商,招大商,高起点建设两岸重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对接集中区,推进传统产业向科技密集型产业转型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大力吸引台湾企业来泉州设立地区总部、物流中心、研发中心和配套基地实行更加开放的对台贸易政策,拓展泉州港对台航运功能,把泉州建设成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泉台产业深度对接的基本原则1.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原则泉台产业深度对接必须有利于泉州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提高泉州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营销水平,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

      必须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选择投资合作伙伴2.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充分发挥泉州产业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台湾产业的比较优势,推进产业、企业、资本、技 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实现产业深度对接的目标选择泉台产业对接项目,应争取既有利于泉州产业升级,也有利于台湾企业扩大经营,实现互惠互利3.坚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要突出重点,精心选择泉台产业对接项目,重点选择主导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高新产业拓展、服务贸易业等产业要突出对接的重点项目,提高深度对接的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建成投产率4、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强化市场在促进泉台产业深度对接中的作用,实施政府引导、商会(行业公会)与中介机构牵线、企业自主选择的对接模式,充分发挥海峡两岸企业的市场主体能动作用,建立泉台企业之间紧密联系、直接合作的长效机制5.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泉台深度对接项目应做到节能降耗减排,应符合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三)泉台产业深度对接的目标近期目标:至 2015 年累计实际利用台资达到 40亿美元;远期目标:至 2020 年实际利用台资超过 70亿美元,把泉州建设成台商主要聚集区。

      三、泉台产业深度对接的主要行业和发展重点领域泉台产业深度对接的重点是五大新兴产业的石油化工、电 子信息、修船造船、汽 车及配件、生物医药;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中的纺织鞋服、建材建筑、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农业一)石油化工石化产业是泉州市重点扶持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十一五”以来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已发展成为国内九大炼油基地之一2009 年石化产业企业 2000 多家,完成工业产值 643.06亿元泉州石化产业发展布局:泉港石化工业区:规划面积 24.5 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化上中游产业、氯碱化工、石油化工贮运集群和现代石化物流市场建设以油品、有机化工、氯碱、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化工原料为主的国家级石油和化学工业基地主要产业布局包括炼油、乙烯、芳烃基本原料系列和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列,以乙烯为原料的苯乙烯系列、乙二醇系列,以丙烯为原料的苯酚丙酮系列、丁辛醇系列、环氧丙烷系列,碳四系列,芳烃系列,盐化工系列等产业链泉惠石化工业区:规划面积 32 平方公里核心是中化集团 1200 万吨/年炼油项目主要发展原油加工、乙烯制造产业链,合成气及后加工产业链,丙烯、丙烯腈、丙烯酸及后加工产业链,使泉惠石化工业区成为合成树脂和精细化工原料基地,逐步发展成特色轻纺工业原料和合成材料后加工基地。

      晋南化工小区:重点发展合成纤维、聚氨酯、合成革、纺织 漂染助剂等;石狮石湖化工小区:重点发展合成纤维原料、合成纤维等;南安滨海化工小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石化产业在台湾制造业中居重要地位,是世界第七大石化产品生产地,龙头企业是台塑“六轻”,石化下游包括塑胶制品业、橡胶制品业和精细化工,泉台石化深度对接应关注台塑石化、南亚塑胶、台湾化纤、台湾塑料、台湾中石化、中国人造纤维、长兴、国乔、新光合成纤维、台湾苯乙烯、李长荣化工、台达化工、台湾聚合、东联 化学、 联成、和益、和桐、中美和、大连、 长 春、台湾石化合成等大企业石化产业深度对接的重点在加快延伸石化中下游产业链,要以轻油裂解项目为龙头,推动石化产业链深度延伸,以中石化、中化现有产业为基础,推进泉台石化产业合作推动泉港 100 万吨/年轻油裂解项目落地,依托中化 1200 万吨炼油项目,与台湾石化产业衔接策划引进中下游项目泉港、泉惠石化工业区主要是以石化上游产品为重点,可以拓展到乙烯、环氧丙烷/乙二醇、苯乙烯、醋酸乙烯、丙烯酸、对苯二甲酸、苯酚、丙酮、双酚 A 等化工有机材料石化中下游对接包括合成树脂及塑料加工工业,聚酯及涤纶,PTT、聚酰西安及绵纶,合成橡胶及橡胶制品,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工业可以在泉港、泉惠以及晋南化工小区、石狮石湖化工小区和南安滨海化工小区展开,要积极实施以上游带动中下游和以中下游促进上游的双向推进战略,做大做强石化工业,形成与台湾石化行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电子信息泉州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微波移动通信(包括对讲机)、光 电光伏、数字视听(包括卫星电视接收、LCD-TV、有线 数字电视机顶盒、智能安防)三大产业集群和一批特色产品,2009 年产值 114.88亿元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半导体(IC)、液晶面板(TFT-LCD)是最大产业, IC 制造、晶圆代工、 IC 封装、 IC测试产值居世界第 1 位;IC 设计产值居世界第 2 位台湾是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大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地泉州与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差距显著近年来,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外移到祖国大陆的趋势十分明显泉州应在现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抓住台湾高端信息产品转移祖国大陆的机遇,以专业园区为平台,以微波通信整机、光电子及新型元器件、软 件、汽 车 与船舶电子等产业为重点,提升泉台电子信息产业对接水平,将泉州建设成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积极与台湾开展第三代移动通信及系统设备、关键配套件、射频多芯片二次集成电路极微组装工艺开发和产业化合作重点在移动通信基站和直放站设备、 摄像模 组、 电 池模块、振 动器、柔性印刷板等关键配件及元器件;微波射频、功放、接收等模块及微波发送、接收系统设备、无线列车调度及各种集群通信系统;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及其设备、接入终端射频和基带部件、可视和会议电视系统、卫星通信与导航定位系统设备等产品领域,上述领域力求与台湾友达、奇美、捷华、 乔富、胜华、中强、元太、碧悠、中环、巨擎、国硕 、敦南、菱光等厂商 进行对 接。

      加快泉州光电子及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发展,以泉州台商投资区、鲤城江南高新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泉州软件园、丰泽电子信息产业育成基地、泉州(南安)光伏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惠安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为平台,加强与台湾光电产业对接,重点对接台湾“光电四虎”即奇美、广辉、友达、瀚宇光通讯领域(光纤、光缆、被动组件、主动组件)对接台湾鸿海、台达电、前鼎、 东盈、冠德、旺 铼等厂商;光输入领域(数码相机、电脑摄像头)对接台湾敦南、菱光、原相、宜霖等厂商;光输出领域(印表机、扫描器)对接台湾天璇、智泰、大亿、奇景等厂商;光存储领域(光盘机、光 盘片)对接台湾徕德、中环、巨擎、信群、国硕等厂商;显示器领域对接台湾友达、联电、友达、奇美、群创、国 侨 、联友等厂商;光 电半导体领域(LED)对接台湾光磊、鼎元、璨圆、 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