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绿重重:重庆渝中区白象街街头绿地使用调查和研究.docx
6页顾“绿”重重重庆渝中区白象街街头绿地使用调查和研究 马爽 肖姗(重庆大学,重庆400045)【Summary】本次调查以重庆市街头绿地为对象,调查居民对其的使用特点及这些特点的影响因素调查表明,街头绿地给市民的日常交往、游憩,休闲带来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依然面临着众多问题其中,人口密度过大、绿地规划宏观、整体意识欠缺,各种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绿化设置不合理是硬件缺陷,而交通管制不足、社会关系疏远是软件缺陷Keys】街头绿地;使用特征;休闲活动;复合功能;街道景观一、研究背景1.宏观背景2007 年重庆市提出了建设“五个重庆”的战略构想,而“森林重庆”就是其五分之一重庆市准备用5~8 年的时间投入森林建设500 个亿,总体目标是:到2017 年,森林覆盖率达4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绿地率达36%2.现实背景街头绿地的建设赢得到了市民的赞赏,也吸引了不少使用者我们针对居民对这块绿地的使用情况展开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忧喜参半这片绿地无疑给灰蒙蒙的老城区增添了一抹亮色,为缺乏公共活动场地的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但与此同时,使用人数过多与街头绿地面积有限构成了一对主要矛盾,街头绿地昼夜使用频率对比悬殊等种种问题日益突出。
二、调研信息1.调研地点白象街曾是老重庆繁华的“金融街”,商贾船家络绎不绝随着时代的变迁,昔日的繁荣商业已凋零,青砖黛瓦的老房也已破败不堪凭借重庆市渝中区2009 年森林工程建设这一契机,区政府在白象街与解放东路交汇处实施了了“拆危建绿”的改造,该调研地块———白象街街头绿地随之应运而生2.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为望龙门片区内的居民3.调研方法本次调查研究,是在查阅、总结多方面文献的前提下,借助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三种研究方法人口按照年龄划分规则为:儿童组(0~6 岁)、青少年组(7~ 34)、中年组(35~49)、前老龄组(50~59)、青———老年组(60~74)和老———老龄组(>=75)三、现状调查及特征分析1.街头绿地使用的空间范畴:少数场地集中人流过多,多数场地使用情况不佳我们根据白象街街头绿地中各地块的使用人数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A 、B 两处计算得出,集中使用的场地面积仅占街头绿地总面积的21%,我们可以知道,目前此街头绿地的使用人数较多,但使用场地过于集中,整体绿地使用情况不均衡,使用率低2.街头绿地使用整体水平:整体使用较好,高峰时段拥挤、早晚人迹罕至。
统计发现,从7:00am 到10:00am 该调研地块的平均使用人数为39 人/ 小时,从10:00am 到3:00pm 为74 人/ 小时而该广场活动人口聚集的高峰期为下午3:00 到6:30 间,其整体分布趋势呈倒U 字型访谈资料1:恁(那)个多人,勒(这)个地方才恁个(这么)点点儿大,我们想找个地方坐一下都没有,只有在这里站到起———9 号被访者3.街头绿地主要成为老年居民和婴幼儿交往活动空间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我们对街头绿地使用对象的年龄分类进行了统计,总体来说,街头绿地的使用者年龄分布呈U 字型,老年人和婴幼儿(多有家长陪伴)是该调研地块使用的主体四、使用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一)硬件环境1.设施配置不足通过实地勘察和访谈,我们主要调查了该地块的公共服务设施使用及设置情况,发现该街头绿地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并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厕所尤为欠缺,该调研地块作为一个人流聚集的节点,在半径100m 的服务范围内皆没有公共厕所只有在地块前主干道的另一侧“永辉超市”内才有厕所,在此处活动的人必须穿越车流涌动的街道才能入厕2)座椅配置非常不合理,该街头绿地人流密集,桌椅数量却严重缺乏,很多人只能坐在台阶上或花台上,甚至是只能站在一旁。
加之有些座椅分布不合理,如将石凳设置在硬质广场中央,无法遮风挡雨,另有些座椅设置过于零散,缺乏围合感,对群体交流带来不利影响,市民对此纷纷表示不满2.绿化设置不妥根据实地踏勘,我们还[来自www.Lw5U.coM]发现该地块在满足居民使用过程中绿化设置存在的不妥之处,主要体现如下两个方面:(1)树下空间侵占较为严重该地块所有高大乔木下均环绕形种植大量灌木,在增加绿化面积,满足美化城市街道环境这一基本功能的同时,侵占了大量树下空间,牺牲了使用者的利益,降低了街头绿地的使用率2)绿化亲和力不足,在绿地四周设置防护围栏宽大的围栏占据了很多的活动场地,使绿化与绿化间本来就不大的场地变成了狭小的过道空间,场地使用功能减少,使用效率降低二)软件环境1.交通管制不利1)违规停车屡见不鲜,小轿车、摩托车、的士违规停放的情况时有发生,侵占了绿化场地,导致了原本就面积匮乏的街头绿地更为促狭2)行人过街隐患重重,地块临近城市主干道,机动车辆的穿梭对该调研地块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加之该区域缺乏红绿灯、斑马线、人行天桥等一系列交通设施,这就大大削弱了该地块的可达性2.社会心理因素和社会背景因素1)社会氛围隐私性增强,人与人关系淡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间关系日渐疏远,不信任感与日俱增,心理防范意识日益增强。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天天可以在这里邂逅的居民,即使住在同一条街道,也仅仅是点头之交,根本谈不上深层的了解和交往访谈资料2:吹牛呀,都吹些勒个那个的,哪个一天到晚把个人屋头(自己家里)的事情到处跟别个摆(聊)哟--8 号被访者2)生活节奏加快,娱乐方式众多,与自然环境日渐疏远生活节奏加快,导致社会压力日益加重,并且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带来了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中青年人或者为生计奔波无而暇顾及休憩和锻炼,或者用网络、音乐等现代娱乐方式取代传统的休闲方式,在自然中舒缓身心的方式被视为“无趣”和“过时”,街头绿地越来越不受到中青年人的青睐五、建议和意见(一)空间规划改良建议1.完善绿地系统建设,注重地区绿地建设的整体性1)加大街头绿地的分布密度,街头绿地的面积受到地理条件和周边环境要素的众多限制,不宜盲目扩大在人流密集的街道口,为了保证[来自www.lW5u.CoM]街头绿地良好的服务水平,我们建议合理加大街头绿地的分布密度2)发挥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绿化相互辅助,互相协调的功能,使其相得益彰为了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更好发挥街头绿地的效用,提供更多休憩、娱乐和锻炼的空间,鼓励居民走进绿色、感受自然。
我们建议将地区内的绿化分层次统筹规划,使各级别、各类型绿化自身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之余,又可与周边绿化相辅相成2.街头绿地的绿化布置1)合理进行场地设计,减少街头绿地交通性功能,保证场地的复合功能建议将绿化放置在外侧,临近城市主干道,不仅可以美化街道景观,降低噪音,减少汽车尾气污染,还可以适当集中硬质铺地,减少过道空间的产生,保证场地的复合功能和丰富多彩的市民活动的开展2)开放绿化空间我们建议,积极的开放绿地,减少绿地围栏的使用,充分利用树荫,花丛等空间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并增设绿地中的小径,避免拥堵二)日常管理改进意见1.增设交通信号灯,缓解人车矛盾我们建议,在解放东路和白象街交叉口增设红绿灯,保证充足的由马路另一侧到达该绿地的绿灯通行时间,确保人流的疏散和集聚安全2.加大违章停车的管制力度我们建议划定统一的停车处,减少无关车辆进入该绿地内部,避免机动车辆对街边绿地空间上的侵占,提高地块的使用的有效性,增加使用者的安全感六、总结本次调查选取重庆市渝中区白象街街头绿地作为调研地块,以参与到该地块的活动者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实录的方式,调查分析了该街头绿地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街头绿地具有其特殊的属性———地理位置特殊,发展规模受限,交通干扰较大,绿地面积拓展受限,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既需要宏观的整体规划,如加大片区内街头绿地的分布密度,也需要微观的调整,如改善场地内部相应设置两者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才能得以改进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