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胭脂扣》随想.doc
2页《胭脂扣》随想经典永远禁得起反复已经不知是第几次看《胭脂扣》了,每一次都能深深的陷入其中舞蹈《胭脂扣》是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电影讲述了如花与十二少五十年难断的人鬼情缘而舞蹈《胭脂扣》 ,则仅仅用短短的 5 分钟,抽象的描绘出了女主角如花,五十年的爱恨情仇每当音乐声响起,我便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那个上海一位身着红色旗袍,穿梭于人群之中的风尘女子焦急的寻找着什么编导善于运用细节表达情感,舞者内心的焦虑不安,彷徨痛苦,通过半脚尖上的快速行走得以表现;一个手袋掉落的细小动作,足以看出人物内心的失落;舞者时而嗤笑,时而又似要哭了出来,如此多变的表情动作,正体现了一个在阴间等待了五十年的痴情女子,内心的波澜一束追光打下,突然音乐一转,将观众包裹在了一种阴冷黑暗的氛围之中这一段,舞者充分展现自己身体的柔韧性,以及她特有的腿功,令观众不由为之鼓掌这一点也正是这个舞蹈的成功所在,这样长时间的控腿,并不令人感觉尴尬,而是配合了舞蹈情节的需要,恰当的体现出了人物的性格,表现出女主角对待爱情的那份坚定音乐再次转变,收音机中传出的女声令观众感觉分外的凄美…“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儿爱。
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最后,编导安排舞者鲜有舞台的调度,只是孤零零的一人,站在一个光圈之中,满眼的无奈那是对爱情的无奈,是对自己等待了五十年的爱情的一种嘲讽,她不愿再等下去了,她看清了,也最终明白了,爱情的背后就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最后舞者头用力后仰,胸腰半下,脚跟踮起,只有手臂的少许动作这一画面一直令我印象深刻,像一幅油画一般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之中,却一直说不出其中到底有什么玄妙之处后来同学说起,感觉这画面像一个悬挂着的无头女尸,看到便不觉为之一震我这才顿悟,我想编导是想借此表达对旧社会残酷的现实有着种种不满,对旧制度压迫人权愤愤不平,以及,女主角如花为爱心死的那片苍凉《胭脂扣》这一作品,选对了题材,也选对了演员,动作的编排充分展现了演员的特点,舞者刘岩不仅仅用自己的肢体向我们诠释如花这一角色,更在内涵及心灵上与如花融合在了一起,完整的呈现出了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一舞台上的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