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文鉴赏及考点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素材.docx
34页专题2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一位朋友要远去四川做官,诗人王勃作了一首诗相赠这首诗先收后放,先说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别之意,然后陡然一转,说哪里没有朋友呢,男儿分别,何必哭哭啼啼做女儿态呢?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千古名句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经典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吧!二、目标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树立正确的交友观;4、背诵、默写诗歌三、原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四、注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注》卷三少府:县尉的别称之:到,往 任:上任蜀州:今四川崇州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宦游:出外做官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比:靠近,挨着歧路:岔路口。
儿女: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沾巾:泪沾手巾,指挥泪告别五、诗意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你我是知心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好似近邻请不要再即将告别的岔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涕泪涟涟沾湿衣襟六、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赏析: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地,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形势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风烟”突出友人去处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赏析: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劝勉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赏析:颈联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在这里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诗人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尾联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总结:朋友离京赴任,即将远隔万水千山,离愁别恨在所难免这首诗却抛开了伤感的情绪,唱出了一曲高亢嘹亮的别离之歌诗人着一“望”字,即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意他安慰朋友不要忧虑,在朝在野,“同是宦游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青春年少,当奋发有为,怎么会面临“歧路”泣下沾巾呢?古人的送别诗多给人悲戚之感,这首诗却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历代传唱的名句七、文学常识 律诗的特点 1、律诗多为五言或者七言,五律规定每句五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2、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3、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4、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5、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八、 问题探究(1)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参考:城阙:帝王居住的城,指长安 (点出了送别地点 风烟:风尘烟雾 (点出送别时间:早晨)五津:四川省岷江上的五个渡口 (点出了行人将要去的地方)(2)首联描写了那些景物?第一句与第二句描写景物特点上有什么不同?参考:首联描写的景物有——城阙 三秦 风烟 五津 。
一近一远,一明一暗,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真实的送别画面 用“风烟”来修饰“五津”显示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流露对朋友的关切3)分别和要去的地方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个词能看出来这样的特点?参考:长安:庄严壮丽的长安宫城,被地势险要的“三秦”环护着,气象宏伟辅)蜀州:千里迢迢,苍茫一片风烟迷茫、路途遥远风烟)(4)分析首联中“辅”和“望” 的表达效果参考: “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 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属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5)怎样理解“同是宦游人”?参考:指的是你我都是出外做官的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意思是都是离家做官漂泊在外的人,你的感伤,我也能理解6)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参考: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7)诗人为什么会在尾联写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句呢?参考:尾联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
二人同为宦游,即使分别也因感情相通而不感觉距离遥远,因此在分别之时才会不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直言劝勉,无半点矫饰,意气高昂,情意真切九、诗歌主旨这首诗虽是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阔,语句豪迈清新,委婉亲切,充分体现了朋友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十、板书设计【基础过关】王勃(650-676),字 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唐代诗人唐高宗时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 ”答案】 子安 初唐四杰【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之: (2)任:(3)城阙:(4)宦游:(5)海内: (6)比:(7)歧路: (8)儿女:(9)沾巾:【答案】(1)到,往。
(2)上任3)指长安,送别之地4)出外做官5)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6)靠近,挨着7)岔路口 (8)恋爱中的青年男女9)泪沾手巾,指挥泪告别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实战过关】一、默写记忆型默写:1、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2、海内存知己, ,儿女共沾巾答案】1、城阙辅三秦 同是宦游人2、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解析】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 注意“阙”“辅”“宦”“涯”“歧”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1、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 , 。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欧文的:“志同道合的人是不需要永远在一起的”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胸怀的诗句是: , 6、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 ”,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劝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那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的句子是: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道出千山万水也隔不断朋友情谊的诗句是: , 。
10、秦观的《鹊桥仙》中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与此意境相似的两句诗是: , 1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似答案】1、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3、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4、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5、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6、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7、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8、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9、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10、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11、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阙”“辅”“涯”“歧”等字词的正确书写二、课内诗歌鉴赏(一)(2018北京初三期末)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王勃送别友人的赠别诗,全诗意在_____________答案】 慰勉(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解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要在理解诗文内容并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王勃在长安送别姓杜的少府到四川去做官的时候的临别赠诗,再结合诗文最后两联可知:写这首诗的目的是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请根据划线句子内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眼中的景象答案】 我送即将迁谪调动的友人到都城外,回看长安城,它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护卫,遥想杜少府即将赴任的蜀川,也一定被茫茫烟雾所笼罩,烽烟弥漫,路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