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doc
2页第四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学会建构种群增长的两种数学模型2.学会用数学模型尤其是“J”型曲线和“S”型曲线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习重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使用说明、方法指导】1、依据目标透彻研读课本P65-67认真全面阅读课本文字、仔细视图、书写清晰、规范,用红笔标出有疑问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长督促、课前收齐交课代表2、课堂上认真思考,并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维,展示规范,点评到位,能大胆质疑3、课后及时进行梳理本节知识网略,认真反思,并独立完成课后案自主学习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_________或_________的数学形式2.建立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提出 →根据实验数据,用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四个步骤二、种群数量的增长(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含义:在 条件下的种群,以 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图曲线大致呈“J”型。
2.“J”型增长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在 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2)建立模型:t年以后种群的数量表达式为:各参数含义:N0表示 ;Nt表示 t表示 ; λ表示 (二)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 的曲线,称为“S”型曲线2.产生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 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 ,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数量也会 ,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 当种群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3.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___________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_______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_____________三、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自然界中,由于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_______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___________,甚至___________。
课堂案(自主、合作、点拨)【学习任务一】复习回顾、知识铺垫、预习检测(自主)1、 说出种群和种群密度的概念2、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样的生物?3、 绘出种群的各个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图学习任务二】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自主)1、【问题探讨】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分裂繁殖一代,(1)、填写下表:算出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在不同时间(单位min)的数量时间(min)20406080100120140160180分裂次数 数量(个) (2)、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Nn=_ (3)、请你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菌的种群增长曲线2、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1) 什么是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2)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有哪些?两者比较有何优缺点?【学习任务三】种群数量的增长(自主、合作、点拨)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根据实例理解“J”型增长的数量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构种群数量“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①模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建立模型:如果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并且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那么: 一年后种群数量N1=________, 两年后种群数量N2=________, t年后群数量Nt=_____________这个公式即为数学模型), 【思考与交流】 (1)当λ>1、λ=1、0<λ<1时,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会怎样?(2)“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是怎样变化的?(注:增长速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增长时间种群的增长速率就是曲线上通过每一点的切线斜率3)自然界中“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原因是什么?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结合课本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结果理解“S”型增长的数量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构种群数量“S”型增长的模型①模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模型① 一开始AB段数量增长慢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数量增长最快的是__________段,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增长最快的点是_____ ④ CD段增长速度变慢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分别分析B点和D点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 B点:出生率_____死亡率 D点:出生率_____死亡率⑥ D点达到最大值K值,K值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你认为K值是个固定值吗,为什么?⑧“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是怎样变化的?【思考与交流】1、试从环境容纳量角度上分析保护大熊猫和控制鼠害的根本措施2、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我们在种群数量增长到什么时期进行捕捞呢?【归纳总结】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S”型曲线“J”型曲线条件种群增长速率有无K值【随堂检测】(自主)1.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提出合理的假设 A. B. C. D. 2.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3.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种群呈“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 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C. 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建构,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和修正模型D.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4.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990年紫茎泽兰(一种毒草)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曲线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
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率最大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稳定 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6..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到美国的一个岛屿,经跟踪调查绘出环颈雉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1)A→B,由于 ,种群增长不明显2)D→E,从生物因素看,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 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导致该种群的 降低, 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3)EF段表示 期,其种群净增长率为 ,种群数量 ,该岛屿上环颈雉的最大数量为 左右。





